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30日-星期三
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许多新自由主义学者、官员纷纷表达了质疑乃至否定的意见。本文列举一二引读者思考。
指导意见发布以后,新一轮国企改革将全面启动。但是,效果如何,困扰改革的难点问题如何解决,也是一个需要实践检验的问题。
传统的小敲小打注定是隔靴搔痒,唯一的出路只能是最决绝的壮士断腕。改革改到今天,能够想到的监督手段,基本都用上了,当下着力的乃是各种监管条线的协调配合。
中国国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起支柱作用;是国民经济中坚力量,是保障国家现代化和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围绕如何深化国企改革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这方面,苏联的前车之鉴值得参考。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终于出台。从三中全会作出总体部署,到这份意见出台,时间跨度长达近两年,足见国企改革之重要、之艰巨。
关于国企改革,史正富、刘昶详认为我国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思路和战略选择,就应该是产权资本化和资本社会化,改革的重点应该落在选择和培育有效的替身所有者上。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将国企做了商业类和公益类的区分,提出国资监管从“管企业”转向“管资本”,对高管差异化薪酬、设立党组织等做了更具体的规定。
国企改革始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从广度、深度还是敏感度,都始终是我国改革大局的重中之重,因而有“改革突破看国企”一说。我们必须清楚改革目的是什么?
国企改革低于预期?不。与此前不断传闻国企改革方案即将出台最终却落空相比,机构几乎都认为此次顶层设计亮点颇多。
今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围绕着国企改革的热议终于有了结果,那么为什么要改,怎么改,为产生什么影响呢?
一张图让你看懂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习大大给国企薪酬改革定调:水平适当,结构合理,规范管理,监督有效。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出台。这份文件字字珠玑,如何深入学习文件,领会文件精神,把握文件纲领,指导工作和思路,与大家分享。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张毅就《指导意见》制定和实施有关问题,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
国资委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和行政法规履行出资人职责,监管中央所属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的国有资产,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
张维迎的观点有很突出的倾向性,如果说这是学者为了引起注意的一种策略,可以理解。但如果真的认为国企改革应当遵循简单而激烈的逻辑,那就不应该了。
在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候,在深化国企改革顶层设计陆续出台的关键时候,习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的相关指示,是把准方向、指点迷津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如果我们在这样一个大的视野范围内去观察,我们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国企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方向的前提下来推进。
国有企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核心,是国之“重器”,不能一味为了改革而“改革”,也不能搞“一刀切”。国企改革要从解决深层次问题入手,坚持公有制市场化方向为主导。
我希望一些决策部门要明白什么是正确的改革,不是合并、折分、贱卖国企,而是让老百姓享受到改革所带来的真正实惠。
地面突击力量、防空反导力量、海上攻击力量、战略打击力量……这些阅兵大牌究竟有多么强大?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国骄傲背后凝聚了多少央企力量?有图有力量。
目前“一带一路”战略是国企重组直接的推手。央企重组是从企业国家需要出发,有多种要素起作用,也不光“一带一路”,这也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
最需要警惕的是,经济学新自由主义者通过将市场经济的自由与社会政治的自由相割裂,使之成为互不干涉的两个体系,自由反而没能扩大,缩小将成定局。
总书记定下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国企改革之“魂”。“三个有利于”标准既是国企改革的指导思想,也是目的,为深化国企改革提供目标指向、实践依据和检验标准,意义重大。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