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互联网舆论场上,有一类人物正沦为众人嘲笑的对象,他们被称为“殖人”。所谓“殖人”,指的是那些深受西方优越论和殖民思想影响、逢中必反逢洋必捧的群体。“殖人”常常口出惊人之语:不是感慨“中国人素质低、文明劣根性”,就是感叹“中国文明劣于西方文明”,甚至公然声称“中国应该被西方殖民300年,否则发达不起来”。一些台湾和香港的政客、文化人更是以“殖人”言论闻名——诸如“感谢日本殖民,否则TW发展不起来”或“感恩英国白人殖民,否则HK无法富裕”之类的雷语不绝于耳。这些人对自己的民族和文化充满了莫名其妙的自卑与仇视,同时又对西方世界顶礼膜拜、唯命是从。如此这般奇葩言行,自然招来广大网友的群嘲和怒斥。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殖人”们的种种言论充满了前后矛盾和逻辑错乱。他们常常双重标准张口就来,上一秒还高唱“民主”“自由”,下一秒就为西方的侵略行径拍手叫好;他们一方面自诩“理性客观”,另一方面却散播着不折不扣的荒诞谣言;他们对中国和同胞极尽嘲讽辱骂之能事,却对西方主子卑躬屈膝、不敢有一句冒犯。这种颠倒黑白、滑稽可笑的思维方式,堪称当代舆论场的一大怪现象。
请各位准备好瓜子花生,领略一番“殖人”群体的荒诞百态、双标及其逻辑错乱现象,一起看看这些跪拜洋人的跳梁小丑,是如何在现实面前现出原形的。
一、崇洋媚外,自轻自贱
首先有必要厘清什么是“殖人”,以及这一群体有哪些典型特征。“殖人”一词源自“殖民”,用来形容那些在精神上被殖民的人——他们盲目崇拜西方,一味贬低中国,自觉充当西方利益的代言人。概括来说,这类人有以下几大特征:
凡是中国的事情,他们张口就问“这个国家怎么了”,“一定是体制问题”,“中国人素质太差”,言下之意中国做什么都是错。可一涉及西方,他们立马换副嘴脸,哪怕美国隔三差五发生校园枪击案,他们还能赞叹一句“西方社会高度文明法治”。典型双标,令人瞠目。他们对自己的肤色、文化、血统充满自卑和贬损,甚至发展出某种仇恨心理。相反,对于西方白人则顶礼膜拜,觉得凡是洋人的标准都是高级标准,处处以取悦西方人为荣。面对西方人时,“这些从来不曾挺起脊梁的‘殖人’……崇洋媚外,自轻自贱,殖民病深入骨髓。一句话,道出了“殖人”的卑躬屈膝相。“殖人”最大的特点就是逻辑双标、前后矛盾。为了黑中国,他们可以不择手段地扭曲事实;为了捧西方主子,他们可以厚颜无耻地自相矛盾。正如我们将在下文详述的,这些人的言论经不起最基本的逻辑推敲,经常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却还自我感觉良好。由于有上述心态,“殖人”群体中不乏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角色。他们制造出许多令人瞠目结舌的雷人言论:著名服刑公知LXB曾公然宣称“华夏这么大,当然需要被殖民三百年,才会变成HONGKONG这样”。“三百年够不够我还有怀疑”——这样荒唐的“殖民地崇拜”言论令人义愤填膺,却也成为“殖人”群体的座右铭。更夸张的是,他甚至表示不在乎被骂“卖国”,反倒以当“挖祖坟的不孝子孙”为荣!试问正常中国人能说出这种话吗?难怪网友直斥此等人物为彻头彻尾的汉奸。综上,“殖人”就是那些被西方舆论洗脑至深、认贼作父的可怜虫。他们的言行早已超出正常政见讨论的范畴,而是一种扭曲的心理现象:崇洋=正确,亲中=落后。他们自以为掌握了真理和普世价值,实际上不过是站在洋大人阴影下摇尾乞怜的小丑。
二、双重标准,颠倒黑白
