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3月31日-星期一

|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党政建设 > 阅读信息
李洋:当好数字化转型“弄潮儿”
点击:222  作者:李洋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5-03-27 16:55:51

 

 

开年以来,多地政府都掀起了学用人工智能的热潮,各地政务系统也都争相接入DeepSeek系列大模型,首批70名“AI公务员”也在深圳福田区正式上岗。面对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人工智能既存在着未知,也蕴含着无限的可能。党员干部既不能做“技术恐惧症患者”,也不可沦为“算法盲从者”,唯有以理性态度识AI、探AI、用AI,才能克服本领恐慌,让技术创新服务于民、造福于民。

 

破除认知迷雾,明晰人工智能部分干部对人工智能还存在两极认知:有的将其神化为替代人类决策的“超级大脑”,有的视作威胁就业稳定的“洪水猛兽”。这两种极端认知,本质上都是对技术规律的不了解,导致出现了“本领恐慌”和“数据焦虑”,担心被技术取代。要看清AI的“底牌”,它能提高办事效率,但替代不了干部走村入户的脚底板;它能辅助科学决策,但消解不了对群众疾苦的同理心。从社区里的智能门禁到田间地头的无人机播种,从政务大厅的“秒批秒办”到防汛救灾中的风险预警,人工智能技术不是替代人类的“黑科技”,而是基层治理的“新帮手”。

 

把握创新节奏,敢渡智能瀚海。新技术落地就像摸着石头过河,既不能裹足不前,也不能不管深浅闷头冲。某地曾花大价钱引入“AI城管”,结果算法误把晾衣绳当违规广告,闹出群众纠纷。人工智能不是“一锤子买卖”,从技术选型到场景适配,从数据清洗到效果评估,每个环节都需下足“绣花功夫”。党员干部既要有“吃螃蟹”的勇气,更要懂“拆蟹腿”的门道。试点项目莫贪大求全,要先从群众反映集中的“高频小事”入手;技术应用勿搞“一刀切”,应给老年人、农村地区留足适应空间;数据使用别越界,个人信息保护的红线碰不得。唯有把风险想在前面,技术探索才能行稳致远。

 

聚焦民生本位,精织民生图景。人工智能的终极价值在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驾驭人工智能这场技术革命,本质上是对党员干部治理能力的新型压力测试。党员干部要当“技术翻译官”,把晦涩的专业术语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解决方案;更要当“场景设计师”,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领域找到人工智能的用武之地。技术应用切忌“花架子”,那些中看不中用的“智能大屏”、徒增基层负担的“数字台账”,反而会冷了群众的心。要用包容心态看待技术变革,用务实作风推动技术落地,用底线思维防范技术风险,方能让人工智能从展示政绩的“橱窗工程”变为温暖民心的“幸福引擎”。

 

(作者:李洋,作者单位:河北省孟村县委组织部;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李洋:当好数字化转型“弄潮儿”

    2025-03-27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