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马平:微信+无人机,中国人的反恐信息战
点击:  作者:马平    来源:观察者网  发布时间:2015-12-11 11:12:49

 

       1121日,恐怖分子袭击了马里首都的丽笙酒店,由于猝不及防,第一波袭击中就有三名中国人牺牲。但在接下来几个小时,受困酒店的中国人没有再遭受新的伤亡,原因是他们充分利用了信息时代的各种工具进行自救,反恐手段值得借鉴。

本次袭击损失最大的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铁建,是原铁道兵改编的工程机构,下辖中土集团是原铁道部援外办,70年代在非洲修坦赞铁路。在袭击中,铁建国际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西非分公司经理阵亡,换算起来是一个少将师长,一个副师长,一个加强团团长,继续保持了“和平时期牺牲率最高兵种”的称号。

 

 

恐怖袭击发生在早餐时间,恐怖分子坐着外交牌照的轿车开到酒店,闯过检查关卡,下车就扫射。三名铁建干部当时正在一楼餐厅吃饭,正对第一波火力,没有反应时间就牺牲了。枪声响起时还有一名中铁建的翻译正在下楼,电梯门刚打开就看到大厅里的武装分子。他反应很迅速,立刻关门上楼,用微信联系中国使馆,这是酒店内中国人第一次发出求救和警示。中国使馆根据这个消息向全体在马里的中国人发通知,要求不要外出,商铺停业。从新闻报导看,中国商铺接到使馆电话,距离开枪不到1小时。

这里有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恐怖袭击的第一个报警是用微信发出的。华为在马里的网络建设相当给力,整个恐怖袭击期间,网络一直通畅。酒店里7个中国人和一个法籍华人,除了当场牺牲的三人外,其他5个人在940分组建了自救微信群,互相提供情报和经验。新华社记者和使馆外交官也入群讨论,给他们提供建议和外界消息。5个人躲在不同的房间,从窗口偷偷观察恐怖分子的动向,然后用微信告诉其他人从自己的位置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借此判断安全区域和转移方向,避开警匪双方的火力。根据微信群共享的经验,每个人不论在哪个房间,都拔掉房卡,用家具顶住房门假装没人。一直到恐怖分子被击毙,剩下的中国人都没有再受伤亡,甚至没有被恐怖分子发现。可以说这是一场信息时代的成功反恐自救行动。

华为公司马里电信ADSL宽带接入业务正式商用

华为承建马里光纤网项目

另一个细节是当地华商积极参与了反恐。一名袁姓商人见惯了非洲动荡局势,和军警关系不错,10点钟他赶到了现场,在反恐指挥中心一直监控局势。他有一套无人机航拍设备,替军警做了两次航拍监控,确认恐怖分子并没有控制楼顶。各国联合反恐队伍因此制定了搜索路线,兵分两路,一队从7楼向下搜索,一队从1楼向上打。1210分,基本确定恐怖分子被击毙,又是中铁建的翻译第一个发出获救信号。

这两个细节说明,新技术已经深刻改变了反恐行动。2年前的叙利亚战场,就有消息说中国基站和微信是重要的(全民)战争工具。

 

 

媒体曝叙利亚内战双方均爱用微信 朋友圈里晒战果

交战双方均喜欢使用中国产的手机软件“微信”(当地称为Wechat)进行联系。交战双方甚至还经常在微信的朋友圈中晒战果,或者相互挑衅。消息中还说,交战方曾利用微信的定位功能搜索附近的用户。如果发现附近敌军比较多的话,就说明这是敌方重点防守的要地,进攻时要格外小心。

从叙利亚内战双方玩微信的这个行为来看,战争(尤其是持续时间超过一年的长期战争),其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在战地中生活的老百姓,仍旧有自己的社交及休闲生活需求。从这点来看,这似乎和普通社会并无本质区别。

