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县曾经是省定贫困县,水头镇有977户2893个贫困人口。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水头镇党委以巩固扩大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带领全镇农民共同富裕为主要目标,以“办实事、树形象、保稳定、快发展”为重要抓手,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全镇5.2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20元,比上年增长8.5%,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1.69%。水头镇被命名为“山西省卫生乡镇”,被评为“运城市冬季取暖先进单位”,荣获运城市“森林乡镇”称号;水头村被列入“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被评为“运城市乡村文明示范村”;全镇20个村有10个被命名为“山西省卫生村”。最近,我到水头镇做了调查。
一、发挥当地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在脱贫攻坚任务即将完成时,水头镇党委通过充分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党员干部、群众意见,整体规划了全镇产业发展布局,把西瓜、油桃、葡萄、蒸馍等特色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水头镇积极争取上级农业、水利等发展项目资金,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基地,依托农村党组织和党员致富带头人引领创办合作社,延伸服务触角,丰富服务内容,形成支部引路、党员带路、群众上路、共奔富路的良好局面。目前,全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6个,党员创办合作社20个,带动农户种植西瓜近万亩,油桃、葡萄等水果蔬菜1.5万多亩,西瓜亩均纯收入1.5万多元,水果蔬菜亩均纯收入约1万元。
充分利用当地土质、气候等有利条件,水头镇种植优质小麦5万多亩,大力发展蒸馍产业。镇党委、政府连续五年举办“夏都馒头文化节”,组建“蒸馍协会”,组织馒头产业培训60余次,参加培训农民上万人;成立夏香食品有限公司,注册了“夏水馒头”商标,培育夏水“果蔬馒头”和“硬面馒头”两大品牌,带动全镇上万名农民从事蒸馍产业,人均年收入5万多元。
在认真落实国家低保、特困、教育、医疗等扶持政策的同时,水头镇重点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引导脱贫人口从事西瓜种植、蒸馍等产业,发展庭院经济,组织劳力外出务工,持续巩固脱贫成果。2023年全镇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619元,比上年增长21.23%,为全镇平均水平的93.79%,高于全县人均可支配收入4.7%。
水头镇党委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引领农民共同富裕、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途径,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化收”工作,共清理合同316份,完善问题合同22份,化解债务200.17万元,新增土地资源28.15亩。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确定了各村发展方案。2023年,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616.5万元,20个村都超过了10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的1个,30万元以上的5个,发展特色产业、有项目支撑的7个。如上牛村借助堆云洞红色资源,由党支部引领示范,村集体建成占地50亩的27个日光温室大棚,发展瓜菜种植业,带动农户种植西瓜等830亩,既大幅度提高了农民收入,每年又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5万元。
二、发展电商强镇,大力提升小城镇形象。近年来,水头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发展电商强镇,大力实施“六化”工程,着力提升水头对外形象,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实施亮化工程。先后投资242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580个,安装灯箱390个,安装灯带1万米,方便了群众晚上出行。
实施硬化工程。先后投资430万元,对二级路沿线门店、水头东街和电商小镇循环路农户房屋进行拆除并硬化路面,对镇区中心街道、涑水东街铺油路硬化1万多平米。
实施绿化工程。先后投资1000万元,对工业园路口、涑水西街路口、大运加油站路口、涑水东街和产业园路进行绿化,对涑泉西街和东街进行绿化提档升级。
实施美化工程。拆除街巷违章、废弃建筑和残垣断壁238间,清理户外广告565㎡、乱贴乱画280余处,并对二级路及镇区街道街面门店进行立面改造,统一规范门店牌匾。投资390万元实施中心街道雨污分流、涑水东街雨污分流管网工程,在中心街主街道铺设海绵砖4000㎡,全面提升镇巷形象。
实施文化工程。投资130万元,建设1300㎡水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传承和弘扬司马光家风文化、堆云洞红色文化、格瑞特红酒文化、宇达青铜文化、夏都馒头文化等夏县五大文化。
