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虽然不懂技术,但这并不影响马云对技术的尊重与持续投入”。
10月11日,“不懂技术,但真心热爱技术”的马云,在杭州和科学家的‘半壁江山’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根据马云的构想,未来20年要将阿里巴巴打造成全球第五大经济体,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创造1亿就业机会,帮助1000万家企业盈利。
从小米加步枪到现在造“核弹”、“导弹”,马云的底气在于阿里拥有超过2万名工程师,500多位博士的人才储备。
而阿里巴巴在技术研发上的“大招”也终于在今年的云栖大会上如期而至,全程近40分钟的演讲,马云的精彩观点频出:
·如果阿里希望自己赚更多的利润,我们就是一家没有出息的公司。
·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必须解决伟大的问题,解决的问题越大,你的收益越大。
·阿里巴巴已经活了18年,我们还有84年要走,“达摩院”至少得活85年。
·只有让企业家和科学家完美结合,这个世界才有未来。
▲马云
▲马云在2017云栖大会现场演讲视频
2
那么马云到底说了些什么呢?请看马云演讲视频及全文:
各位早上好,这是第八年的云栖大会,八年以前的大会,我们邀请了很多人,最后只来了一百二十几个人。
八年以后的今天,预计会有6万人参加云栖大会,其实这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标志事件。
我每次来云栖大会都是充满忐忑之情,因为我心里没有底。在所有的科学家、技术人员面前,我其实不敢胡说八道,只能讲我自己懂的事情。
昨天我跟十几位科学家、院士们进行了交流,一个下午大概两个小时的交流让我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也思考了很多,今天也想在这里跟大家做一些分享。
3
首先,两件事上,我不允许阿里吹牛。
大家谈中国互联网界的BAT,一直认为阿里巴巴是技术实力最弱的公司,认为马云不懂技术。
·我确实不懂技术,也没觉得不懂技术多丢人,不懂技术装得懂技术才丢人。
·我确实不懂技术,但是我们尊重技术,我们欣赏技术,我们信仰技术。
在阿里巴巴内部,十八年来,我有两样东西不允许同事吹牛:
第一,我们不能吹牛说自己技术很强大;
第二,不能吹牛说自己的服务做得很好。
因为这两样东西吹牛都会惹来无数的麻烦。
但是十八年来阿里巴巴对技术的投入可能超过了大家的想象,我们从来没有一天停下来过对技术的投入和发展。
王坚博士,还有我们公司很多人都认为阿里的技术其实非常强大,但是由于我们商业做得太好了,所以别人认识了我们的商业,我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如果阿里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商业,当然,没有商业的方向,我们的技术也不可能这么持久。
·如果没有强大的技术,双十一光棍节的技术根本不可思议;
·没有强大的技术,我们不可能在短短15年的发展过程中,交易额超过沃尔玛50多年;
·没有强大的技术,去年不可能做到每秒12万笔交易。
我为阿里巴巴拥有25000名工程师和科学家感到由衷的骄傲,没有他们在背后做强大的支持,我们相信阿里不可能没有今天。
4
在阿里巴巴过去的18年,特别是前10年,我是不允许公司内部任何人跟我谈要成立研究院的,或者叫研发部门,我发现绝大部分的公司“研而不发”。
经常有人跟我讲微软研究院多好、IBM的研究多好,某某公司的研究院多好。
我说,是的,人家很好,你如果觉得好应该去那儿,我们今天做不到这个事。有一天我们要做就要做一个跟微软不一样、跟贝尔实验室不一样、跟英特尔研究院不一样的研究院。
而且,前10年对阿里巴巴来讲,实在很艰难,我们每天考虑的是生存,我们必须活下来,没有资金,没有盈利就做研究院,其实很麻烦。
我们那时候说,必须有好的产品,好的服务,我们有了盈利以后,我们才可以往前走。
但是跨过10年以后,我们认为必须有思考,经过很多年的思考,我们决定成立自己的研究院,所以才有了达摩院。
5
为什么取名达摩院?其实也就两个礼拜以前的事儿,我在美国突然接到一个电话,那边跟我说,我们要想成为阿里巴巴研究院,名字已经有了,但我们是做研究院还是叫社科院呢?
