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3月29日-星期六
新一轮国企改革,媒体上报道最多的,并非对体制机制改革的探讨,而是关于国企借壳或重组“概念股”、“潜力股”的分析与推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荒唐的现象。
只要冲破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牢笼,设想一下可以将财政资金投资于生产企业甚至新建国有企业,需要投资的地方就是我们说的那些缺乏长期性大规模投资的战略性产业。
看到媒体大肆宣传国企改革“激励方案”“激励机制”“激励之年”。我认为,就企业管理而言,激励和约束,是一个铜板的两面,撇开约束谈激励的改革思维不可取,也不可行。
国企高薪酬问题仍将如野马脱缰,是相关制度设计赋予了它强劲动力。很多制度设计,就是在这样的层层叠叠、自相矛盾中,从顶层向下,向具体的社会生活渗透,导致一片乱象。
国有资本要在自主创新上给力,不要在类如房地产业上较劲!国有资本扩张要把抢占高端科技产业、掌握核心制造技术、创造世界知名的品牌作为主攻方向。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十年。这十年间,反国企的说法(或者说理论),有没有一点新鲜的东西呢?依我看,似有非有,基本没有。不过是换了一个又一个马甲再出来装鳖而已。
我主张将国有资本收益通过直接的现金分红,来体现国有资本的“全民所有”属性,由此激发全民对国企的拥护、关注和监管积极性,由此还原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本意。
希望有更多的党政领导干部能够像李希同志一样,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地敢于说出“推动国有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这句话,而且真正拿出具体政策举措,坚决贯彻落实见成效。
伟大的导师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套用之,职工,只有职工,才能成为战胜一切困难、具有全球竞争力世界一流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企业。
把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中干群之间的自主联合劳动关系,蜕变成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异化为雇佣劳动。这种倾向对国企改革的指导具有长期误导性。
当务之急是要大力批判新自由主义,肃清流毒。把巩固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落到实处,采取切实措施,发展公有制经济,刹住公有制比重下滑的趋势,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从本质上说,这场风潮的发生再次触及了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是可以依靠外资来实现,还是必须依靠我们自己?
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全国人民很关注的问题,因为它关系着我们国家的社会性质,是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
伴随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企混改也进入了深水区、关键期。如何保证国有资产保值最大化,又维护企业职工和投资方的合法利益,有效化解重大风险?
管理是从上到下的简单执行,治理则是民主协商共同决策,依据角色分工协同运行。中国国有企业创立的“党政工”民主共治的企业制度,便是这样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
在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两个维护”,也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显著优势。
疫情控制住之后,在中国国内要做些什么事才能把握主动权,才能真正把这次危变成机,我们要认识这次危机,顺势而变,顺势而为,才能真正地使国有企业尽到企业社会责任。
2020年新冠疫情,又一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到民营企业身上,因为,在这场疫情中,很多民营企业的表现距离公众的期望实在是太遥远了。
最近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疫情倒逼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也代表了未来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必将成为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没有灵魂的企业是不可能健康发展的。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进步,我们很多企业已经摆脱了简单粗暴地“向钱看”的思维模式,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化建设的意义。
国资监管机构授予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权利,国有企业用市场主体标准约束自身的行为而自觉接受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唯此才能激发出现代企业制度的功效。
当中华大地春暖花开,当黄鹤楼畔回归安宁,当健康和平安再次回到流光溢彩的城市,花团锦簇的乡村,应该由衷地说一句:多亏有你,中国国企!雄哉壮哉,中国国企!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地方党委政府统一安排和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导要求,坚决扛起疫情防控责任,充分发挥优势、精准施策、全力做好服务保障。
国家集中力量,建设和发展了一大批国有企业,生产出大量公共产品,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为新中国跨越式进入工业化社会、成功实现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