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时代方向和更高要求,是一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革命,也是产生和成功实践于中国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下面谈几点认识: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更高阶段的社会主义
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世界奇迹,可用比较客观又有经济发展速度标志性的发电量增速来比较一下。从1950年到1975年26年间,发电量增长42.57倍。同时期世界主要国家,美国增长5.15倍,英国增长4.81倍,法国增长4.4倍,德国增长5.42倍,日本增长7.87倍,苏联增长8.06倍,印度增长10.06倍。同样比26年,旧中国1948年比1923年只增长6.98倍;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2004年比1979年增长了7.81倍。毛主席和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不容否定,那是我们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依据。
第二阶段,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内在的政治经济矛盾决定的,学习借鉴世界上一切好的东西为我所用,是马克思主义应有之义。20世纪80年代,苏联东欧也都进行了市场导向的改革,但仅仅五六年时间,就以亡党亡国亡社会主义的失败告终,至今30多年都走不出低谷。而中国在经历了80年代末那场大的风波后稳住阵脚,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出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为什么那么多社会主义国家都灭亡了,中国却能成功发展?关键在于中国有四项基本原则这个底线,因而才能抵御各种干扰和颠覆,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现在是第三阶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断排除新自由主义对中国改革的干扰和影响,旗帜鲜明地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必须回答和厘清的根本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发展理念,引领社会主义发展在中国进入了新境界、新阶段。如果说,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使国家跨越到人民当家作主的先进制度行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则是继承社会主义开拓发展的全部优秀成果,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克服资本主义现代化不可克服的制度弊端,走出一条与发达国家完全不同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更高阶段。中国式现代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最新探索成果,是具有中国特色、世界视野、时代进步性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走向更高阶段先进性的现代化。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新形态,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依据。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了,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真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否则就不能继续顺利发展下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包括以自主创新引领发展,把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逻辑颠倒过来,把国家的经济科技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坚决纠正扩大贫富差距的发展方式,让共同富裕真正成为根本政治准则,取得扎扎实实的进展。0.33%的人占有社会私人财富的67.4%,6.9%的中产占比25.6%,而92.77%的绝大多数人仅占有7%,这样的财富差距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应有的。大多数劳动群众财富水平偏低,会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市场消费需求不振、经济增速放缓的根本原因,也会导致社会共识分裂,不稳定风险积聚。还有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格局等,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已经取得了扎实进展。
(二)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外部因素。新时代已经进入世界大变局,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中国快速崛起和世界霸主美国不断衰落,中国道路显示出超越美西方的巨大优势。1950年美国发电量是中国的84.5倍,到2023年中国发电量是美国的2.21倍,超过世界第二到第十的总和,其中工业用电量是美国近6倍。研究近百年来美国发电量增长速度,发现它是依次下降的三个阶段:1917-1972年,每5年增长32%以上;1972-2002年,每5年增长10%以上;2002年到现在,每5年增长在10%以下,发电量增速基本停滞甚至出现数年负增长。这说明,美国的制度已经严重制约生产力发展,连美国诸多政要都承认,在中国非常高效的经济制度面前,他们根本无法竞争。在生产力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的状态下,要么内部革命,要么对外战争。今后我国面临的形势将会更加严峻,必须坚决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能凝聚人心,应对各种极限挑战,包括可能出现的惊涛骇浪。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安全倡议和文明倡议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众望所归。相比之下更加说明,“西化”道路不能走也走不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正确的选择。