要说“殖人”们最擅长的本领,“双重标准”绝对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之一。他们可以在同一件事情上采取截然相反的标准,只因为当事方的国别不同、立场有别。这种选择性正义和选择性失明令人啼笑皆非。下面我们就通过几个近期的热点事件,来看看殖人们是如何表演双标的:
●乌克兰战争 vs 巴以冲突
当俄乌冲突爆发时,“殖人”们义愤填膺,痛骂俄罗斯“侵略成性”,坚决声援乌克兰抵抗,甚至叫嚣“就算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也是值得的”,反正流的是别人的血。可一转头,轮到苡涩烈在加沙的军事行动,这帮人立马换腔调,认为以色列不论杀多少巴勒斯坦平民都是“正当自卫”,“支持苡涩烈除恶务尽”。同样是平民伤亡,在乌克兰他们要求“和平高于一切”;在加沙却鼓吹“战争没有错”。如此双标,恐怕连他们自己都说不通吧。在“殖人”的世界观里,中国似乎天生就该挨骂——社会问题、经济政策、文化现象,统统要被拿来放大批判,甚至动辄上纲上线,标签化地讥讽“体制落后”、“人文缺失”。但凡提到欧美发达国家,他们却激动地称之为“人类灯塔”“文明典范”,哪怕西方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贫富分化、政治乱象,也能被他们轻描淡写地略过。他们对西方世界几乎毫无底线地宽容和赞颂,哪怕东窗事发时也会百般美化;对中国则无论如何都要诅咒几句,以表明自身的“清醒”和“先进”。这类逢中必反、逢洋必捧的言论,是殖民心理的又一大典型特征。“殖人”有颗“圣母心”,但这心只为西方而跳。2001年“9·11”事件,他们声嘶力竭地高呼“今天我们都是美国人!这是文明世界可悲的一天!”仿佛比美国人还伤心。然而每年中国的“9·18”事变纪念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他们却集体失声,全然没有“我们都是中国人”的共情。有网友挖苦道:“殖人”这群人,美国挨打心疼得要死,中国受难却冷漠得要命,他们的良知开关似乎只对西方开启,对本民族关得严严实实。如此选择性的人道主义,实在让人质疑他们的人性底线。澳洲山火期间(2019年底至2020年初),澳大利亚政府的救灾应对效率饱受质疑:明明火情持续数月,依旧出现大面积烧毁林地与房屋,造成大量野生动物和民众伤亡。即便是当地媒体和澳洲民众也多有批评,认为政府组织不力、援助滞后,导致灾情不断扩大。但令人费解的是,“殖人”群体却为澳大利亚政府各种开脱,称之为“天灾无可避免”、“极端气候下的救援已尽力而为”,不惜用“以人为本”、“珍惜生命”之类的溢美之词对澳方加以表扬,把本该反思政府不作为的问题一笔带过。西昌山火时期(2020年3月),中国政府和消防官兵争分夺秒地展开救援,迅速组织专业力量扑救,最终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火情,最大限度降低了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尽管付出了英勇的牺牲,“殖人”们却找各种理由指摘:有的喊“政府不重视消防员人权”,有的讽刺“死了消防员就是官方黑幕”,仿佛只要有牺牲便能证明救援失当。他们丝毫不顾灾情险峻、官兵逆行救灾的基本事实,还反过来质疑“为什么要上山救火”,言下之意似乎是中国政府不管也不对、管了也不对,只要能挑刺,就绝不认同政府的努力。同样面对灾害、同样需要政府决策与行动,澳大利亚在火场持续数月、损失惨重,“殖人”却轻描淡写地给出“已尽力”的好评;中国政府以最短时间部署救援、竭力保护人民和财产安全,却要被他们诬蔑为“罔顾人权”“牺牲消防员”。如果中国不做救援措施,他们又会立即跳出来斥责“政府无能”“对生命漠视”;可当政府迅速施救,他们也能编排出新罪名,炮制出耸人听闻的负面论调。总之,只要能诋毁自己国家,一切逻辑都能被颠来倒去地用上。
