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公布不到一个月,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就赴黑龙江实地走访调研。在首站伊春,他谈民生、谈生态、谈发展,为当地发展把脉支招。按照一般的调研习惯,接下来总书记还会考察几个代表性的领域,随后将组织一场座谈会就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等与相关人士沟通探讨并作出部署。
总书记此行,舆论普遍认为,应该是在为东北地区振兴督战。这几年,东北地区屡屡遭遇发展困境,经济增速持续回落,去年黑吉辽三省的GDP增速更落到全国后五名。从当年的“优等生”到如今的“落后生”,东北未来路在何方?太多问题亟待求解。
其实说起东北的发展低谷,2003年的情况有着些许类似。当时,东北同样面临经济发展动力不足,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衰退等困境,大量企业关闭破产,大量职工被迫下岗。为此,国务院下发了“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针对相关问题积极施政。从那之后的十年里,东北经济迎来新一轮腾飞:年均增速达12.7%,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多。
如今的东北困境,与十年前却又不尽相同。那些老问题,比如工业结构较单一,传统产品占大头、“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多,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结构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同时,新挑战又接踵而来。这其中,有国际经济形势纷繁复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共性因素,也有东北地区培育新动能的个性要求。如果说,当年东北主要是脱困和求生存的问题,那么现在则更多是转型和发展中的问题,是“爬坡过坎、滚石上山”过程中的问题。
公道君的一位小伙伴来自东北。提起家乡,他不无感慨:这几年回到家乡,一个明显感觉是,走进东北就像走进了上个世纪,体制机制不仅落伍而且僵化。里边的人,大多还是计划经济思维,按部就班地工作、按部就班地生活,缺乏闯劲和干劲。而且,他提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他学文科的同学,很难在家乡找到好工作,除了考公务员就是进国企,而大型国企相应的岗位又非常少。
文科生找不到好工作,表面上看只是就业问题,实质上还是产业结构问题,正如习总书记所言“(东北问题)归根结底仍然是体制机制问题,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
重新审视资源禀赋的优劣势。油、煤、粮、木等资源曾经是发展的来源,如今却出现了负向拉动的效应;大型国企、重工业曾经是贡献增速的主力,如今却拖了后腿。相反,冰天雪地曾制约发展,如今却成了旅游的金山银山,地处边陲无人问津,如今也成了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似乎也就在短短几年间,东北资源的比较优势来了个“乾坤大挪移”。
风向转变的时候,有人筑高墙,有人造风车。在新一轮的比拼中,东北地区要再当“优等生”,筑高墙是不行的,只能顺势造风车。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治本之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明白,东北不能只吃重化工、资源型、“初字号”的饭,而要着力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全面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在这方面,国家层面的政策相当给力。据了解,印发《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后续还有一系列组合拳,包括正在制订三年滚动计划,预计包含大概130多个项目,投资规模约1.6万亿元。而“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三大战略”正在布局,也为东北振兴提供了良好契机。
不过也要看到,老工业基地振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德国鲁尔工业区振兴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逐步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美国底特律、法国洛林、英国曼彻斯特等地区如今仍未完全摆脱老工业基地的窠臼。由于独特的国情、体制和所处发展阶段,我国老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更复杂,改造任务更艰巨。某种程度上说,推进全面振兴无异于东北地区的“二次创业”,堪称新时期的“辽沈战役”。打赢这场硬仗,恐怕还需保持定力、久久为功。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中国科技部启动“智能机器人”重点项目 深企专注工业机器人研发
2017-08-03工业创新要闻必读:工信部公示15个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的示范项目
2016-07-06李克强:愿深入探讨“中国制造2025”与德“工业4.0”对接
2016-06-13•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