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理论建设 > 阅读信息
张志敏:也谈大数据的发展将让计划经济具备可行性
点击:  作者:张志敏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17-11-11 11:01:23

 

 1.webp (4).jpg

 

  最近我看到了中央党校周为民的《计划经济不可行性早已证明 大数据也弥补不了》一文,对此发表一些不同意见

 

  周认为:计划经济的实质不在于有计划,不在于讲计划,而在于它是一种管制经济,命令经济,是一种类似战争体制、战时管制体制的那种一种组织方式。和市场经济以人们的自主活动为基础根本不同,计划经济的实质是对个人、对个人之间的组织也就是企业的独立性、自主性的否定。这是计划经济的要害,也是它的根本缺陷。

 

  由于这个缺陷,所以产生了计划经济所固有的种种弊端。大数据技术不能改变计划经济否定人的自主性和人的自主活动这个性质,所以它不可能帮助计划经济克服它固有的那些弊端。

 

  对此,我认为实际上,周为民一上来就把计划经济和个人完全对立起来,认为计划经济就是命令、管制经济,把计划经济的计划性这一最核心的东西拿掉,这是别有用心的

 

  计划经济核心就在于计划性,为了保证计划性,自然会应用相应的管理,实际上一些大的公司,甚至是资本主义国家里也经常应用计划经济来解决经济问题。他们应用加息或者减息,加税或减税等等办法去刺激经济的发展,这实际上就是计划经济手段,这是属于计划经济的范畴的。越是大公司,越是那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就越有计划性,其计划经济的成分还是不少的

 

  实际上凯恩斯主义就是国家版本的计划经济,国家有意识、有计划的主导、刺激经济的发展也是08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中,中国一枝独秀的根本原因所在,因为中国有着和计划经济完全匹配的国家资本特性,且国内的土地等各种资源国有化,这些让中国能执行凯恩斯主义并让中国在这次危机中一枝独秀,这就和那些不具有这种基础去搞凯恩斯主义却失败的国家是完全不同的。在出口、消费方面不如意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大规模的投资取得了现在这样的成绩,这实际上也是全国一盘棋、计划经济模式的结果。

 

  也只有全国一盘棋资源统筹安排、有科学的计划性才能有这样的发展。如果大家各顾各自、一盘散沙,那么必然会出现树倒猢狲散现象、让多米诺骨牌主导了发展。

 

  实际上,我们看到从上世纪80年代起新自由主义就主导世界的发展了,可它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却是一再的出现,现如今的这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就是例证。

 

  这种各顾各自、一盘散沙的特性缺乏系统性是难以发展的,可这种结构的根本性缺陷在周看来却是发展的极大优势所在!这脑洞大开的让人感到此人不像是地球人。

 

  现代化的大生产、大消费必然是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围绕着它转的,而不是大生产、大消费要围绕着个人转的,对这样的常识,周却要去颠倒黑白,这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

 

  全国一盘棋、一个大圈子的计划经济模式能做到个人、社会高度一体化、系统化,因此就避免了自由经济过于小圈子化所导致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只有在大数据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做到个人、社会高度一体化,真正实现个人努力为社会贡献,社会根据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及时返利给个人。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在过去确实比较难,但是在大数据时代,因为有超级的计算能力,因此我们是能实现上述这样一个发展的。超级的计算能力能了解人对社会的贡献并及时返利给大家。这实际上也是充分保证个人和社会能得到最好发展的,因此,周所说的计划经济不能保证个人利益、存在结构性问题在这时是不存在的。

 

  计划经济在过去确实会有长官意志的作用,但是在大数据面前,在系统管理下是绝对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

 

  在文章中,周说第一,大数据技术仍然不能帮助国家计划当局获得充分的、无限的信息,特别是知识。也就是说计划经济不能集中收集、集中控制、集中使用在分散的市场决策中为个人所独有的那些信息和知识。尤其是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的个人所独有的那种直觉、灵感、想象力、决断力和冒险精神,是不可能由计划当局靠大数据技术就能集中起来使用的。这些为不同的个人所独有的知识只有在市场的分散决策中才能产生,才能发挥作用。实际上,计划经济本身就注定是排斥“大数据”的,因为这种集中控制方式必须以简单、同一、平均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活动为基础,而大数据却是日趋复杂、多样、差异化的市场活动的结果和表现。

 

  对此,我是这样认为的大数据的今天让我们看到,一个小小的导航软件就能第一时间根据司机们的行车速度来判断哪个地方拥堵从而让后面的司机去避开拥堵的路线。这实际上就是大数据应用于计划的具体体现,信息的第一时间反馈已经让我们见识到了这种最快捷的计划性,因此,当今后越来越多的信息自动被传到系统后,那系统就能根据科学模型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并进行计划安排。今后技术越发达,那么我们就能在各行各业里边实现这样一种计划性。这实际上就是大数据对计划经济的最大的帮忙,也是能让它起死回生的根本。信息化和社会主义关系密切,关注我的人也都能从我的文章中看出这样的一种关系,可周却故意的割裂这种关系。