这种前后矛盾又荒谬至极的表现,正是“殖人”群体典型的选择性共情与选择性失明——对西方政府的确凿失职,他们能“善解人意”地标榜为“人道治理”,对中国政府努力扭转危局却苛责无边,还强行贴上“没有人权”的耸动标签。这正是“逢洋必捧、逢中必反”的殖民心态:他们并非真正关心灾难中的生命,而是将灾难当作抹黑祖国、彰显“身为洋奴”的“优越感”的工具。
还有无数案例,相信大家都能找得到,因为“殖人”实在是太垃圾了。“殖人”的价值准则是如此弹性:凡是西方阵营的行为,无论多么野蛮血腥,他们总能找到借口;凡是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事情,即便再合情合理,他们也要鸡蛋里挑骨头,批得体无完肤。这套颠倒错乱的双标逻辑,早已让网友们看破手脚。难怪有人调侃:“殖人牌双标从不会让你失望”,因为他们总能熟练地把黑的说成白的,再把白的踩成黑的。事实上,这种双重标准并非无心之失,而是“殖人”刻意为之。他们内心有一杆秤:凡涉及中国利益的,一律站在对立面;凡有利于西方霸权的,倾尽全力美化。在他们看来,“正义”只是个工具,可以根据主子需要随时调整标准。这种虚伪做派早已把“殖人”自己的脸打肿了,可笑的是他们还以为别人没看出来。然而正如古语所云: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殖人”的双标表演,只会让他们的信誉荡然无存,沦为众人茶余饭后的笑料。
三、《哪吒2》VS好莱坞:文化自信碰撞殖民心态
文化领域是“殖人”们发挥另一个双标逻辑、展现精神分裂的舞台。尤其在电影娱乐方面,他们的文化自卑与崇洋心理表露无遗。近期国产动画大片《哪吒之魔童闹海》(俗称《哪吒2》)横空出世,不仅横扫国内票房,还冲击全球影史纪录,令无数国人倍感振奋。但在“殖人”眼中,这却成了新的刺痛,他们要么选择性无视,要么百般唱衰,用尽办法来贬低。这场围绕《哪吒2》的舆论较量,活生生展现出中西方电影文化碰撞中的两种心态:一边是国人日益高涨的文化自信,另一边是“殖人”顽固不化的文化不自信。先看客观成绩。《哪吒2》的成功有目共睹:上映不到两周票房突破90亿元人民币,创造中国影史新纪录;截至2月17日,其全球票房(含预售)累计达16.62亿美元,甚至超过2019年的迪士尼大片《狮子王》,挺进全球影史票房榜前十。这是首部达到这一高度的非好莱坞电影。就连美国媒体都发出灵魂拷问:“现在谁还需要好莱坞?”《NY时报》也承认,《哪吒2》的火爆标志着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受欢迎程度的下滑。换言之,中国的观众越来越青睐本土制作,西方文化输出的优势正在被打破。

面对如此亮眼的成绩,正常中国人都会觉得扬眉吐气。然而“殖人”们可坐不住了。他们长期吹嘘“只有好莱坞才代表电影工业最高水平”,断言“中国的动画不可能走向世界”。如今《哪吒2》一举打脸,他们非但不为国产电影感到高兴,反而急着挑刺找茬,生怕国人真的建立起文化自信。比如在豆瓣网上,就出现了一些刷低分、贬剧情的奇怪现象:某讨论帖里,《哪吒2》小组的热门评论几乎清一色在骂剧情“垃圾”,好像恨不得证明这国产动画一无是处。有明眼网友一看就乐了:“这些人是把动画片当悬疑片看了吗?”显然,有人故意吹毛求疵,以抹黑作品来泄愤。更有网友吐槽说:“流浪地球2的专组都成了殖人+恨国党大本营”,意思是这些人扎堆在一起唱衰国产大片,其立场之偏激可见一斑。不仅如此,“殖人”还惯用西方不认可就否定的套路。中国电影取得成就时,他们往往阴阳怪气:“哼,不过是国内票房高,国际上没影响力”,“拿了奥斯卡才算真本事”。可有趣的是,这回连西方媒体和观众都对《哪吒2》赞誉有加——美国网友称其为“中国动画走向世界的标杆”,外媒惊呼“谁还需要好莱坞”——“殖人”们却依然装聋作哑,不情不愿地承认这是部优秀作品。