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余永佳:渤海跨海通道还有更好的方案
点击:  作者:余永佳    来源:草根网  发布时间:2017-03-10 10:25:46

 

1.jpg 

 

 每年两会,连接辽鲁两省的渤海跨海通道项目是代表们的热点话题。或许是项目规模太大,论证难度太高;或许是经济下行,去产能,去年该话题在两会上似乎有点受冷。不知今年能否会有新的变化?

 

辽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沿海省份之一,是新中国工业崛起的摇篮,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三驾马车”慢行等原因,近几年辽宁经济快速下滑。

 

山东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和人口第二大省,也是中国最具综合竞争力的省区,多年来经济运行始终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GDP约占国内总量的1/9

 

令人不解的是,这个能直接拉动辽鲁经济的项目却有点剃头挑子一头热。冲劲十足的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山东,兴致不高的却是内需逐年疲软、重工业等优势产业快速衰老的辽宁。辽宁领导班子前几年出了贿选等大丑闻,相信新班子应该拿出新姿态和展现新风貌。

 

渤海跨海通道工程迟早要上马。现在的问题是:一是采用何种方案?二是选择何种时机?

 

该项目有三个方案,一是桥梁,二是南桥北隧,三是隧道。近年来,隧道方案后来居上。其优势是可确保海上航运不受台风、暴雨、海浪等恶劣气候影响。但是其造价高、不能承担货运任务、客运量有限、无观光赏景功能等短板也十分明显。

 

除上述方案外,我觉得还有更好的方案可供最高决策层选择。

 

笔者曾在1996年第1期《环渤海经济瞭望》提出过建设渤海大坝的建议,转眼二十个春秋已经过去,我国的综合国力、科技水平、生态环境以及台湾、南海、钓鱼岛的守土责任都发生了巨变,建坝的必要性、紧迫性及其战略价值也更为突出。

 

渤海大坝不仅博采桥梁、桥隧、隧道方案之长,且在治理雾霾、巩固国防、国土整治、拉动内需、投资回报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1.交通航运

 

大坝坝底可规划货运列车隧道。坝顶则可兴建双层公路、铁路交通线,其中上层为双向6车道,下层为高铁线,公路、铁路均以桥梁形式跨越船闸。

 

如此强大的运能,定可满足渤海南北百年内的客货运需求。

 

大坝沿线岛屿以及海峡外海岸,可兴建世界级智能型深水港群,奠定渤海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

 

2.旅游

 

大坝特有的海底观光、海底游乐、海底度假等配套旅游设施,将形成世界超级基础工程之绝美景观,并同两岸久负盛名的自然人文风光以及迷人的海滩资源优势互补,进而创建出不可复制的一流旅游品牌。

 

3.发电

 

在环渤海地区,火电居于主导地位,水电潜力几近挖尽,弃风限电已成为风电的无奈之举,核电虽迎来了超常规发展的高峰期,但仍受到铀矿资源家底不明、储量不足以及安全与环境风险等因素的制约,治理雾霾和电力削峰填谷形势日趋严峻。以大坝为载体,实现超大容量抽水蓄能、风能、太阳能的共建、并网和互补发电,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大幅度降低造价和破解峰时缺电、谷时弃电等难题,更能为净化我国北方地区空气环境作出关键性贡献。

 

①抽水蓄能

 

抽蓄电站因选址难、扰动生态环境,已成为影响电力产业健康发展的软肋。发达国家抽水蓄能电站一般占电网总装机容量的10-12%,而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占比则明显偏低。

 

渤海海峡是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最佳风水宝地。

 

一是无大规模移民和淹没土地之忧。坝外的黄海和坝内的渤海是天然的抽蓄电站上、下水库。届时可利用闪烁世界文化遗产光辉的风车以及各大电网的低谷电,把坝内海水抽送至坝外,最终形成大坝内外5-7米的水头差。

 

二是可解除我国华北、东北、华东、华中等电网供电和调峰之忧。2014年我国发电装机总容量达13.6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人均装机容量1千瓦,发达国家人均装机容量已达2千瓦,美国更是超过3千瓦。我国要想跻身发达国家行列,总装机容量应达到30亿千瓦。渤海大坝虽为低水头电站,但是因坝体长达百公里,又背靠海水取之不尽的黄海和太平洋,其装机容量可超过2亿千瓦,每年至少可生产10000亿度电和满足20亿千瓦装机容量电网的蓄能需求,不仅有助于大幅度提高水电比重,确保环渤海地区百年电力供应无忧,还将根本改变我国抽蓄电站占比偏低的历史。

 

②风能

 

我国海上风电起步于渤海绥中36-1油田。渤海海峡很少遭遇台风侵袭,加之大海无障碍物,发电能力比同等级陆上风电高40%

 

