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5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6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在京举行。阿里巴巴高级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长高红冰在发言中指出,互联网不完全只是技术,不仅是信息,它是一个经济体。互联网的平台体系在带来新增的消费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
以下是他的发言实录
“互联网+”从去年3月份两会由总理提出开始,到5月份国务院正式下达文件,再到现在是一年的时间。这一年时间里有几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年很多人都试图推动信息化作为国家战略。第二个事情也引起了空前的争论,就是什么叫互联网+,什么叫+互联网,争论的极其激烈。
背后比较牛的传统经济学家把互联网基本当工具来看待,而且讲的非常有道理。互联网企业的人,一般把它看成是整个技术商业创新和商业规则重塑、颠覆的视角,基本上吵得不可开交。这反映了两种价值观、世界观,或者对这个事情的两个看待。一个是从传统经济的原子世界看,另外是从互联网数字比特的角度看。争论各有道理,因为每个人都持有自己的视角和逻辑框架,但是实际上最重要的是结果。
一年过来,到今年就不怎么争论这件事了,道理是+我还是+你,今年两会的时候总理又进一步提出来新经济,到底是+还是-的争论,这个事情背后有几个值得分享的观点,我简单的把几个观点借这个机会说一下。
第一个观点,互联网不完全只是一个技术,因为如果讲80年代以前的互联网是个技术的话,是个TCP协议包浆化的协议的话,现在已经不是了,有超链接的技术这些都是带有信息的。互联网在中国90年代后期,2000年以后引起了重大的争议,大家把它当做信息网,所以有搜狐、网易这些企业的崛起。但是紧接着发现它不仅仅是信息,很快被云和端取代,之后出现了苹果,再在云端展开业务,互联网变成了宽带网络支撑下的基础设施。当它再变成经济和基础设施的时候,简单把它当技术已经是非常低的一个看待了,这个时候这个基础设施就进入了一个巨大的安装期,我们安装了那么多的智能手机,我们也安装了那么多的服务器和云计算,大量系统的安装的结果,就是用10年、20年安装以后应用的阶段,进入融合的阶段。
在2010年以后开始呈现互联网商业体或者互联网经济体,我举一个现象级的例子,阿里、淘宝、天猫零售在平台上的打造,从2003年开始建设、发展、推广,从2015年到2016年完成了几百万的交易额,所以你不能再把它当做工具了,它是一个经济体。这个经济体用13年的时间达到了3万亿。工具论的人看到的是沃尔玛这样的企业,用54年用工业连系统、IT系统、门店系统,用几百万人完成了3万亿,所以这已经不是同等量级可以去比较的了。
当然很多人说这个不可比,说阿里巴巴是个平台公司,我说阿里巴巴不仅是平台公司,这个平台再加上很多小企业,构成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零售经济体系,这个经济体可以跟沃尔玛这样的零售体系比较,形成了这样一个现象级的情况,这是历史的拐点。
2016年头三个月发生了两件事情,一个是阿法狗把人击败,另外就是淘宝的交易额。这件事情背后代表的是新兴商业技术的出现,商业的边界不断的在满足广义消费需求,已经不再是小生产了。小生产和大生产的差别在哪儿,看华为这些企业的上下游销售链、经销体系有很多,但是阿里这样的几亿的消费体系,这是超出了一般经验的经济体系,我们在这样的体系上,很大程度上对它充满敬畏,因为真的很难对这样现象级的东西做出很准确,很好的人类学意义的描述,未来十年可能突破10万亿,这已经是占社会零售总额按省来排的话,广东是第二名,阿里交易体系是三万亿,它是第二。如果用GDP排的话它是第六,所以很多现象都在不断的发生。
比如说碎片化,C2B取代B2C,平台化的现象不断取代线下零售体系的小规模,小范围的交易。大家会看到,如果互联网的平台体系进入了零售业,批发业进入制造业的话,零售业会带来对实体店的影响。实体店的角度来说是对我有冲击,有挑战了,而另一个角度,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是全渠道,从零售批发的角度来看是长渠道被短渠道取代。原来经由批发零售到消费者的信息传递方式,改为由制造商直接跟消费者互动,中间的环节经销商这些中间人,必须被淘汰出局,所以这一定是个很痛苦的变革过程,是个商业变革的过程。商业变革的过程,中间商怎么办?中间商必须转身,必须转向为制造商和品牌上服务,或者转向为消费者服务,不可能在其中去卖货,将来这个角色越来越没有空间,所以在整个效应的推动下,整个价值链的福利一定会为制造商、消费者带来价值。
带来价值最大的结果是制造商终于可以借助平台获取消费者的信息,这时候你会发现当制造商直接通过电商的平台来售卖它的商品的时候,它可以极大程度消灭库存。所以在整个经济效益的提升,满足消费者的方面,互联网的平台体系带来了很多福利,当然如果再说大一些的话,会带来更大的就业机会和岗位,也会带来新增的消费,所谓的整个零售体系是广义的,可以覆盖三四五线城市现象的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消费。
我们看到淘宝的数据,一半以上的交易现在是发生在三四五线城市的,不仅仅是冲击一二线实体店,帮助三四五线城市更多没有线下零售体系的一些商业基础设施建设。
传统企业面临很大的挑战,要么重资产,要么业务流程很长,要么员工很多。所以对这些进行改造,成本难度很大。技术更迭又非常快,但花了时间去整合,去推动他变化,并没有太多的资源产生变革。所以从投资的角度看,我觉得还是应该投新兴,创新性的业务模式。这些创建的业务模式如果是针对传统行业里,价值链比较长,效率比较低又是人民必需的产品或者服务的话,我觉得用新的创新性模式打破旧的创新性模式是更值得投资的。
还有传统经济里因为它存在着时间或者空间上的限制,互联网是打破了空间的,所以传统企业要重塑这个过程的话,很难脱离他自己业务的包袱。但是互联网企业很轻,当然了这又会带来另外需要进一步判断的东西,你投了这个项目,背后这个人真的是不是一个创业家,企业家。反过来讲传统企业家这方面更强,创新企业家的经验技能信念塑造又是需要关注的一个事情。
(本文根据嘉宾在CCG主办的2016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