我说干嘛一定要去做研究院这样的说法?干嘛一定要做实验室这样的说法?我们干嘛不能创造一个自己的名字?我觉得达摩院就很好。那么达摩是什么意思,英文怎么翻译?就叫DAMO,这样叫下来也会慢慢习惯的。
雅虎、谷歌的名字一开始也很奇怪,我到现在不明白intel是什么意思,但叫着叫着可能也就习惯了。
达摩院成立以后我们在思考什么?
阿里巴巴今年18岁了,我们的盈利、收入、影响力各方面已经到了,我们可能拥有了当今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最丰富的资源,拥有了大量的数据,特别拥有了全球5亿多消费者的信用和支持。
我们更拥有了大量很好的商业盈利模式。
今天的阿里不是一家普通的商业公司,阿里拥有这么多的资源,是谁给我们的?是社会、是时代给我们的,我们必须为社会、为时代、为世界去做一些事情,担当责任才对得起这些资源。
如果阿里巴巴所有的资源只是挖空心思想赚钱,只是希望自己赚更多的利润,阿里巴巴是一家没有出息的公司。
阿里巴巴必须用自己的资源、技术、能力和人才去为世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担当。
6
企业要成为了不起的企业
必须解决了不起的问题
很多人说那你们这个研究院到底是什么?未来你们是准备学微软模式、IBM模式还是贝尔实验室模式?
我们这个实验室定位是什么?我觉得不应该是Research for fun(为快乐研究),也不应该Research for profit(为利润研究),而是Research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with profit and fun(为解决问题研究并带来利润和快乐)。
二十一世纪的公司,只有解决社会问题才能活下来。一个企业做得多大,在于企业解决多大的社会问题。解决的社会问题越大,责任就越大,利益也就来得更多。
这就是阿里巴巴思考的逻辑。
7
很多年前,我去了一家非常有创新的互联网公司,可那工程师在讲技术时几乎95%的时间都在讲这个技术会给公司带来多少钱。
我一想这个公司完了,肯定要倒霉,果然这家公司现在已经没什么名气,一个工程师如果告诉你这个东西多么挣钱,而不是告诉你这个技术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对客户、世界有多大作用的时候,你就知道他们走了歪路。
所以我认为,阿里的达摩院必须要解决社会问题,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组织,如果你创造的东西,不能去解决社会的问题,你是不可能落脚的。
上个世纪的企业,你抓住一次机会,或者两次机会,你会成为一家了不起的企业。
但在21世纪,企业要成为了不起的企业,必须解决了不起的问题,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必须解决伟大的问题,解决的问题越大,你的收益也会越来越大。
所以阿里巴巴希望走出自己的模式,我们会学习IBM,学习贝尔实验室等等在过去对人类历史科技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巨大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必须走出自己的路。
8
所以,我认为达摩院必须有三个原则:
第一,达摩院必须活得比阿里巴巴长。
·留下一个研究院,把我们的技术、对技术的探讨留下来。
·把阿里巴巴的商业智慧留下来。我们要建立湖畔大学,在湖畔大学培养企业家、培养企业家精神,分享我们对经济、对自身的理解。
·我们也希望阿里巴巴对社会的担当、家国情怀留下来,我们成立了一些我们所谓的公益基金会。
今天阿里巴巴已经活了18年,我们还有84年要走。达摩院至少得活85年,这是我们的想法。
第二,达摩院要服务全世界至少20亿人口。
阿里巴巴还需要在2036年之前打造成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今天,阿里巴巴的规模和影响力就是指经济的规模和经济的影响力已经是世界第21大经济体。