有的“殖人”可能心里憋屈:凭什么一个“中国丑娃”主角的电影能比肩迪士尼超级大片?他们骨子里不相信中国人能做好大片,所以即使事实摆在眼前,仍试图用各种借口贬低成就。这种酸葡萄心理,正暴露了他们深深的不自信。更搞笑的是,“殖人”对于中西方影片的政治含义也是双标至极。举个例子,中国拍一部《战狼2》弘扬爱国,他们立刻骂“低俗主旋律”、“民族主义狂热”;可美国大片《美国队长》把星条旗披身上当卖点,他们却看得热泪盈眶,觉得那是“好莱坞叙事艺术”、“主流价值观”。国产电影里出现爱国台词,在他们眼里就是“洗脑宣传”;好莱坞电影里充斥美国军队英勇拯救世界的桥段,他们却习以为常,甚至激动地鼓掌。在“殖人”眼里,美国人爱国叫爱国,中国人爱国就叫洗脑——荒不荒谬?所以哪怕《哪吒2》这样的动画电影,本身重心在于中国传统神话和普世亲情,他们硬是要给你扣顶“民族主义”的帽子,然后批判一番。然而,如果换成迪士尼翻拍中国传说(比如当年的《花木兰》真人版),“殖人”们又会摇身一变成“文化鉴赏家”,赞美西方诠释东方故事的“高级感”。这一套跪姿实在把人看乐了。当然,网络上也不乏对“殖人”这种心理的辛辣反击。当美国媒体感叹“谁还需要好莱坞”时,就有爱国网友冷笑道:“谁需要好莱坞?那些殖人需要!”一句话点破天机:主流中国观众已经不再迷信好莱坞,但那些精神上被殖民的人依旧把好莱坞当成天神膜拜,唯恐失去洋大片的精神鸦片。这条评论在微博上收获大量点赞转发,可谓大快人心——“真正还在跪求好莱坞的,不就是那些殖人么?”中国电影都雄起到这份上了,他们却还舍不得放下心中那座西方神坛,甘当井底之蛙,实在可悲可笑。所以,在中西方电影文化的对比中,“殖人”现象格外刺眼。一边是中国观众和创作者日渐自信,正在用优秀作品赢得全球认可;一边是少数殖民心态患者死死抱着过去的成见不放,试图用鸡蛋里挑骨头的方式掩盖自己的不安。他们的所作所为,无非是想证明“离了西方不行”,却被《哪吒2》的火爆成功狠狠打脸。可以预见,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崛起,“殖人”们赖以自我安慰的那点幻想空间只会越来越小。当某天中国电影真的全面超越好莱坞,这群人要么痛苦地闭嘴,要么索性自我放逐去当他们的“洋电影之魂”吧。
四、洋人放屁都香,同胞做啥都错
“殖人”逻辑错乱的另一大体现,就是在日常生活与社会文化层面的崇洋媚外和自我贬低。这些人不仅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站错队,哪怕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也时时刻刻表现出对西方的奴颜婢膝和对同胞的苛刻挑剔,仿佛洋人放个屁都是香的,中国人多做一点点就“素质低下”。这种骨子里的洋奴心态,不经意间就暴露无遗,成为国人耻笑他们的绝佳素材。2024年末,香港某网红推着一辆轮椅在街头专找大陆游客“搭讪”。原来有些大陆游客逛累了,随性地在路边蹲下来休息片刻,这位香港年轻网红就假惺惺地拿轮椅上前,“关心”道:“你腿脚不好吗,要不要坐轮椅啊?”实际上是借机嘲讽人家“像残疾一样蹲着”,还拍视频上传网络取笑。如此低劣的恶作剧,意在贬低大陆游客“没素质”,结果引发众怒:大家纷纷斥责这网红吃饱了撑的,专欺负好说话的内地人。全世界各地的人都有蹲在路边休息的习惯,凭什么到香港就不行?更何况经常在香港地铁车厢里,也能看到欧美游客累了直接往地上一蹲,怎么没见这些香港殖民心态的人去上前嘲讽洋人?如果真碰到欧美白人在香港街头蹲下,这帮“香港大殖子”恐怕不但不敢讥笑,反而要“疯狂地蹲下陪蹲,以示高雅”了!他们也许还会对洋大人奉承道:“您蹲的姿势真是高贵优雅,自在极了!”
