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戴有山:文化帝国主义对我国发动文化战争的原因分析
以美国为首的文化帝国主义对我国文化的侵蚀,一般是通过那些“殖民化”了的中间人和文化同谋,对中国文化采取侵略措施。典型的文化帝国主义同谋,就是那些 野心勃勃往上流社会爬的专业人员,他们总是极力模仿“美国文化”的一招一式。这些同谋对西方百般奉承而对自己国家的人民则傲慢无礼,具有典型的媚上欺下 (媚富欺贫)的品性[1]。他们以西方的银行和财团提供的经济支持作为后盾,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了媒体机构、政府职能部门、高等院校、互联网公司,他们手中掌握了部分大众媒体和部分职能权力。他们片面地模仿西方坚定地遵从不平等竞争的规则,在自由贸易的名义下,开放他们国家和人民去遭受残酷剥削,最突出的是文化内奸,那些少数受雇于西方财团的“学院派知识分 子”,他们以“客观社会科学的行话”来否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他们把市场崇拜为一切是非的绝对主宰,纵观整个第三世界,西方资助的知识分子已全盘接受了西 方社会普遍认可的意识形态,帝国主义被“互相依靠”的概念所偷换。并且,无节制的世界市场被表现为发展的唯一途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今天,“市场”对第三世界而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不利,美国、欧洲和日本则是更加空前地剥削第三世界,对于那些拒绝赞美市场并因此被排 斥在第三世界官方学术会议圈外的知识分子而言,对他们的挑战就是走回自己依附的阶级中去,投入反帝斗争,文化帝国主义的侵蚀无处不在,从历史一路走来,中国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被文化侵略,文化帝国主义把文化战争的“战火”烧进中国的原因可以简单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后战争时代人口迁移的必然产物
战争使人口迁移,同样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以西汉和匈奴为例:汉武帝打败匈奴,设立武威、酒泉两郡,从中原迁入大量人口在两郡屯田,在人口迁移的基础上 实现了文化的交流!此外,由于汉匈多年的战争、和亲、人口的掠夺和迁徙,实现了经济文化的多重交流,经过多年的融合,匈奴已经消失于历史长河,其中一部分 最终融入中华民族。
战争使得人口迁移,伴随着人口的迁移,人类的不同文化、文明、习俗等也随之带入迁移地,并与迁移地的本土文化 相融合,形成新的文化,典型例子有鲜卑族被汉化,蒙古族、满族入关被汉化等。对文化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会影响 文化的进程,历史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失去自己的居住地,失去自己的尊严和人格。本土文化很有可能被淡化,融入异地文化,造成本土文化逐渐流失。
二、伴随经济交流而产生文明冲突的必然规律
人类的交往是伴随着生产力同步发展的历史过程,因而是历史交往的过程,交往是人类不同于动物的社会本性,交往在逐步克服野蛮状态的历史过程中,使人类不断走上更高文明层次的社会。[2]
人类社会历史不仅仅是社会因素相互作用所推动的物质运动,而且是人们世代积累所创造出来的、有内在联系的文明形态及其交往的序列,其本质是以人文价值关 系为媒介的主客体辩证的文明交往过程,人类文明交往的基础,是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而生产实践活动的前提,是人类的社会交往,即社会关系或联系
人类文明交往的基本内容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只讲物质和精神文明,不讲制度文明,是对人类文明由物质生产开始而伴随文化观念进 步过程中人和人关系的疏远。同样,只讲物质、精神、制度文明,而不讲生态文明,也就疏忽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交往关系;其结果便忽视了生 态文明系统对人类文明交往的制约作用,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人起源、依靠、发展,归结于自然。
文明的生态观是人、土壤、水、植物、动物处于一个共同体之中,共生共荣、同衰同灭、休戚与共,世界各地众多古文化遗址实际上都是生态文明毁灭的见证,值得我们鉴戒。
贯穿于物质、精神、制度和生态文明四大交往的主线,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主体—客体—主体的多种关系和普遍的社会联系。
物质交往,提高了人们经济文化生活;精神交往,升华了人们思想文明境界;制度交往,推动着人们社会文明规范的完善;而生态文明交往则增进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统一,保证了社会的持续发展。
2014年3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指出:“公元前100多年,中国就开始开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汉代张骞 于公元前138年和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芝麻等西域文化成果。西汉时期,中国的船队就到达了印 度和斯里兰卡,用中国的丝绸换取了琉璃、珍珠等物品,中国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活跃期,据史料记载,唐代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那时候的 首都长安里来自各国的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成群,这个大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15世纪初,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 郑和七次远洋航海,到了东南亚很多国家,一直抵达非洲东海岸的肯尼亚,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明末清初,中国人积极学习现代科技知识, 欧洲的天文学、医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 绝,但更多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三、互联网高速发展加快了文化入侵的速度
