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夯实国有企业党建根基,不断释放党建工作活力,引领保障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习总书记再三强调“如果把国有企业搞小了、搞垮了、搞没了,公有制主体地位、国有经济主导作用还怎么坚持?工人阶级领导地位还怎么坚持?
鼓励国有企业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积极参与国际创新合作,用好全球科技成果和智力资源。充分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国际知识产权制度,以全球化的视野加强自主创新。
百年前,我们还是连普通的铁钉都生产不了的一个积贫积弱的民族;百年之后,我们却以雄厚的实力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我觉得这是对建党先驱和革命先烈的最好告慰。
建议改变国企的“一把手”现状,构建“两把手”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其中的“一把手”即董事长,定位为外部董事,系国资委的全权股东代表,派驻国企专事监督,不介入经营管理。
某些央国企的形式主义,真是一年更比一年精彩,一届胜过一届花样多。从前的形式主义,还停留在些"老三件"上:写不完的总结材料,开不完的部署会议,盖不完的审批章。
再出来“忽悠”,什么国企所谓竞争不过某某某方面,什么国企不“改制”就没有“出路”,所谓为了“某某某精神”,就应该彻底打破公有制体制本源等等,纯属“历史虚无”,胡说八道!
我在《全民所有资本市场化监管基本法》中建议:“董事长列席公司经营办公会,监督董事会决策事项的执行情况和日常经营管理,不做任何指示性或表态性发言。”
所谓“公司化”,并不是要将国资委打造成完全意义上的经营性公司,而是要借助于公司的组织、决策和管控模式,促进国资委对国家出资公司的监管更趋市场化。精髓在于那个“化”字。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已有近20家上市公司涉及央企重组整合。要知道,央国企在中国经济地位举足轻重,去年总营收超80万亿,贡献了近七成的GDP。
习近平总书记力挽狂澜:“国有资产资源来之不易,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如果把国有企业搞小了、搞垮了、搞没了,公有制主体地位、国有经济主导作用还怎么坚持?”
9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王宏志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4年第三次专题推进会上表示,到2025年,国有企业必须普遍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
国有企业是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把握创新特征,运用创新型企业理论,发现国有企业具有创新企业社会条件的优势,应当在突破创新迷雾中勇挑重担,构建三类“科创开发平台”,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知识扩散。
监管是必须的。没有监管,等同于开门缉盗。早些年的惨痛教训,无论如何不能再来一次。但是,既然要求国企“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那么,监管手段也必须偏向市场化。
为什么国资委是“直属特设机构”,这个问题,恐怕有大半以上的党政机关干部说不清楚。提高国资委的行政级别,是提高其“直属特设机构”法定地位与履职能力的一味特效药。
《全民所有资本市场化监管基本法》建议:在满足经营绩效市场化评价和任职市场化选任的条件下,对国家出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实行完全市场化的薪酬与激励机制,能高能低不设限。
坚持党组织对国有企业选人用人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不能变,这项原则没毛病。怎样与现代公司治理一般原则相结合,使国企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至今并未真正破题。
现有的国有产权管理制度,看似规规整整,条法齐备,其实是一种行政化的懒政思维,是远离现代市场经济的账房先生行为,是束缚国有资本市场化运营、高效流动配置的障碍。
在全球科技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原始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国有企业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作出重大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要战略安排。
如果把全民股东比喻成手无缚鸡之力的虫子,把党政部门比喻成威力无穷的棒子,老虎和鸡就是国资国企委托代理链条上的层层管理者,那就很好理解了。
财富中文网于北京时间2024年8月5日与全球同步发布了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今年,加上台湾地区企业,中国共有133家公司上榜。
建议:“政府不再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家出资公司董事会根据企业经营业绩和发展需要,按年度制定既符合股东利益、又满足企业发展要求的利润分配方案。”
配合全民监事“作战”的,我列出了审计、财务、税务、法律、宣传、纪检等几个主要方面,肯定还不止。建立这样的支撑平台,在有需要的时候,随时给予专业分析和资源调用。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