洋爹蹲下,在“殖人”眼中就是“好随性好放松”的表现;大陆同胞蹲一下,就成了罪大恶极、有损市容。双标双到这种程度,真是让人笑掉大牙。这就是“殖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跪态心理:对于西方人,他们不敢有半点指责,哪怕对方行为举止再随便也能找到借口夸赞“两袖清风,潇洒自如”;但对自己的同胞,他们戴着有色眼镜鸡蛋里挑骨头,甚至凭空污蔑制造“劣根性”的证据。说白了,他们骨子里认为欧美人天生高人一等,中国人不管做什么都是低劣的。这种自我厌弃、自我矮化的心理,正是百余年殖民史和文化侵略遗毒的体现。在一些曾受殖民统治的地区(如香港、台湾),这种心态尤为顽固,甚至代际传承,形成所谓“殖民地精英情结”。他们对西方前宗主国感恩戴德,对大陆同胞则充满敌意和鄙视,可谓典型的奴才心态。再说一个“殖人”津津乐道的名言:“宁做美国的狗,不做中国的人。”某些亲美分子当年公然喊出这句口号,把给洋人当走狗视为荣耀。这是何等的自轻自贱!正常人听了只会觉得羞耻,而“殖人”们却引以为豪。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现实给了这帮人响亮的一记耳光:2023年洛杉矶发生山火,烧毁了不少房屋财产。有在美华人(恐怕也是上述那类心态)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方寸大乱。当地消防部门在大火中优先救援宠物狗,却对一些居民爱搭不理,导致后者流离失所。有人愤愤不平地感叹:“在美国,人有时真不如狗!”——试想,那些曾高呼“愿做美国狗”的“殖人”此刻作何感想?美国消防员可不会管你愿不愿做狗,人家照样先救狗不救你,你这“美国狗”还真是名副其实地被狗都不如地对待了!这件事在国内网络上传开后,网友纷纷讽刺:“不是正好吗,他想做美国狗,美国也真把他当狗看待。”可以说,大火照出了“殖人”们的可悲可笑:把自己放到狗的地位,结果真的只能得到狗的待遇。还有一些日常情境,“殖人”的心理阴暗面也表露无遗。例如,有的人热衷于在外国人面前表现“去中国化”。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就曾在与美国人打交道时为了讨好洋人,假装自己中文都不利索,仿佛以能讲英语、不会说中文为荣!这等自我作贱的程度,真让人“笑不活了”。难怪有人总结台湾和香港那些“殖人”:“面对西方人,这些人从未挺直过腰杆。”再比如,某些大陆公知喜欢在国际场合故意回避使用汉语,哪怕面对中国听众也要飙英文,以显示自己“与国际接轨”。但当外国政要努力用中文问好时,全世界都会为之叫好,觉得是尊重我们的表现。你看,洋人肯说中文是文化交流,我们自己人说中文在“殖人”眼里反倒跌份儿,这逻辑是不是很荒唐?归根结底,“殖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就是八个字:崇洋媚外,自卑仇中。他们内心住着一个“洋爹”,时时提醒自己“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同样的事情,只要一边贴上“中国”标签、一边贴上“西方”标签,他们的天平立刻严重倾斜。诚如上文所述,西方人做什么都是对的,中国人做什么都有错,成了这些人的思维定式。这不仅是心理扭曲,更是人格扭曲。久而久之,“殖人”们已经和正常社会价值观彻底脱节,他们眼中的世界是镜像反转的。在大众看来光明正大的爱国行为,他们觉得“愚昧可笑”;在大众深恶痛绝的卖国行径,他们却以“勇敢”自诩。如此黑白不分,已近乎病态。所幸,广大普通人并不瞎。“殖人”那些令人喷饭的骚操作,每每在网络曝光,总会引来铺天盖地的嘲讽。网友们不吝创造力,为他们送上五花八门的称号:“精神跪族”、“洋奴才”、“带路党”、“恨国蛆”……虽然词语粗俗犀利,但贴切地刻画出“殖人”们卑劣的嘴脸。有才的网友甚至总结出《殖人行为手册》,对其言行逻辑进行标准化复现,堪称防骗指南。总之,在中国社会主流愈发自信的今天,这群整天唱衰祖国、跪舔西方的异类,早已成为被全民挖苦的对象。他们越是卖力表演,越显得可怜又可笑。
五、谁在为“殖人”撑腰?
