我国国企改革的整体思路已经逐渐清晰,国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被明确为此次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而国有资产评估定价则是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的核心问题。
应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邀请,有幸来到中国电科,参观当天开幕的“中央企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双创工作成就展”。
坚定不移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坚定不移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巩固当前的良好发展势头,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混改”目的是“更好体现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习总书记要求“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要“理直气壮”,要“坚定不移”!
国务院国资委和各级国资委监督组织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不断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使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在经济竞争中处于最佳位置。
要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国际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国有企业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要求。
建议:对于涉及国家信息、经济和战略安全的联通混改和铁总混改由国安委进行核查及审批,做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符合人民长远利益的决策!
习近平指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政策已明确,关键是细则,成败也在细则;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
对国企来说,不但要有“好业绩”,还要有“好作为”,并且要有“好声音”,成为“三好企业”,如此,国企的软实力与硬实力、美誉度和贡献度就会共同提升。
闹私有化的人,主张改革就是要消灭国有经济,正是从不要国有经济出发的;主张改革要搞好国有企业的人,主张要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就是从要国有企业出发的。
全球化条件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剧转型,社交媒体主导的舆论生态发生重大变化,国企自身素质的不适应及工作缺陷,都对形成国企形象产生巨大影响。
牢固确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国有经济地位得到有效加强的基本标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会自发地得到实现,需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国有经济。
政府的资本代理人身份,使得西方宏观调控不是代表社会整体而是代表资本的集体利益,从而限制了宏观调控的作用,出现了政府失灵。
国有企业改革最关键的一步是要从西方经济学教条所谓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老路中走出来,很多国有企业惨痛的经历证实,西方经济学鼓吹的私有制所谓“现代”企业制度。
大规模混改下来,无非就是两种结果,一种是驯服资本,壮大国企;另外一种结果,就是资本和权贵媾和,瓜分掉(或者部分瓜分掉)这世界上最后的优质资产。
警惕体制内以扩大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为借口,在混改中大搞私人股,尤其是让其中的私企股“尽可能多”的政策取向,防止在国有股配置比例等关节点上被架空。
大型国企混改就像“飞刀自宫”,有的人迫不及待,国企混改与习近平总书记“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企”精神是否背道而驰!?建议在党的十九大前暂停国企混改试点!
如果国民经济命脉被私人乃至外国资本控制,政府就会成为空架子,政府的政策只能围绕着势力集团转,无法制定贯彻惠及全民的政策。
当所有的大型国企混改完毕,我们会看到一个巨大无比的超级怪兽已然矗立在我们面前,而这个怪兽,很有可能就是我们自己亲手扶持的掘墓人。
公司法人治理的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塑造起现代价值观念,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和职代会都必须严格依法和公司章程行权和履职,形成相互制衡的民主法制文化。
国企应担当的五大社会责任,旨在立足实际说明,社会主义国企要当好国家和社会的“顶梁柱”,与资本主义国家只能当“修补匠”的国企不是一回事,改革绝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难道搞“混改”,私资不控股就不算改革到位,非得让私资控股才算“深度调整”成功?搞成了私资控股的企业,还算什么国企改革,不就是“把国企搞没了”的所谓“改革”嘛?
看来,在“书生经济学”推行完全市场经济的所谓“改革”理论指导下,我国硕果仅存的最后69户央企,最终也难逃被改制的厄运。
公司法人财产权的确立,理论上说可以激发出“企业家精神”,被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经济体系之全球市场所接受,更好地适应国内外市场经济环境获得发展的广阔空间。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支柱,是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的关键要素,做多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是人民的普遍愿望。国有企业改革立新意,换新颜,必须认真斟酌。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