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文化教育 > 阅读信息
朱佳木:把新中国史教育更紧密地融入思政课教学
点击:  作者:朱佳木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5-02-13 10:11:32

 

1.jpg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在全党全社会开展包括新中国史在内的“四史”教育,并在致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的贺信中表示,希望国史学会进一步团结全国广大国史研究工作者,“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创新宣传方式,加强教育引导,激励人们坚定历史自信”。同时,他反复强调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政课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思政课老师的视野中“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年的发展史,要有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史,要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这些论述清楚地表明,无论进一步开展新中国史教育,还是进一步改进学校思政课教学,都需要把前者更加紧密地融入后者之中。

 

在党的十八大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以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目的,以诋毁党史、新中国史、中国革命史为主要手段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一度兴风作浪。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批判,高度重视包括新中国史在内的“四史”教育,高度重视学校尤其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作用,要求高校党和行政负责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对于歪曲党史、造谣生事的言论,一切“讲台论坛……都不能为之提供空间”;“在大中小学的不同学段,无论是通过讲故事、讲历史还是讲理论的方式讲思政课,都要体现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这就告诉我们,要把新中国史教育融入学校的思政课教学,最重要的是把握教育的正确政治方向,明确教学的针对性。

 

要把新中国史教育更紧密地融入学校思政课教学,还应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善用“大思政课”的要求,加强新中国史研究人员与各级学校尤其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学人员的联系与合作,把前者研究成果里适合教学的内容,通过学校拿到课堂上去,一方面为教学人员提供“批判的武器”,另一方面,使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经受实践的检验,看看这些“批判的武器”究竟是否站得住脚,有没有击中问题的要害,能不能让被教育者心服口服。因为,要使新中国史教育在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起到预期效果,关键就在于增强说服力,做到既有史有论、生动活泼,又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中共中央、国务院不久前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重申了我国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明确要求把包括新中国史在内的“四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等,“分学段有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见,新中国史教育融入学校思政课教学,是时代的要求,形势的要求。在新的一年里,国史工作者应当更加自觉地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积极地发挥国史资政、育人、护国的功能,更加主动地联系各级学校特别是高校的思政课老师,更加紧密地把新中国史教育融入学校的思政课教学,为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国史研究”,原载《北京日报》2025年2月10日第9版《社科名家新春寄语》)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