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聚力同行,B20峰会思想激荡。连日来,多国领导人莅临杭州,知名企业家驻足杭州,围绕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稳定各抒己见、共谋良策,好不热闹。
G20起于全球经济危急之际。1999年,亚洲金融风暴风波未偃,国际金融面临紧要关头,7个工业国和13个新兴经济体组成20国集团,把滑向悬崖的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轨道。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世界经济遭受重创,G20从财长级会议上升为首脑级峰会。8年后的今天,世界经济又走到了一个关键当口。
习近平主席的判断是——
科技进步、人口增长、经济全球化等过去数十年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都先后进入换挡期,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
上一轮科技进步带来的增长动能逐渐衰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尚未形成势头。
主要经济体先后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增长率下降,给各国经济社会带来压力。
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保护主义、内顾倾向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
金融监管改革虽有明显进展,但高杠杆、高泡沫等风险仍在积聚。
简言之,传统的发展模式边际效应在递减,而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世界经济怎么办,如何继续推动发展?这些年来,各国都在苦思冥想。特别是西方国家,本来大多都是经济发展的“优等生”,遭遇金融危机后却复苏乏力,其间的落差更使其有些焦躁。他们发现,进入21世纪,国际大市场进一步融通,但这个“全球化”似乎不再是他们所希望的“全球化”了。快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更受全球市场欢迎,而那些“美国化”“西方化”手段却不断失利失效。于是,为了短期内维护一己私利,他们倾向于对世界经济、国际贸易设置种种新的限制和关卡。这股“逆全球化”潮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球经济秩序再平衡再发展。
与之相应的是,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孤立主义倾向明显,遏制思维蠢蠢欲动。眼见着一些后起之秀发展态势良好,一些守成大国便想方设法搞些乱子、搅搅浑水,或是暗中使坏、挑拨离间,或是赤膊上阵、直接敲打。比如亚太地区,本来“宽广的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但美国却忧心忡忡,又是导演“南海仲裁”,又是部署萨德系统,甚至放任日本肆意挑战战后国际秩序。其目的无外乎形成对华包围圈,遏制中国发展,从而保证其老大地位不被撼动。
结果呢?“南海仲裁案”已成废纸一张,澳大利亚反被东帝汶将了一军;萨德系统还未落地,韩国政坛已吵翻了天;阻挠各国加入亚投行不成,这边TPP还遇冷,美国经济“大哥效应”空前淡化。如今,全球政治经济深度融合,各国利益关联度跃升,零和博弈的旧思维早就不相适应了。总想通过遏制别人来发展自己,最终可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甚至将给自身和世界经济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关于G20峰会,有外媒形容:过去中国在该峰会上属于配角,而现在“所有人都想与习近平会晤”。为什么?他们的理由是,中国经济成为了世界发展的“压舱石”。2015年中国GDP占世界比重达到了15.5%。在预测2018年主要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时,世界银行研究报告给出的结论是,美国将降至15.7%,中国将升至26.4%。直白点说,大家都来捧我们的场,是因为“中国制造”和“中国需求”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必须承认,我国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是一个关键因素。不过,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中国方案”。与以往的全球经济引擎不同,我们始终坚持互利共赢、兼容并包的发展理念,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在深度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不搞“富人俱乐部”,不搞“以邻为壑”,而是致力于为全球创造机会,不仅为发达经济体贡献动力,也不吝啬为发展中国家创造机遇。比如埃塞俄比亚,曾经是非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的投资,其工业化进程加快,现在年度增长甚至高达10%,成为非洲工业化发展势头最好的国家之一。试想,这样一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发展模式,谁会不欢迎呢?
“伙伴精神是二十国集团最宝贵的财富”,习主席在开幕辞中这样说道。时代发展浩浩汤汤,今天的世界经济,要走的应是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的道路,要倡导的应是开放、共赢、共享的发展理念。那些固守过去、零和博弈的旧思维旧窠臼,该放放了。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