 

  人民自愿自觉地传输这些信息,在大数据信息系统的帮助下,这些信息就因为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化的东西,因此也就能让这个社会、让这个经济充分的活跃起来。

 

  人民化和信息化的结合优势是非常明显,这样的发展,就是社会主义的发展

 

  大数据实际上也是个性化和集中化的结合,周把这种关系给割裂开来是别有用心的。对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实际上计划经济并没有排斥它,我主张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其获利的根本,而这就是计划经济的实质。利用大数据了解人们对社会的贡献、鼓励人民对社会贡献是这个发展模式的重中之重、是根本,但是周却把这种关系给割裂开来。

 

  而且周的封建思想很严重,他是小生产而不是大生产的思想。大数据实际上就是大生产的一个结果,而它需要大家的开放,围绕这个大生产转,周却主张个人的信息、知识封闭起来,这实际上就违背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

 

  大数据能让个人、社会的多样性充分得以发展,这种发展和整个社会高度一体化、计划性、全局一盘棋是没有冲突的。总之,大数据能既保证个人社会高度一体化,又能保证他们的多样性。

 

  这个周又说:第二,大数据同样不能帮助计划经济解决内在动力机制问题,也就是说它不能帮助计划经济形成对个人和企业的符合经济效率目标的有效激励。这是因为,计划经济的实质决定了它必须以否定个人和企业的独立利益主体、决策主体的地位为前提,所以,缺乏由自主利益动机而形成的内在动力机制和有效激励,是计划经济搞不好经济的基本原因之一,而这个弊端是无法靠大数据技术来克服的。

 

  对此,我是这样认为的:大数据当然只是一种技术,并不是内在的因素,所以我们需要看到我们的计划经济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在前面说,我们要在利用大数据去了解人们对社会的贡献并给予人们对应利益,这就是计划经济的实质。这样的发展是保证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这样的结果是最合理,它让个人、社会高度一体化了。因此不存在周所说的这种情况。它并没有否认个人和合理的组织的利益,它们和社会的发展并不矛盾,也不冲突。用大数据了解人们对社会的贡献并给人民对应的利益,这样会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人是非常独立的,同时和社会又是统一的。而周这样去对立起来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周在他的演讲当中是这样说的:第三,计划经济由于它的性质,由于它否定个人和企业的自主性,所以即便有了大数据,它仍然一定会压抑企业家的作用,而且甚至可能因为有了大数据而更加压抑企业家的作用。因此它一定会抑制创新活动。

 

  例如乔布斯,他大概是从来不去调查搜集什么需求信息的,为什么?他的理由是他要创造的产品世界上根本没有。他特别喜欢引用福特的一句话,福特说,如果去调查,你无论找多少人问他需要什么,他肯定不会说需要汽车,都会说需要一辆更好的马车。所以像这样的创新不是靠现有的数据搜集能去实现的,要靠企业家的创新作用。而计划经济的性质决定了它做不到这一点。

 

  对此,我这样反驳:计划经济强调的是个人、社会高度一体化,要搞资源统筹安排。我在前面也给大家说过,在信息化大数据面前,计划经济的本质就是充分利用信息化了解人民对社会的贡献并给予人对应的利益。这样的一个结果,就是充分让人积极为社会贡献,因此,周在前面所说的都是他的想当然。

 

  这个周说:计划经济模仿强,让人无法创新。实际上只要充分让人为社会贡献,那么人的创新能力就会充分体现出来。个人、社会高度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是更能充分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创造性,而且能做到既有个人的个性又让它和共性溶为一体了。

 

  周这样说:计划经济固然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计划经济的一个主要特点,但是,第一,它能办的大事一定只是在已有的产品及其技术、设备上的模仿式赶超,而不可能是熊彼特所谓“创造性毁灭”意义上的创新;第二,它的集中力量一定同时意味着不计成本,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因而它的“集中力量办大事”不可能是经济行为,而总是“重大的政治任务”,所以在凡是以经济效率为目标、存在市场竞争的那些领域,这种方式都是缺乏效率,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都是不适用的。而这两个问题也同样无法靠大数据来解决。我们知道,现代经济已越来越需要以创新驱动,同时,长期、整体的经济发展已处在全球化的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所以,计划经济方式更是远远落后于时代的了。

 

  对此,我是这样反驳的:在大数据时代,由于信息化、智能化导致的成本急剧降低,因此,计划经济的集中统一性不再是高成本了,过去的一些零散的信息、孤岛的信息通过集中就能发挥作用了。确实,集中统一的优势能充分得以发挥是得益于大数据所带来的低成本优势。这让社会的发展更具有效益、更可持续发展。一双筷子是容易折断的,但是十双筷子叠在一起是不容易折断的。

 