分析“殖人”现象,不得不提到背后那些境外力量的影子。毕竟,没有西方反华势力的推波助澜,这些“殖人”也不可能如此有恃无恐地跳出来刷存在感。可以说,“殖人”某种程度上就是外国反华势力在国内的传声筒和马前卒。他们散播的很多奇谈怪论,其实源头都可以在境外反华机构、媒体的宣传中找到。而一旦有人揭穿其中有境外力量渗透的迹象,“殖人”们立刻暴跳如雷,给对方扣上“阴谋论”、“麦卡锡”的帽子。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这两年接连曝光的事实证明:境外反华势力的确在幕后操纵,而“殖人”们不过是一群被利用的可悲棋子。回顾近年的网络论战,每当爱国网友怀疑某些舆论有境外力量介入时,“殖人”群体总是第一时间跳出来群嘲:“哪有什么境外力量?你是不是义和团转世,整天幻想洋人在害你?”在他们嘴里,提“境外力量”仿佛成了一种原罪。然而最近发生的一件大事,令“殖人”们哑口无言。那就是美国知名企业家埃隆·马斯克揭露并痛批美国政府的两个机构:国际开发署(USAID)和国家民主基金会(NED)。

众所周知,NED号称“推广民主”,实则臭名昭著,一直被指责干预别国内政、策动color revolution。中国外交部早有报告揭露NED打着“民主”幌子颠覆他国政权的累累恶行。“殖人”们对此一概装聋作哑,甚至嘲笑中国舆论是在“瞎编阴谋论”。结果万万没想到,美国人自己戳破了窗户纸——马斯克领导的团队近期冻结了NED和USAID的大笔资金,引发美国政坛波动。他在社交媒体上直言不讳地称NED是“骗局”,是“邪恶的组织,需要被解散”,并质问:“他们这些年到底在全世界实现了多少民主?”
马斯克更在国际会议上公开表示:“美国有时对其他国家事务过于咄咄逼人。我认为应该让别的国家自行处理事务,美国应该管好自家事,而不是到处推动政权更迭。”这番话等于当众揭穿了NED等机构干涉别国内政的真相。

消息传出,举世哗然。对于中国人来说,马斯克的爆料可谓实锤:一直以来中国所批判的美国境外渗透活动,居然连美国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这下“殖人”们再想否认“境外力量”的存在,恐怕也无力回天了。“殖人”一向痛恨别人提‘境外力量’四个字,谁提谁就是‘义和团’。但在马斯克手撕USAID、NED后,“殖人”恐怕不想承认也不行了。以前他们嘲笑提“外部力量”的人“脑子有坑”,现在连马斯克这样的大佬都站出来锤自家政府,这群“殖人”还能嘴硬到几时?果不其然,马斯克事件发生后,国内那些平日里最爱美化NED、攻击爱国网友“阴谋论”的账号,纷纷噤声失语。有的干脆装死不提,有的试图转移话题,还有的开始贬低马斯克本人企图削弱爆料影响力。可不管他们如何狡辩,“境外势力操纵舆论”已是铁板钉钉的现实。事实上,NED等机构早已在中国干了不少坏事。香港修例风波、台海各种乱象、包括网络上的恨国舆论,都可以看到NED等的资金和操控痕迹。这些年出现的一些“网络大V”翻车事件,也证明他们背后往往站着金主。在内地,“恨国党”们一度在社交媒体兴风作浪,发表各种抹黑国家的言论,后来调查发现,不少人暗通境外资金或者接受境外基金培训。他们看似民间自媒体,实则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为境外势力服务。当然,并不是所有“殖人”都有正式的金钱往来,但多多少少,他们接受的思想灌输、引用的论调来源,都能和西方反华宣传同频共振。这绝非巧合,而是长期的舆论渗透结果。可以说,“殖人”这类人的出现,有其社会土壤和历史原因,但更离不开境外反华势力的策动和滋养。毕竟,一个正常人再怎样不满现实,也不至于无原则地美化别国、贬低祖国到这种程度。如果没有外力输出的剧本和资金,他们哪里来的底气成天干这种吃里扒外的勾当?所以,批判“殖人”现象,不能光骂这帮人愚蠢可鄙,还要看清他们背后的黑手是谁。