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中国共产党在前30年似乎从来没有宣传国民党不抗日,听到最多的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这种评价也是极其符合历史事实。丝毫没有贬低国民党。
毋庸讳言,国民党的抗日分为3个时期:第一时期是攘外必先安内和不抵抗主义;第二时期是片面抗战;第三时期是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第一时期的攘外必先安内和不抵抗主义,国民党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对日寇采取不抵抗主义的卖国政策,在全国人民要求出兵抗日时,国民党以“诉诸国际联盟”来搪塞。
国联是帝国主义控制的工具,它派了李顿调查团来中国,该团的调查报告却宣称,“九·一八”事变并非日本侵犯中国,主张在东北设立“满洲自治”政府,聘请外籍顾问组成“顾问会议”加以管理,意图瓜分中国。
由于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的矛盾,国联也曾作出决议,限日军于11月16日撤兵,在日本置之不理继续扩大侵略时,国联拟案划锦州为中立区,国民党政府代表不但接受中立区,还提出天津归国际共管。
在这一时期,国民党对内部主战派的态度是“奢谈抗日者杀”。在九一八事变,要求东北军“大家就是挺着死,也不准开枪。挺着死,也是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第二时期的片面抗战,这个时期总的来说是比较积极的。七七事变日本在华北发动大规模侵略,国民党对日态度又有一定转变,但仍然是犹豫,勉强“应战”。“八·一三”事变,日本侵略已直接威胁到国民政府的生存,威胁到长江流域英美的利益,在广大人民的压力下,国民党终于跨出了全面抗战的一大步。同中共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调动精锐主力部队在淞沪等地组织会战。“八·一三”事变是国民党对日态度的一个转折点。但是,国民党一面抗战,一面仍未放弃求和。
第三时期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汪精卫集团公开投敌,蒋介石集团发生动摇:一面抗战,一面求和。日本对华政策从军事进攻为主转变为对国民党政治诱降为主,同时加强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进攻。
在此方针影响下,国民党内部消极抗日,对日妥协投降的倾向日益明显,其政策的主导方面也从积极抗日转为消极抗日。在对内政策方面的重大转变就是从国共合作、团结抗战转向制造磨擦、反共溶共、不断制造反共高潮。如皖南事变、胡宗南几十万大军围困陕甘宁,趁共产国际解散之际,计划分分9路闪击延安等等。
进入1944年春夏季之后,世界各反法西斯战场都在节节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也展开了局部反攻,而国民党却在豫湘桂战役大溃败。在日军针对豫湘桂的“一号作战”中,国民党军丢失6000万人口的广大区域,丢弃40个师的装备。1945年,日军又打通了从河南到广西边境和广州的“大陆交通线”,国民政府甚至准备迁都到偏远的西昌。
豫湘桂战役大溃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产生不利影响,对美国的对华政策等也产生了严重而深远的影响。在侵华日军已成强弩之末、中美空军又完全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国民党军竟发生如此惨重的失败,以致美军中一些人对国民党军的抗战能力产生怀疑。
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负责的正面战场经历过成百上千次大大小小的战役和战斗,如中日台儿庄会战、徐州会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和豫湘桂战役等等,在这些战役和战斗中,国民党军队基本上处于防御状态,很少主动出击,正是因为执行了一条消极防御路线,才导致了他们在整个抗战中一直处于被动挨打地位。(清风明月)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