实施数字化工程。初步建成集智慧党建、政务公开、云广播、智慧大屏、AI应用为一体的五大乡村业务平台,不断提升基层数字化治理水平。加大电商培训力度,培育电商创业带头人,重点扶持果蔬馒头、起晨电子商务公司入驻翼支付平台,为全镇电商企业提供直播、销售、咨询等服务,全力打造电商集聚区。截止2023年底,全镇共有电商企业80余家,年网络销售额超过8000万元。
三、聚焦和美乡村,持续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近年来,水头镇党委、政府把改善农村农民生活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紧紧抓住不松劲,切实抓出了成效。
大力整治人居环境。先后拆除高速高铁沿线、国省县乡道路沿线彩钢瓦6485㎡、两违建筑433间,清理户外广告302㎡,清运垃圾9360立方,整修坑洼路面、隔离带7处,硬化道路15.6公里,栽植各类苗木8000余株,建筑围墙及彩钢瓦喷漆48947.3㎡。安装引水管道2.4万米,铺设污水管网2170米,整治线缆3600米,煤改电2200户,煤改气171户,改厕1691座,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
扎实推进园林村建设。以建设生态旅游镇为抓手,绿化三贤产业园3.8公里、红旗路通道2.4公里、仪门至水南通道2公里、水头村至张庄4公里、水头村涑水河边2.4公里,仪门村主街道1公里;对二级路至堆云洞路和涑水河沿线的5个村进行绿化提档升级,完成张付、牛家凹、洛沱湾等10个村庄绿化;在南乔村、东张村、西张村新建了村公园。共栽植各类苗木9.66万余株,铺设草坪6200㎡,绿化面积达84420㎡。
全面治理涑水河。严格落实“河长制”,按照“清四乱”工作要求,对涑水河沿岸垃圾、排污口进行排查清理,实施了河边1800米道路硬化和2800米护栏围栏工程。
优化医疗卫生服务。镇中心卫生院顺利通过国家基层中医药建设达标验收,投入20万元改建了标准化手术室,增设了急诊科、五官科,健康档案及电子健康建档率达到10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新建村级卫生室2个,全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每周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充分发挥矛调中心“四诊四心议事”平台、“律师说法”、“基层调解员”等工作职责,压实化解责任,明确化解时限,做到矛盾不上交、不拖延,各类矛盾纠纷调处率达99%以上。近三年全镇没有发生过一起越级上访事件。
四、发挥“领头雁”作用,有力激发乡村振兴动能。近年来,水头镇党委、政府扎实开展“办实事、树形象、保稳定、促发展”活动,实行“一诺四制”村干部管理法(即重点工作公开承诺、观摩通报制、末位分析制、差异管理制、评先选优制),通过承诺践诺、倒逼兑诺,激励村“两委”干部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能力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
重点承诺明确责任。年初各村党支部召开“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会议,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结合“五面红旗”示范村创建,从党建示范、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社会治理5方面进行承诺,并在镇、村干部大会上进行重点工作公开承诺,并把责任落实到人,将承诺事项在镇机关大院、村“三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压实工作责任,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承诺事项年底全面兑现。近三年全镇各村承诺的712项实事全面完成。
现场观摩展示作为。每季度对各村重点工作承诺事项按时序进度进行实地观摩,镇党委采取“实地查验看现场+书记汇报亮成效+现场点评找差距+评比排队增干劲”的形式,在各村兴办实事的现场听各村党支部书记对重点工作目标承诺完成情况进行汇报,最后对各村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打分排队。
末位分析查找原因。每季度观摩评比后,召开镇村干部大会,让工作实绩突出的3个村主干介绍经验,让工作成效较差的3个村主干公开表态,然后,镇党委组织专门工作队深入排名后三位的村,召开“两委”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会议,分析工作滞后的原因,制定比学赶超举措。
差异管理激发活力。把村“两委”主干报酬分为基本报酬和绩效报酬两部分,绩效报酬占总额的40%,将每季度观摩考核结果作为各村“两委”主干工资差异化管理的依据,其他“两委”干部参照主干报酬发放,奖优罚劣,着力激发村干部投身和美乡村建设的激情与活力。2023年共扣除19名村“两委”主干绩效工资8990元奖励11名村主干。
评先选优增强动能。对每季度排名后三位的村和“两委”干部进行评先选优“一票否决”;对排名前三位的村和“两委”主干,优先推荐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村干部,增强全镇农村干部担当作为、比学赶超、多办实事、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促进全镇和美乡村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张志斌 系运城市委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搞】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