互联网已成为文化战争争夺的“重要战场”,文化入侵,可以定义为一个国家或民族对他国或另一民族通过文化和思想改造而达到的征服行为。文化入侵的目的:一 是经济利益,从销售文化产品中获取丰厚利润;二是政治利益,推广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国家意识形态,支撑本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3]
互联网本身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渠道,可以缩小文化差异,增进文化交流,但其快速发展也使文化入侵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互联网的信息渠道首选率为 88.5%,明显超过电视,占据主流媒体的强势地位,其影响力明显提升。它一方面加速了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强势文化入侵问 题。例如,进口的信息技术产品特别是娱乐、休闲产品已成为西方文化通过互联网入侵的重要媒介,不断向年轻一代灌输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当前,互联网 上的信息资源主要集中于英语环境,非英语环境的信息内容远远无法与之抗衡,这种信息资源之间的差距形成了国家和民族竞争力上的差距,正如印刷术的发明导致 当时一些处于边缘的文字、语言的消亡或仅成为方言,一些文化入侵完全是潜移默化的,甚至是相当隐蔽的,西方国家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文化载体,利用所有能利用 的机会,推行其价值观、政治理念、文化理念,进行着一种“隐性”的文化侵略。
四、帝国主义推行经济掠夺的进一步延伸
文化入侵是配合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文化扩张,逐渐从沿海向内地渗透。
在向中国推行经济掠夺的同时为什么能够如此迅速地用西方文化影响中国这个拥有5000年文明的文化大国呢?简单地说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我们自身的原因;二是外部文化的原因。
为什么说我们自身的原因是第一位呢?这要从历史角度来分析,鸦片战争以后,当时的中国统治阶级分化为三个派别,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激进派;一个是中间 派。保守派主张一成不变,继续推行封建礼教和传统守旧的管理方式,拒绝任何西方思想进入中国;激进派主张全盘西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落后的根源;中 间派则认为“师夷长技以制夷”,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就能强国御侮。一开始中间派掌权,开始推行“洋务运动”,但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中间派不足以改 变中国现状,于是激进派开始上台,发动了“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全面引进了西方思潮,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沉重打击,不断地 被排挤出主流文化。
我们简单地以湖南汉寿县为例,可以分析帝国主义如何从经济掠夺开始一步步推行为文化侵袭,20世纪初,继英国 首先在湖南岳州(今岳阳)开埠设关之后,1904年长沙被外国开为商埠。1906年,美、英、德、日等国商人,不顾常德人民的强烈反对,明目张胆地将轮船 开进常德,在沅水和澧水沿岸大肆租赁栈房和码头,将常德变成了他们的寄货港和进行经济掠夺的据点,随之,汉寿县地处沅、澧水岸边的五圣宫、厂窖、茅草街、 酉港、县城等几个主要港口均成为日商“戴生昌”轮船公司等外国的客货轮及驳船的停靠码头,紧接着,外国资本大量涌入,导致洋行林立,洋货充斥,帝国主义在 加紧经济入侵的同时,还大力进行思想文化渗透,1917年,美国传教士赫丽曦、赫明义等人到湖南省汉寿县城东正街修建“福音堂”,传播基督教,1920 年,美国教会又在福音堂内创办“养正小学”,他们打着传教的旗号,借“主”的名义,大肆灌输西方思想文化,干着“攻心为上”的勾当,[4]在19世纪末至 20世纪初的近半个世纪,中国在广东、广西、浙江、江苏、山东、东北三省等沿海城市类似湖南汉寿县的状况达到了近百个县,中国在金融、资源、能源等经济被 掠夺的同时,文化也被严重西化,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统治时期,帝国主义的商人、传教士与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相互勾结,以支持中国经济建设为幌子,通过教 会、学堂传授知识等方式散布到中国的每一寸土地,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培养了大批亲西方的社会精英,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为后来的 民族虚无主义思潮奠定了一定社会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又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阶级斗争,特别是“文革”时期,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尤为 严重,由于长期对传统文化及传统节日的轻视,使中国人普遍存在文化上的精神空缺及文化满足上的空虚,改革开放以后,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文化的多样性、多 彩性弥补了中国人长期受压抑的文化需求,所以快速普遍被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接受,并迅速扩展到全国。
二是从外部文化的原因看,西 方文化也具有先进性的一面,西方文化带有一种小资的享受情调,特别是“文艺复兴”以后,给中世纪昏暗的文化注入了多姿多彩、优雅的元素,特别是“文艺复 兴”时期诞生了莎士比亚、达.芬奇等一大批天才文艺者,并且西方文化宗教气氛浓厚,又给西方文化披上了一层神圣神秘的外衣。这些原因都给长期封闭的中国内 地以强大的震撼。
正是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造就了目前西方文化在中国流行的局面。[5]
参考文献:
[1]文化帝国主义[DB/OL].互动百科,2010-01-09.
[2]彭树智.论人类文明交往[EB/OL].道客巴巴网,2012-05-12.
[3]Frontzhang(编辑).警惕互联网上的文化入侵[N].中国经济时报,2009-11-19.
[4]中共常德市武陵区地方史(1921~1949年)[G].常德市武陵区档案局,2014-01-07.
[5]戴有山《文化战争》[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09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