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崇尚创新的时代。这是一个崇尚创新的国家。5月30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
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从东部到西部,只要是搞经济、谋发展,没有不谈创新的,没有不肯定创新的。
我们言必称创新。经济发展,要科技创新;脱贫攻坚,要思路创新;政府转型,要管理创新……但是,我们真的懂创新吗?科技创新是钱到位、人到位就能水到渠成吗?创新驱动的实现路径是什么?还有哪些观念上的误区、制度上的羁绊在阻碍创新?学习大国(XXDAGUO)来解答。
1、创新不是公交车,到站就能上
近年来,科技界屡传佳绩。屠哟哟的青蒿素、韩春雨的基因剪,让国人振奋。这样的创新顶尖案例,并不陌生。
当年,大漠里的一片蘑菇云,太空中的一首东方红,都一鸣惊人般地让世界震撼。
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特色的体制机制让重大创新总是能够层出不穷。但是,一方面,我们把宇航员送上了宇宙,另一方面,却造不出圆珠笔的笔头;一方面,杂交水稻亩产屡创新高,另一方面,我们要出口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飞机。
燃气轮机,发电装备的王牌,按我国现有技术水平,再集合全国顶尖的科研人才,再投入十几个亿,花费十几年时间,才能达到发达国家今天的水平。更不用说飞机的发动机、计算机的芯片这样的核心技术,创新任重道远。
单兵突进不能让我国成为创新大国,必须从体制机制上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出现的环境,在创新规律下办事,方能让创新驱动战略不落空。
2、科技创新不是经济主推手
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应该从1978年算起。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那一年的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郭沫若的讲话——《科学的春天》成为中国知识分子解放的宣言,象征着一个科技新时代的开始。
邓小平在这次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从而澄清了长期束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理论是非问题,打开了“文化大革命”以来长期禁锢知识分子的桎梏,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在这之后,3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规模上超过美国是早晚的事儿。但是在这一段赶超过程中,科技创新并未成为领头羊。
经济是怎么发展的?很大的推动力来自人口红利,来自几亿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过程中产生的巨大的资源重新配置效率。
过去几十年,我们落后太多,所以,一旦理顺经济体制、价格体制,生产力就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无需太多创新就能挣钱,只要来料加工就能出口,那谁还会用力创新?
3、没别的选择,非自主创新不可
目前,我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这不是经济周期的问题,而是经济发展阶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光靠投入资金、人力就能挣钱的好日子,没有了。
这时,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消失了,经济的潜在增长率相较于巅峰期,简直是“腰斩”了。
新的经济增长源泉从哪儿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潜力越来越小,劳动力的成本越来越高,资源环境的硬约束越来越强,发展举步维艰。所以,经济要发展,根本上只能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产生的效率。
这个效率并不容易获得。从总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基础不牢,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必须明确,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装扮自己的今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且经济赶超到一定程度,我们想跟随,人家都不让跟。
我们没有别的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
4、别进误区:国产化就是创新
自主创新,不等于国产化。过去,我们推动创新,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国产化率越高越好。其实,这是两个概念。
我们每个人都用手机,很多人还喜欢用苹果手机。苹果手机的每一个零件,苹果公司都不生产,组装也不管,国产化率几乎为零,但是每卖一台,它就占利润的大头。
波音787,梦幻客机,波音公司自己只造10%,其余90%全是外国生产的,国产化率为10%。可除了波音公司,谁也不能让它飞起来。
创新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自己做。可以合资,但不能合资组装产品,要做产品。我们一定要学习技术,而技术从先进国家转移到后发国家,需要后者有能力学会。
“引进技术”如果不是建立在自己的研发经验基础上,无论从国际学术界公认的理论看还是从中国的实践经验看,都不会带来“消化、吸收、再创新”,只能导致技术依赖。这就好像,我们把体操运动员的全套动作用录像机录下来,然后再一帧一帧地放,可就算能把这些镜头烂熟于心,也做不出来,因为没有底子。
近20年来,我国工业化的技术引进政策一直是追求国产化,也就是在引进外国产品设计或全套系统设计的前提下,由中国境内的企业按照外国的设计制造出产品。目标一直是提高国产化率,可是国产化不能反映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的能力。即使国产化率达到100%,设计还是别人的,永远只是组装者。
如果要真正实现自主创新,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产品开发平台。企业的产品可以集成国外供应商的零部件,但必须掌握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的主导权,这样才能够以系统集成者的角色,去控制技术的演进,掌握利润的源泉,才能获得不会枯竭的经济增长源泉。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