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西方文明的本质是奴隶制文明
我们都知道,在西方资本主义崛起时,文艺复兴功不可没,可有谁想过,“复兴”的是什么文明?
与文艺同步复兴的是殖民主义,很多艺术、文学或隐或现地包含着对西方几千年奴隶制的复兴。
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和古罗马的市民民主制度的基础,都是奴隶制;享受着民主的市民,只占总人口的不足 10%,而90%以上的人口是奴隶。
殖民主义——资本主义文明,确实和早期西方文明有很大的继承性。西方推进的殖民化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奴隶制,构建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进程的内含成本对外转嫁的制度。而今天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则是原来殖民主义制度的路径依赖。
早期西方文明,受到强大中华文明的挤压而衰亡
汉朝“击匈奴于大漠以北”。被汉武帝打败的匈奴残部西进欧洲,铁骑压迫下有些部族南向进入亚平宁半岛——这就是所谓“日耳曼蛮族”南侵,是导致罗马帝国衰亡的重要因素。
唐朝则先后击败东西突厥,残余突厥人沿着中亚进入小亚细亚,其中一小部分继续西进,灭了东罗马的衣钵传承拜占庭帝国。
到了中古时期,正是中国的宋代——科技文化和工商业繁荣,是当时世界最发达国家,靠海运瓷器等出口,不仅带火了阿拉伯,也搞穷了中世纪的欧洲那些小王国。欧洲白银外流,造成其财政危机,战乱频仍,才有对美洲白银产地的殖民掠夺,和进一步对非洲的掠夺奴隶形成的三角贸易……造就了西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民国经济垮于西方经济危机之转嫁
20世纪20—30年代是民国追求现代化的“黄金十年”,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加快,但短短十年就完了。因为在经济高增长的时候遭遇了1929—1933年西方大危机。美国无视有关协定,单方面提高白银收购价格,导致中国的白银外流,通货紧缩,就像中国在中世纪曾经导致欧洲白银通货短缺一样。于是民国工业化中断,政府不得不在1936年放弃银本位,改为发行法币。第二年日本侵华,迅速造成通胀,政府需要硬通货买军火。到了1948年,法币崩溃,贬值了几百万倍;后借来了美元发行金圆券,4个月就垮掉了。民国先灭亡于现代化的财政金融体制失败,后灭亡于军队崩溃。
苏东经济是如何坍塌的?
苏东战后靠实体经济起步,靠非货币交换的经互会记账流通体系。由于作为主导国家在换货贸易中可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不必推动货币化就可以实现苏联产业资本的利润最大化,因此占有这种制度收益的苏联就不会推进经济货币化,于是,苏东国家就停留在产业资本阶段。
同期的西方则大规模推进产业转移,主要靠货币增量和经济资本化维持增长,
这样到了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国际主流舆论:苏东落后了,而西方世界被认为是制度先进赢了。其实是停留在产业阶段的苏东国家的产业资本被处于金融资本主义高级阶段的西方击垮了。苏东国家金融体系坍塌又给了西方直接覆盖苏东、扩张金融资本的历史机遇,欧元也随之应运而生了。
1991年我到苏东国家考察感到的危机后果是相当严重的,政治改革造成政权解体的同时是货币体系坍塌,使我理解了金融体系之信用的依靠,本质是政治强权。货币是什么?是一张纸,那么货币之有信用在于是政治强权向其信用体系的赋权。政治强权塌了,货币体系也会随即坍塌。
西方通过金融资本主义向外转嫁危机
如果说,二战之前是西方产业资本过剩,大危机压力之下列强不断瓜分殖民地和市场构成纷争;那么,战后则演变成了通过金融资本主义向外转嫁危机。比如现在的“量化宽松政策”,把60%过剩货币通过冲击粮食、能源和原材料市场转嫁给国外。而金融危机一定会依靠政治强权来转移代价。
早期西方大规模殖民和占有资源造成世界二八开;当代则是政治强权支撑金融霸权维护世界的二八开。产业资本过剩造成世界大战的主要矛盾转移了。
新中国依靠农村化解城市经济危机和完成工业化
西方在转嫁成本,我们也在转嫁,主要因为中国是大国,才有足够的危机承载能力。历次城市产业资本出现经济危机都是向农村转嫁的。凡属于能向“三农”转嫁的危机就在城里软着陆,凡是不能转嫁的就硬着陆。为什么乡土社会能够承载城市的资本危机的爆发,就是因为其内部化机制,能够把外部风险内部化处理。
为了便于提取“三农”剩余,在1953年工业化加速的时候搞了统购统销,几十万个合作社,完成的是从“满头乱发”到“编成辫子”、节约交易费用的制度建设。
1957年以后的高度集体化,成规模集中劳动力,以替代稀缺资本。这个替代机制很重要,因为所有发展中国家都面临资本极度稀缺的挑战。中国在1957年几乎是零资本——苏联撤资后,工业化难以为继,于是有了国内力量启动二次工业化。主要是用人力代替资本。
1958年中央没钱投资了,随之发动地方搞的工业化就是后人批判的“大跃进”。接着,不仅中央没有钱,两级政府财政全面赤字,累积达到1960年当年财政的大约28%,到了下一年,中国变成了几乎是零投资国家。于是,整个20世纪60年代中国都非常贫困。
1958年人民公社的重要作用是吸纳城市的工业品以拯救陷入困境的城市经济,公社自己还得搞五小工业,建立拖拉机站,集体还得组织劳动力去国家的工地替代资本。以上是中国进入工业化的方式。
1980年危机爆发导致40%的城市失业率,当时主要靠“单位制”解决——政府要求五个人的工作十个人干。
从1992年货币改革,取消一切票证,但那恰恰因为赤字危机条件下,政府实在无力负担票证分配的财政补贴。1993年三大市场同步放开带动高增长,“三大赤字”爆发,于是政府转嫁危机,要求“下岗分流减员增效”。
中国一路发展下来很不容易,没有向外转嫁危机,依靠自己内部消化。
西方中心主义的资本主义文明走到今天,引发全球化成本转嫁不出去的现代化危机,沿着老路是走不下去的。过去累积的成本向发展中国家和环境转嫁,终于反过来惩罚西方自身,就变成了现在的矛盾。连同地中海对岸北非发生的事情,也都是这个道理。现在应该是人类进一步反思的时候了。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