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清湖渔夫:美国道德样板和政治信义的坍塌
点击:  作者:清湖渔夫    来源: 草根智库  发布时间:2016-11-18 10:13:49

 

 

 

          当今的世界已经进入了“多极化”时代。这种全球战略格局的逐步形成,是与美国国力逐步相对下降、美国队全球霸权逐步瓦解同时发生的。作为美国全球霸权瓦解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美国政治,其失能和日益走向崩溃的征兆在美国国内和对外关系上同样日益凸显。人们或许已经观察到与美国政治有关的越来越多的现象和事实,并且发现这些现象和事实也在日益摧毁美国政治运行的社会心理基础,但是人们对于这种日益发展的政治崩溃进程本身,却没有清晰地意识到。本文拟就这个进程进行观察和分析。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信义不仅是立国的根本,而且其无形的价值往往超越有形的利益。在我国古代政治家看来,即便获得一块土地(得原),也抵不上违背承诺和失去这块土地上民众的信任(失信,所亡滋多)。

战国时的思想家荀子认为,国家方针一贯而明确,有交往的国家就会信任。即使是偏僻的小国这么做,威信也震动天下。这就是所谓以树立信义而王霸。

但里根经济学以来美国国家信用日益掺水。

众所周知,美国已经是一个金权政治的国家,其政治运行特征已经深深地打上了大资本唯利是图的印记。在华尔街大财团操纵和控制美国政权运行的前提下,社会的两极分化必然地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美国经济在过去60年里增长了5倍,但贫困阶层和大部分中产阶级的实际收入几乎没增加,社会不平等不断加剧。

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的撒切尔夫人率先喊出了“没有社会,只有个人”的口号,开始在英国大规模地推动私有化和绝对的市场化。罗纳德·里根马上跟进,在美国实施了“里根革命”。“革命”的实质就是经济自由化、市场化和小政府;私有化浪潮盛行于西方发达国家世界。自从成为美国政府的官方经济政策之后,被后来的几乎历届美国政府所沿袭。

美国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在过去60年中表现良好,只是在大规模减税政策之下,这些增长成果落到了位于收入金字塔顶端的一批人手里。政府一方面减税,一方面又要维持必要的政府开支,包括必要的社保开支。作为政治执行者的美国政府运作班子的竞选承诺如果无法兑现,那么政府的信用就会如同手纸一般被人厌弃。

施蒂格利茨认为,“政治领导人承诺的将惠及所有人的改革,例如贸易和金融自由化却未能兑现,甚至遥遥无期。于是那些生活水平陷入停滞或衰退的人,就会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美国的政治领导人要么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要么就是在说谎(或者两者兼有)。”

美国选民对特朗普的支持至少在部分程度上,是基于对政府失去信任而产生的广泛愤怒,其目的之一还是想寻求改变。当前的美国底层大多数百姓寻求政治改变、重写经济规则的野望最终结果会如何,想想“里根革命”以来的对富人阶层的减税政策造就了什么样的既得利益集团,也就不难找到答案。

在社会财富分配两极分化的背景下,政府债务的增长的根源在于大资本集团通过种种手段片面地推高财政支出,从而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从中分润利益,进而推动政府债务无节制增长。这也就是在资本控制国家前提下的政府信用掺水过程。如果债务的无限制增长超过了一个国家的还债能力,那么政府债务的金融过程就会变成一个庞氏骗局。

为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美国设立了债务天花板制度。不过这实在是一个橡皮做的活动天花板。在过去70多年中,被上调了70次。美国预算和政策选择中心2013年发表的报告表明,美国大约有48个州面临预算困难,许多州、市和地方的退休金严重不足。是谁在摧毁美国老百姓的生存根基?还有,到时候谁来养活美国?

一个政府的政治信义,不仅是惠及这个国家所有人的,而且是属于这个国家所有人的。政府信用掺水无疑在经济上是大资本财团对国家财政基础私有化,而在政治上则是这个国家极少数人对绝大多数人的欺诈、绑架和背叛。

于是2016年总统大选让美国从民主政治滑向民粹政治。大选的狗斗狗血情节成功地点燃了美国社会民粹情绪的火山,曾经的“民主政治”样板的丑陋,让全世界瞠目。

一个社会如果在社会心理上缺乏长期沉淀和稳固,并且因为社会大众的生存转向恶化甚至陷入困境,那么“莫衷一是、互不妥协、随意各行其是、放任自流和不负责任”等等民粹主义特征开始凸显和张扬,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民主政治同样会滑向民粹政治。