(三)人类社会进入智能化时代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智能化革命是新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内涵。任正非2016年曾说: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一个智能社会。从近年发展看,此言不虚,未来已来,智能化正在迅速向各个领域渗透,这是堪比工业革命的新质生产力革命。如果说工业革命用机械力取代了人类繁重的体力劳动,智能化则是用算力把大部分脑力劳动也取代了。不仅智能工厂、智能交通、智能码头、智能矿山、智能物联、智能医疗等迅速发展,一些快速生成的智能文案水平,甚至超越了有大学以上学历且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职员。硅谷一个人工智能可取代50个软件工程师。施一公院士说,过去10个博士生5年才能完成的研究,现在一个学生借助AI一两个星期就搞定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辛顿认为,很多中层智力型工作将消失。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健认为,人工智能普及后,只用5%的人生产就可以满足人类全部物质需要,剩下的人只能娱乐。问题是:5%的劳动者用“995”“996”或更长时间拼命劳动,95%的人连维持生存的工作都找不到,让他们怎么娱乐起来?工业革命曾把绝大多数人变成无产阶级,智能化则进一步让绝大多数人成为“无用阶级”。自动驾驶汽车“萝卜快跑”,使那些靠开车养家糊口的司机们绝望,但要换一个社会主义的思路,让智能汽车所有者是司机而不是资本,或许能让这些劳动者“躺赢”,去享受科技革命带来的闲暇去娱乐和学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智能化会让绝大多数劳动者绝望,只有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入更高阶段社会主义,智能化才能成为绝大多数人的福音。它将使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不断成为现实: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效率极大提高,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劳动不仅仅是谋生手段,本身成了生活第一需要,每个人都有更充分的物质和时间,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第一,从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来看,应当坚定不移地把公有制为主体进一步落到实处。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全社会更加公平和平等的生产关系,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进步方向。多年来我们反复强调“两个毫不动摇”,但在实践中却是“一手硬、一手软”,导致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丢失。必须依据宪法、党章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适应智能化生产力发展要求,把公有制经济做强、做优、做大,还应当“做多”,没有规模数量就没有主体地位。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更多地体现“人民性”,使企业家成为带领劳动群众共同富裕的领头人,成为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经济力量,成为社会进步的榜样。党员民营企业家,更应当成为践行党的宗旨信仰的榜样。实际上,许多优秀民营企业家已经走在时代前面,华为、中微、胖东来等就是榜样。华为、中微都是全员持股,中微包括开车司机和前台接待员都有股份,是一种新型的劳动群众集体持股所有制。中微董事长尹志尧说,美国英特尔、科林、应用材料等几个大公司做得成功,有一个核心原因就是全员持股,把员工的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除工资外再以期权形式回馈给员工,把雇佣劳动变成自觉劳动。他讲出了公有经济的先进性和必然性,认为这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他还认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改革不能只重资本价值,不重劳动价值。许多优秀民营企业家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高于相当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先进方向,也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类社会一定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第二,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看,应当建设智能化平台实现市场决定作用和政府更好作用的契合。市场决定作用不是少数人决定,市场主体不只是企业经营者。现代市场有三大主体:第一是消费者,市场决定性作用是消费需求的决定性作用,是人民群众对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这才是真正带有客观自发性的看不见的手;第二是生产者,这个主体必须适应消费者需求,是从属性主体,但生产者也在引导和创造市场需求;第三是市场管理者,管理者和生产者都是为消费者服务,管理者还要为生产者服务,没有有效管理市场会变成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所以要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和良好市场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有计划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改革只是改变计划的方式和作用,不能改变生产发展对计划的客观要求。只靠自发的市场调节达到最优,早就被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出现的经济危机证伪,是不可能实现的市场乌托邦。建国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证明有计划是社会主义特有的优势,坚持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对的。市场需求不断进化出新的计划形态,一些民营企业家讲,全社会“定制经济”可以成为现实,抖音算法等甚至能精准计算需求,主动按需推送。我们的思想观念必须跟上发展,建立全覆盖的国家电商平台,借助智能化条件推动市场基本设施和市场管理体系现代化,推动市场由盲目决定的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
第三,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看,应当把智能化治理作为重要特点融入。无论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都是在工业革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随着智能化革命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革命性变化,必然要求创造出高于工业时代的政治文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融入智能化手段,许多企业通过智能化管理软件系统,极大地优化了管理流程,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内耗和成本,解决了许多过去解决不了问题,而且还可以不断升级换代。马斯克审计美国国际开发署账目,传统方法需要数百会计师干半年,他只用6个区块链+AI年轻工程师三天两夜完成,而且没人找到漏洞提出异议。加快创建智能化国家治理辅助系统势在必然,把党的执政理念和各种要求精心设计进智能化平台,让全体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权力运用得到人民的有效制约和监督等,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超越西方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此基础上,实现精兵简政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革命性改造。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王春远 刘光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2024-10-17朱佳木:牢记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原则——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2024-09-05•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