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胡锡进:对吴建民公开批评环球时报的回应
点击:  作者:胡锡进    来源:梅新育新浪博客  发布时间:2016-04-09 07:39:26

 

1.jpg

 

        吴建民大使3月30日重回他曾担任院长的外交学院并发表演讲,其中批评环球时报经常发表一些“很极端的”文章,批评我本人眼里没有全局,搞不清楚(世界的)状况,看不到世界大势,抓不住主流。最早听说这事,我没准备回应。但因此演讲流传很广,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说几句。得罪这位大使先生了。

 

        我觉得吴大使代表了少数中国旧外交官的思维方式:只有他们懂外交,而且应当由他们完全主导外交,媒体插嘴完全是添乱,是民族主义的祸源。他们希望媒体突出报道中国的“外交成就”,只报道中外友好合作的进展,别碰问题,说话严格以外交部表态为基调,鹦鹉学舌就行了。他们遇事最希望媒体不报道,低调报道。

 

        吴大使当过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在他之前的新闻司司长是李肇星。吴说话中规中矩、让人感觉像“背稿子”的发言方式与李之前的开放式发言形成强烈反差,给当时跑外交部的我留下深刻印象。他这么“懂外交”的人都这么说话,不希望媒体“乱说”也就可以理解了。

 

        环球时报这些年刊登了一些与“外交部基调”不太一样的文章,包括同样遭到吴建民批评的罗援将军的文章,以及被认为观点“强硬”的一些学者文章;也包括王占阳等反对批判“日本军国主义”的文章,还有主张中国应警惕民族主义膨胀的文章等。吴大使本人也多次在环球时报上发文,最近一次是今年2月15日,再早一次是今年1月19日。他反对的是前一类文章,认为它们“极端”。

 

        吴大使自己通过环球时报发声的同时,反对环球刊登与他相反的观点,这与民主、多元的时代精神不符。我们注意到,吴大使是外交圈子里典型的“鸽派”,但他对国内媒体上的“民族主义”很“鹰”,有种高高在上的严厉。

 

        环球时报能够在中国的现实舆论环境下发出一些多元的声音,是中国外交的正资产。媒体永远会比外交“鹰”一些,全世界都这样,西方善用这一点,而吴大使这样的外交官不善于使用媒体的这种资源,也没想把它们与“外交部基调”的距离变成中国外交的新空间,这很可惜。

 

        说个小插曲。早年我在国外当记者时,有一次开车过一个小国的边界。我持公务护照,根据两国协议免签。然而该国边防将我拦住,要求我回出发地办签证,很蛮横。经艰苦交涉,我进入了该国。我对中国驻该国大使表示,我要向该国媒体投诉,促该国重视,以防今后持公务护照的中国人过境时再有我的遭遇。这位大使是这样对我说的过来了就好,千万别招事了。别说你了,连我过边境也经常被拦住不让过。我愕然。吴大使让我想到了那位大使。

 

        我想说,今天的外交部开放多了,我几次受邀去外交部做交流,陈述媒体与外交的不同之处,希望外交部主动适应媒体的多元。我能够感觉到,他们对我的说法报以了积极的态度。环球时报能够在外部的大量争议中生存下来,这是国家开放和政府转变作风带给我们的幸运。

 

        听编辑说,吴大使又给我们发来一篇文章,我们会很快刊登出去。争议不影响我们继续视他为一位我们的重要作者。吴大使一惯主张准确认识这个世界,我们很赞同。只是我们认为,每个人的认识都有局限,不同人的更多视角加在一起,才会带来认识的丰富、全面和准确。

责任编辑:昆仑侠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