我们希望经过20年的努力打造成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希望为全世界解决1亿的就业机会,为全世界服务20亿的消费者,为一千万家企业创造盈利的空间和机遇。
基于这些,我们希望这个达摩研究院为全世界20亿的消费者解决1亿的就业机会,创造1000万的盈利企业的空间。
第三,我希望这个研究院必须面向未来。
它必须解决未来的问题,解决人类未来的问题,这是我想我们对达摩院提出的三个的希望。
9
未来五年给达摩院投入1000亿元
达摩院必须具备盈利的能力
至于资金我想得比较多,天下所有研究院都会想:钱是哪里来?要么政府给,要么企业赞助。
而达摩院必须自己能够具备盈利的能力,天下任何人都靠不住,只有靠自己才能靠得住,所以研究院要学会自营自立。
但不等于我们不给钱。
从今年开始的五年,阿里巴巴集团将对达摩院投入1000亿人民币作为启动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人才、投入技术、开拓未来,但是未来得靠自己挣钱。
这是我们对未来的一些承诺和思考,同时我们坚定地相信一点,阿里巴巴为什么投入技术?我们相信未来阿里巴巴的利润是因为技术而产生的利润,而不是我们的规模。
最后,阿里巴巴达摩院不会是阿里巴巴体系内的达摩院,它是一个经济体的达摩院,它必须代表这个世界、这个时代。
10
企业家必须和科学家结合
世界才有未来
阿里巴巴在业内也有很多的争议,特别是我们业务无处不在,很多人讲,你们好像什么都做,我还想不出来有什么是我们不做的。
因为互联网是一场技术革命,互联网就像当年的电一样,各行各业都必须要有介入。
我们认为互联网不应该有界,所以跨界其实乐趣无穷,你们发现我又演小品,又是画画,今天晚上还唱歌。
今天晚上唱歌我很担心的,但高晓松跟我讲,“你唱得很好大家不一定很高兴,但是你唱得不好,大家非常高兴”,给了我很多信心。
其实阿里巴巴是一家我们自己觉得跨界做的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对很多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我自己吹点小牛,人家说阿里巴巴你们是外资企业。
客观地讲,阿里巴巴是一家利用外资做得最好的企业。
全世界很少有一家公司,几乎所有的钱都是外资的,但是服务于中国市场,听从于中国的创业者。
很多公司外资只占一点点,结果被外资控制了,我们是绝大部分都是外资,用了日本、美国的钱,但一直服务于中国市场。
今天我们也用这个钱去服务于全世界,因为我们要懂得感恩,没有这些钱不会发展出中国电子商务,但中国电子商务发展以后,我们必须去思考一带一路,去思考非洲,思考全世界。
所以我觉得一个公司不带着感恩思想是不可能走得很远。
▲“达摩院”筹办座谈会顾问们,都是顶级科学家
11
阿里巴巴还有一个跨界做得不错,我们可能是商业和科技结合的最好的一家公司。
我在大学教了6年书,感觉很多教授、学者看不起企业家,说这帮商人唯利是图,商人几乎没好的。
而商人也奇怪,最看不起的就是知识分子,就说这帮教授讲话不靠谱,赚钱也不会,90%的课研都死在实验室里面。
中国在学者和企业家之间的矛盾以及互相看不起让人非常悲哀。
但是在美国不一样,我发现美国绝大部分的学者看起来都像商人,美国的企业家跟科技结合得非常好。
世界只有让企业家和科学家完美结合,这个世界才有未来。
什么是企业家?企业家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科学家,企业家的资源极其稀少,企业家必须懂得科技,必须懂得管理,必须懂得人文科学。
12
最近提出的关于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我仔细看了后非常感慨。我觉得企业家和科学家在很多地方是一致的:
第一,优秀的企业家和科学家必须是乐观。
对未来带着强大的乐观主义,你才能做一个出色的企业家和出色的科学家;
第二点,科学家和企业家都必须要有强大的担当。
强大的家国情怀强大的为别人去解决问题,只有这些,他能够才能真正具备一个企业家;
第三,企业家和科学家都必须具备创意、创新和创造。
做任何事情都要思考,不能觉得“别人这么干过,我也必须这么干”。
我们必须思考“我有什么样的办法可以做的不一样,有什么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思路、不同的途径、不同的资源,我可以做出更好”。