建设海上风电场,安装费用支出约占50%。大坝建设与海上风电工艺的有机相融,可大幅度降低风机安装和运营维护成本。渤海大坝及两岸条带状风能富集区完全有条件配置超500万千瓦的大型风电机组,其任务是:谷时抽水蓄能,峰时供电。

 

③太阳能

 

渤海海峡年日照小时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坝建设应引进光伏建筑一体化新工艺,打造上百公里具有抗雾霾、雷雨、暴雪以及抵御百年一遇特大风灾功能的全封闭太阳能电池幕墙,力争达到50万千瓦产能。这种箱体结构交通线,可确保车辆的全天候运行。

 

4.国土整治

 

大坝落成后,黄河、海河、滦河、辽河等河流年上亿立方米径流水汇入封闭的渤海,会导致渤海水位的反弹。因此,如何遵循自然规律,有序开发调水、治黄、造地等国土整治工程,回收处理环渤海流域径流水和有效控制渤海水位,将成为事关大坝高效益运作的点睛之笔。

 

①开发水产业

 

水是生命之源。环渤海除辽宁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外,河北、山东、北京、天津均为极度缺水地区,其中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已降至100方左右,远低于“沙漠国家”以色列的365方。随着中西部经济的不断提速,其生态保护与水资源短缺矛盾将更为突出,水产业也有望成为本世纪国内最大的新兴产业。

 

渤海大坝的建成,将刺激耗水产业群的发展,环渤海地区海水淡化成本正在不断下降,并已初步具备了规模经营的产业基础,因此运用高科技手段,将环渤海各河流入海径流水就地去污、净化和回收、或是将淡化处理后的渤海水以及北调的南水,统一整合、调配和输送至京津冀鲁辽、内蒙乃至更远的地区,还是切实可行的。多管齐下,开发新型水产业和强国富民的绿色经济,不仅有助于大幅度减轻大坝电站的抽水蓄能成本压力,更可有效促进缺水地区及沙尘暴灾区的经济振兴。

 

②治黄

 

黄河“地上河”是悬挂在国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着沿岸8000多万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南水北调和海水淡化的崛起,缓解了山东半岛的淡水之渴,当代中国人已经没有理由规避“治黄”的历史重任,更不应将黄河洪灾风险无限期传递给子孙后代。黄河改道一直争议不断,实际上这种改道却是最符合大自然发展规律的。利用渤海水位有序下降以及黄河下游主槽同步下切等有机时机,科学实施黄河改道入黄海之方案,既可一劳永逸地解除“悬河”决口和渤海枯竭消失之灾,又将减少60%左右的环渤海流域入海径流量和增加黄河新入海口的造地量。

 

③造地

 

渤海水位下降后,沿海滩涂至少可造地10000平方公里,能为推进城镇化、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短缺困境、开发现代农林牧渔业和地方特色产业、优化生态环境带来新的福音。

 

④防范海平面上升危机

 

环渤海今后一时期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是海平面上升。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已不可逆转。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因海水入侵,已经举国迁往新西兰。目前各沿海国家都只能凭借海岸防护、后退、顺应以及生态保护等治标措施,来被动地应对海平面上升危局。

 

21世纪末,渤海湾西岸和天津市海平面有可能上升90-260厘米。若海平面上升100厘米,岸线将后退70公里,淹没土地约11000平方公里。即使土地均价为2000/平方米,其总价就达22万亿元;加上天津等城市的房屋建筑、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其经济损失就更是难以测算的天文数字。

 

展望未来,我国必须预筹早计,依托渤海海峡独特的地理优势,有效防范海侵威胁和保护渤海生态环境。这不仅是建设渤海大坝的最重要动因,也是确保环渤海地区长治久安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和万年大计。

 

⑤抗洪

 

渤海水位下降,将促使各河道侵蚀基准面同步下降,有助于缓解环渤海流域夏秋期间的洪涝灾害、根除千年“黄泛”之灾以及减少“北京看海”等怪象。

 

⑥产业联动,优势互补

 

渤海大坝建设与径流水回收、海水淡化、东水西调、黄河改道、人工造地、抗击洪灾和海平面上升等配套工程水乳交融、环环相扣。每一项工程都具有形成新的产业链的联动及优势互补功能,并有助于确保环渤海地区国土整治工作的科学化和环保化。

 

5.保卫国土安全

 

渤海海峡是北京和天津的门户。有了渤海大坝这道坚固的海上保卫屏障,外来侵略势力和恐怖分子就难以在渤海湾寻衅作乱。

 

北海舰队在渤海的大部分基地和舰船可移师坝外,海上防区、深水军港以及军事装备、舰艇配置将转型升级。渤海大坝在保卫祖国心脏、理顺国防与经济建设等关系、强化适应海上防卫需要的现代化军事要塞建设等方面,将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总之,各方案的比拼无非就是表现在投资大小、效益高低、功能多寡、环境优劣、运作难易等方面。客观而言,渤海大坝已经显现出其特有的优势。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