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是推进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坚决反腐把国有企业搞好、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动摇。
中国将国有企业视为其经济的核心,这是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私有制市场经济”区分开来的关键的结构性特征。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资产监管制度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原则,主要是明确并落实好国有企业资产委托代理经营上的三大权利,就是做到“三个明确,三个落实”。
——学习习近平对国企改革重要指示专家研讨会综述
7月4日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一些人似乎忘记了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心”,将国企的地位和作用等同于“其他什么主义”的国企。
中国将国有企业视为其经济的核心,这是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私有制市场经济”区分开来的关键的结构性特征。
在中国的学术领域,在国企改革理论界,始终有一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知识分子。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现在,是让他们发光的时候了。我们相信他们正在走向前台!
俄罗斯私有化的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当某些人讨论国企私有化时,我们有理由问一问,国企巨大的财富,你想私有化给谁?
习近平强调,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有了正确的方向,再经过改进作风、反对腐败的洗礼,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中国的国有企业一定能够加把油、争口气,在深化改革中浴火重生。
回归中国自身,中国当前实现经济破局、推动国企改革需要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但这不一定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而是要做出符合国情、符合市场规律的选择。
经济运行中,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加大等是普遍性的问题,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核心决不是削弱国有企业,而是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是党中央对维护国有经济的鲜明表态,有很强的针对性;它科学地表达了国企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是纠正私有化错误倾向的重大步骤和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有益于促使国有企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有益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重在落实。
国资监管的核心就是如何处理好委托-代理关系。围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市场经济国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治理体系以及处在其上的法律制度保障体系。
针对近期国有企业暴露出来的一些腐败事件,最近又一股抨击国有企业的风潮刮的异常猛烈。与此相配合,否定和抹黑公有制,通过股份制等形式推进私有化甚嚣尘上。
重温柳宗元《封建论》,当代国人果真比上千年前的商鞅、秦始皇、柳宗元更有智慧吗?
中央巡视中查出的问题均是久已存在的问题,包括党的领导虚化、“三重一大”不科学、选人用人不规范、四风问题及“大企业病”带来的管理漏洞。
国资委将在今年坚持试点先行,围绕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十项改革试点”,通过试点取得突破、多点开花,以点带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国有企业是推进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坚持把国有企业搞好、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动摇。
——访昆仑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方敏
国企改革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国企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要从实际出发,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为全民所有者谋利益、增福祉。
为什么在毛泽东时代,在“产权不明晰”的情况下,能够迅速摆脱一穷二白的落后局面,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我不是很理解。改革开放后,国企跨了,官员肥了,为什么?
国务院国资委国企理论宣传特约研究员宋方敏指出,从一个时期以来的改革实践和舆论影响看,正确理解和贯彻中央国企改革意见,必须注意防止几种偏向。
振兴公有制经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深化改革中的指导地位,排除西方主流经济学尤其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干扰破坏,反对私有化。
——国有企业的双重特性与混合所有制改革
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提升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中对其他性质企业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将国有企业的企业性和公益性统一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