所以,企业在中国未来的十年,所有的企业家,如果不能跟科学家进行共事,不能跟科学家一起努力去进行创造创意和创新,我相信你的企业是走不久的。
同样,科学家在中国也必须跟企业家和在一起。企业家不是买卖关系,企业家不是唯利是图,企业家必须以天下为责任。
所有企业家必须有科学家严谨的态度,和追求科学的精神。
所有科学家也要像企业家一样有结果导向、效率导向和公平竞争的意识。
13
未来不属于互联网公司
未来将属于最会利用互联网的公司
一件事情几个方向都在谈的时候,意味着一个时代的到来。
最近很多人讲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我们讲的也是同样一个事情,就是数据时代。在数据时代,计算将是生产力,数据将是生产资料,互联网将是新的生产关系。
我们看工业发展好不好,看电力指数,未来我们看社会的计算指数;以前我们看任何城市是否通电、通道路,今后我们看任何城市的发展是要看是否通数据,看互联网的覆盖能力。
所以我想未来30年,各行各业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未来将不属于互联网公司,未来将属于最会利用互联网的公司。
现在整个社会对未来越来越担心,担心技术将会取代人,技术将会消灭就业,技术将会拉大贫富差异,我相信这些都是空担心。
技术、科技一定为了人而存在,我们人对技术的担心是因为缺乏对自己的自信,缺乏对未来的想象力。
任何一次技术革命,确实对传统的工业、技术、就业带来冲击,但是任何一场技术革命都带来了新的就业。
在IT时代,我们的IT技术让每个人越来越强大,让自己越来越强大,而DT技术是让世界的其他人越来越强大,让别人越来越强大,让世界越来越共享。
所以IT时代是“28理论”,DT时代是“82”理论,DT时代必须强调普惠,必须强调可持久发展,必须讲究个性化,因为只有个性化才有可能有真正的快乐。
未来的电子商务将会变成一个业务,未来没有中国制造,没有美国制造,只有互联网制造,所以未来所有的小企业,都必须是跨国企业,如果你不是跨国企业,你根本就没有可能。
所以我希望阿里巴巴达摩院真正要做的是,把技术进行普惠。
全球化因为不普惠被很多人讨厌,任何技术公司,如果你没有办法把你的技术做到普惠,让更多人享受这个技术的红利,我相信这家公司一定走不久,即使走久了也会被推翻。
人类有的时候太狂妄,有的时候太自信。人永远会超过机器,因为人类有智慧,有价值观,有使命感,机器不可能相信。
▲图来源杭州网丨云栖大会现场演示智能设备
14
敢于做“小丑”,我们才有未来
所有能够定义清楚的东西都不是未来,因为未来面前,我们都是孩子,我们对未来的未知远远大于已知。
很多人说,马云你真了不起,18年以前怎么就能看阿里巴巴那么大,告诉大家我们从没有想过阿里巴巴做到今天这样的规模,也没有想到互联网会这么快地发展,更没有想到中国的互联网会那么发展,更没有想到这么大的饼居然落到了我们的头上。
大家也要记住,阿里巴巴18年,我们付出的代价可能是传统企业至少50到80年的努力,我们没日没夜,我们集聚了所有的智慧,所有的能力、体力、智力各方面加班加点才今天。
我们最近经常讲担心未来,但是我们发现没有,孩子们从来不担心未来,年轻人不担心未来,年轻人只担心我们,我们认为未来是这样,把他们引入了我们认为的未来。
今天孩子们并不想我们告诉他们怎么做,他们想自己参与怎么做,所以我们未来多把机会留给孩子们,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孩子们会解决,相信孩子,相信年轻人,相信30岁以下的人,他们有很多的能力。
最后第三次技术革命,人类碰上的挑战会非常之大,这个挑战来自于我们对未来的恐惧和想象力的缺失。
如果我们过于恐惧,如果不打开自己的想象,不对未来有强大的乐观主义,对未来没有担当,没有学习和认知能力,我相信人类是悲哀的。
每次云栖大会,我们在这畅想未来,我们在这脚踏实地。
我们希望看到各种技术的碰撞和交流,我们在这能进行更多的技术合作,有更多的跨界合作,只有敢跨出去,只有敢唱歌,敢跳舞,只有敢变魔术,甚至做小丑,我们才有未来,谢谢大家!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