  周他一再强调所谓的创新,实际上我们也看到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有赖于充分去做大蛋糕,为了做大蛋糕,他们应用吐痰理论进行发展这样也促进了发展,但是地球的资源、环境、生态难以承受,这样就把这个世界搞得一塌糊涂了,他们让大家各顾各自,这样确实是促进了消费,因为大家要独立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需要,这样也就极大的刺激了消费经济发展。这实际上就是通过各种办法让人参与就业消费,这样就可在不改变现有的分配制度的情况下,让人更多的有事情做、有收入。但是这样一来,地球资源、生态、环境就无法承受,所以这是一条中央所说的邪路,周却维护它,这实际上有背于中央的精神。

 

  周还说:第四,大数据技术不能使计划经济保证它的集中决策总能按照符合社会利益的方向来配置资源。这是因为,计划经济的集中决策可能有特殊的偏好,有特殊的目标,而这样的偏好、目标可能不是符合社会利益和经济效率标准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数据有助于满足这些偏好,实现这些目标,那么它越是有用,就越会使集中决策背离正确方向。

 

  集中决策有特殊偏好,特殊目标,这又是在贴标签,然后他就说,大数据确实有助于这样的一个发展。

 

  对此,我是这样反驳的:大数据今后的发展必然会走向系统自动管理,系统根据科学的模型进行计划、进行资源统筹安排,它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和要求,而社会主义的方向、目标是健康的,不是资本主义那样是为小数人服务的。所以不存在做特殊的偏好,特殊的目标,而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走偏了,大家对此也有目共睹。

 

  周说:我们讨论过产业政策,特别提到过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是什么问题?是大量资源被错误配置的问题。而大量的资源错配,原因主要还不在于缺乏数据及其处理能力,而在于过多掌握资源控制权和集中决策权的政府部门和官员的特殊偏好、特殊目标,这些偏好和目标往往不取决于经济效率目标,而取决于掌握权力的部门和官员的特殊利益及其它诸多因素。

 

  对此,我这样反驳:把计划经济和政府部门、官员特殊偏好、目标联系起来看待问题是机械化看待问题的,在大数据时代,实际上能实现自动化管理,因此不但更适合于计划经济模式,而且还能解决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中的那些人为管理所导致的弊端

 

  周说:第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需要高度集权的政治、社会、文化方面的直接控制的体制来和它配合。这是由它的逻辑决定的。实际上,计划经济体制不仅仅是经济体制,而是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在内的一种集中控制体制。这就是为什么改革必须是全面的改革,为什么没有其它方面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不能真正成功,其成果也不能保持的原因。所以,如果因为有了大数据,就以为可以重新搞起计划经济的话,那么,不光是经济体制,而且政治、社会、文化各领域的体制就都不能按照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不能朝自由、民主、法治的方向发展。

 

  我这样反驳:我们从这一段可以看出这个人认为为了保证市场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搞西方的一套文化、政治体系,这实际上就是从根本上拆掉社会主义的台

 

  周说:所以概括起来说,大数据不管“大”到什么程度,它也不能弥补计划经济的根本缺陷,因此它不可能成为计划经济的有效工具。这个道理、这个逻辑很清楚,如大数据能克服计划经济的根本缺陷,也就是能让计划经济来承认、肯定个人和企业的自主性、自主活动、独立的利益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的话,计划经济本身就没有必要存在,它也就不会存在了。

 

  在这个传统中,国家总是力图去限制、排斥民间的市场活动。凡是所谓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都要由国家来控制。例如盐、铁。盐是重要的生活资料,铁是重要的生产资料,那都是要由国家来垄断的。尽管官办作坊提供的产品质量低劣,像镰刀,“割草不痛”,但即便如此,也要坚持国家垄断。同时,凡是利润丰厚的那些产品,像茶、酒之类,也一律实行禁榷,直接控制在国家手里。更有甚者,是像告缗那样的极端行为,彻底剥夺民间的财富积累,全面摧毁“中等收入阶层”。这一整套的制度,包括国营、禁榷以至均输、平准等等,目的是什么?都是压制民间工商业,排斥市场活动。

 

  对此,我的评论如下:他的这一套,我在前面就已经说过了,在大数据时代,计划经济已经不存在着个人和社会严重矛盾、冲突的问题了,也就是说不存在着结构性的问题了。

 

  当年的中国的官商、盐税制度是保证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的,也是在古代中国成为西方所向往的、神圣东方的原因所在!而没有这种财政收入的西方却陷入到封建割据的状态。

 

  不过,后来的工业化的发展让西方发展出来了工业文明,这样因为经济基础的不同、时代的不同,所以会让人觉得中国的传统一套不行,但我们现在要看到,最根本的依然是经济基础。农业的经济基础当然无法和工业的经济基础比,可如今,在信息化的经济基础下,我们又怎么能用工业化的一套眼光来看问题呢?

 

  我在前面也跟大家说了,大数据、系统自动管理能让计划经济得以新生、发挥出巨大的优势出来,而中国龙要复兴,就必须抓住信息文明,也就是说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系统管理、计划经济的优势来发展。当我们真正这样发展的时候,我们就能超越西方了!就如同当年西方因为发展了工业文明而超越农业文明的我一样。

 

  整个社会的发展才是最根本的,那种只强调个人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和这样一种发展矛盾了,因此我们不必要理会这种个人至上的发展结构了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