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殖人”的清理,不仅是舆论思潮之争,更是与境外敌人斗争的一部分。拨开“殖人”荒唐言行的迷雾,我们就能更清晰地认清西方意识形态战线对我国的渗透程度,进而更有效地加以防范。所幸,如今越来越多中国人擦亮了眼睛,不再被“殖人”那些貌似“先进”的言辞迷惑。当年某些公知的话一度蛊惑人心,如今再听只会让人发笑甚至作呕。民间早已有共识:凡是狂骂自己祖国、疯狂跪舔西方的言论,十有八九不是蠢就是坏,要么是被洗脑的可怜虫,要么是拿钱办事的带路党。而无论哪一种,都注定逃不过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审判。
六、荒谬的“殖人”逻辑终将在华夏大地失去土壤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殖人”及其背后的逻辑体系是何等荒谬和不堪一击。这些甘做洋奴的人,用双重标准粉饰西方的侵略和丑行,用无底线的诋毁来丑化自己的祖国。他们的言论充满前后矛盾:高喊民主却屈服强权,标榜客观却扭曲事实,打着正义旗号却助纣为虐。他们的心态更是扭曲可笑:以做“他国之犬”为荣,对同胞百般羞辱;崇拜侵略者,仇恨解放者;遇到西方挨打比谁都难过,面对中华受难却冷漠以对。这一切表明,“殖人”现象既是极端错误的世界观、历史观在作祟,也是百年屈辱造成的心理阴影在作怪。它是中国发展振兴道路上的一股逆流,更是一场需要引起警惕的舆论疾病。不过,我们也不必对此过于忧心。透过现象看本质,“殖人”们之所以逻辑混乱、歇斯底里,恰恰是因为现实一次次击碎他们的执念,让他们陷入自我打脸的窘境。例如,他们坚信中国离不开西方,结果中国科技、军事、文化齐头并进,屡创奇迹;他们预言中国要“崩溃”,中国却稳健发展,全面脱贫,日新月异;他们幻想西方永远主导世界,结果国际格局风云变幻,“东升西降”之势渐成现实。这每一个变化,对“殖人”来说都是一次冲击和煎熬。他们的认知与现实南辕北辙,只能靠编织越来越荒唐的谎言来聊以自慰。然而,谎言终究敌不过事实。当中国人脚踏实地,用实力说话,“殖人”们的狂言妄语只能显得更加无力。正如《哪吒2》的成功象征着中国文化自信的崛起,那些诋毁它的声音终究被震耳欲聋的票房数据淹没;正如马斯克亲手揭穿NED的伪善,那些否认境外势力的谎言终究被现实揭穿。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妄图抱残守缺、阻挡民族复兴的逻辑,都注定被碾得粉碎。“殖人”群体的末日,正随着中国的崛起而日益临近。他们曾自诩走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可历史将证明:真正站在正确一边的是无数爱国者,是坚持独立自主、民族自信的中国人民。当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头脑。“殖人”现象的消解,离不开我们对意识形态领域长期而坚决的斗争。对此,我们要以讽刺为武器、以真理为弹药,继续批判揭露“殖人”们的荒唐逻辑,让更多人看穿他们的真面目。同时,更重要的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繁荣文化、强大国防。当祖国强盛昌明、人民自信自强,殖人那一套虚妄的理论就再也没有市场,他们自然会被钉在耻辱柱上,成为历史的反面教材。“殖人”们提供的笑料虽使人莞尔,但更多的是让人警醒。我们嘲笑他们的可悲下场,更庆幸生活在一个觉醒奋进的时代。让那些逻辑错乱的殖民心态见鬼去吧!新时代的中国人早已挺起脊梁,昂首阔步在民族复兴的大道上,对于宵小之辈的聒噪,我们会报以一声不屑的冷笑——然后,继续创造属于我们的辉煌!(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思想引力场”,修订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