真诚的政治是利济天下的大政治;政治因为其公共性而代表着社会大义和公信力,至少在一个社会的层面上应该具有服务于大众的基本特征。而政客们的政治是私利和私欲被道义包装的政治,其伪善性与生俱来。民主政治本来应该解决民众当前迫切关注的问题,让他们生活得更好,而不是纠缠于政治精英们的口水战以及他们吹出的各种泡沫。

最有理由和责任维护美国政治信义的总统候选人,为了三亿美国人所应该具备的审慎和严肃态度荡然无存,却在肆意地践踏这种政治信誉和道义本身。三亿美国人不是美国民主政治的主人,而是集体被侮辱的观众;美国政治的公信力由此一落千丈。

作为政治民粹化的第二个佐证,就是随着大选的进行,美国社会撕裂进程凸显和社会散沙化的趋势加速加深。

首先,美国政党政治出现碎片化。美国驴象两党在不同政治议题上是非常分裂的,两党内部已经出现很明显的不同程度的分化。1856年以来这种共和、民主两党轮流执政的情况下党内、党间都斗得不可开交的状态很少出现。如今的美国政治体制正陷入一个怪圈:两党传统政策主张式微,转而靠攻击对方来“得分”;党派争斗导致行政低效,行政低效反过来继续削弱两党的选举基础。

其次,社会撕裂进程持续和社会散沙化。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美国国内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社会层面,都处在一个矛盾多发期和易发期,不仅原本在金融危机之前比较固化的结构里面能够有效表达成两党意愿的那些利益结点又出现了分化;而且曾经潜藏在经济繁荣背景下的种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都开始水落石出。

美国在美式全球化的推进过程中,美国不仅是主导者,也是主要受益者。但金融危机8年后,许多底层白人感到自己成为“白色垃圾”。黑人则不满美国的种族主义。美国精英阶层过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多数美国公民的收入却停滞不前,整个美国社会的不平等问题日益严重;中产阶级和工人阶层享受不到经济增长的好处。

美国是一个只有200多年的“拼盘萨拉”国家,其社会族群心理和文化背景各异,这种社会的形成与其说是某种社会价值观的统御与融合,不如说是因为各个不同族群与人群因为利益上的妥协接近而捏合拼凑在一起。往届大选中的一些分歧在选举之后可能会很自然地弥合,因为相信制度是好的,运转起来也会很顺利,美国民主政治或许起到了这种作用。当维系这个社会的的利益基础——比如从海外掠夺会大量财富并在国内分配,美国人因此过上了比世界其他国家更加富裕的生活——消失后,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种种对这个社会的笃信,也就轰然倒塌。

在本届大选中,“圈外人”特朗普力克共和党众多精英杀出重围,而自称“民主社会主义者”的桑德斯预选中对资历深厚的希拉里发起挑战;越来越多的选民都开始反对反抗他们眼中腐败、自私的建制派,希望展开彻底的洗牌。这为民粹主义思潮的泛滥提供了合适的社会土壤,使美国今年的总统选举超越了传统上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竞争,而转变为社会性乱战的局面。

民粹主义是社会融合的天敌。对于底层百姓而言,迷茫与失落、尝试改变和屡经挫折、绝望愤怒和需要发泄等等,都是北美这个移民群体社会的裂解剂而非粘合剂。

作为政治民粹化的第三个佐证,就是对美国民主政治的信任危机向国内外蔓延。

许多失望的美国选民认为,美国现有的政治体制已腐化,部分政府机构也已失能。本届选举中凸显的金钱政治、利益集团问题遭到美国民众的痛恨。政治绝望尽管同样发生于其他衰退时期,但对美国社会的浸润却从未如此深广。

如今,父母们看不到孩子有更好的未来,这种情况此前从未在西方世界发生过。民众手中的选票看上去继续得到尊重,但他们除了选举,在政治决策、监督和管理等其他方面却没有选票可以用来行使权利。西方的民主越来越成为精英的游戏,政治代表性原则在继续退步,公民对政治决策的影响力也在不断衰减。

美国总统大选在向人们展现着民主的某种可能性:要么是精英集团的统治工具,要么为政治精英们推卸责任提供“合法”的借口;但它唯一没能展现的是手握选票的民众可以并且能够成为民主的主人。人们发现除了保持现状,别无选择。他们丧失了“希望”,这是真正的问题。

2016年大选,不仅是美国民主政治在全球的示范作用的终结,同样也是美国政治道德样板作用的终止。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