然而,在战争的背景下,这种需求往往会出现异化。这就是为何微信的交友功能被用于开炮而不是“约炮”的主要原因。

同样活跃在叙利亚反恐战场上的中国货还包括民用无人机,只要2888

叙利亚反对派截获中国厂商研制无人机 称系政府军所有

无人机航拍霍姆斯

类似的消息有很多:

中国彩虹4无人战机被曝光现身伊拉克战场

英罪犯用中国无人机向狱中同伙偷运毒品和武器

法国对此的应对是……买更多的中国无人机:

法国开发无人机拦截技术 深圳大疆既是靶子也是截击机

总而言之,信息时代不仅仅意味着网购和视频聊天,也深刻改变了恐怖袭击和反恐行动。这次马里恐怖袭击事件,中国人全面应用了信息时代的便利,通过微信和无人机即时交换情报,对恐怖分子拥有单方面的信息优势,可以说战场在中国人看来是透明的,因为每个人都能分享其他人的眼睛。而恐怖分子对信息时代毫无了解,没有探视中国人的信息渠道,甚至没有搜索楼内的wifi电源。所以,虽然恐怖分子有步枪,中国人赤手空拳,但除了没有反应时间的三个铁建干部外,其他人都安然无恙地坚持到援兵到来。可见当代工业社会对上世纪水平的武装团伙拥有全方位的碾压优势。

然而,不能指望恐怖分子永远停留在20世纪。下一次恐怖袭击,恐怖分子也可能全方位应用新时代的装备。一旦恐怖分子也了解新时代,反恐方面的单方面优势就消失了,这次行之有效的反恐方案就会变的漏洞百出。比如说,恐怖分子也可能加入被袭击者的微信群,假扮受害者哄骗躲藏的平民说出自己的位置;或是在袭击现场外部安排线人,了解反恐部队的行踪。各位生活在21世纪,有余暇的时候应该思考一下,如何充分利用21世纪的技术,尽可能远离21世纪的危机。

1:文章开头提到“和平时期牺牲率最高兵种”。铁道兵存在35年,一共十几个师,平均每年230个烈士,还有1400官兵残疾退伍。十几个师平摊,差不多每个营级单位每年牺牲1人,因伤致残6

2:我在去年的这个时间发表过一篇名为《没什么能防住恐怖主义,除了进攻》的文章谈过新技术条件下的恐怖袭击问题,可以参考阅读:

我是学土木工程出身的,考虑问题总是离不开挖掘机卡车这些低技术含量的东西。不过,其他行业的技术我也能想象一点。一旦拥有相关的技术,杀伤力可能比我这些靠蛮力的方案还要可怕的多。比如说,铁路或者地铁的调度人员,信号人员搞破坏,不用挖掘机就能造成惊人的撞车事故。懂供水工程的,不用去有一定警惕性的自来水厂,在小区管道上投毒,危害和恐慌就能扩散到整个城市。至于医学、生物学、计算机行业,我虽然不是很懂,但推测起来,这些行业的技术人员,大多数也拥有很可观的破坏力。

在今天,技术不仅可以学到,还可以买来。许多刚刚面世的新技术,扩散还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整个社会的安保措施是不太考虑这些新技术的。比如说无人机,这东西很早就有,但发展成熟,廉价化这最近几年的事情。所以管理很放任,某些快餐店拿他送快递也不用审批,婚庆公司拿他航拍,也没人说你这东西砸下来很麻烦。总之,现行的安保措施不太考虑这些新型的遥控装置。我们经常在重要机构外面看到电网,看到狼狗,看到对着门口墙头的摄像机,但从未听说哪个单位配雷达和防空机枪的。但实际上呢,无人机用来搞盗窃可能还不够,但用来投放一些危险品已经很足够了。无论是把铝热剂送到铁路道岔上,还是在粮库释放病菌,都能不露痕迹,分秒不差。

过去新技术是少数人掌握的东西。就算普通人能买到一些高技术产品,也可以追溯技术产品的传递源头。比如为了避免随便谁都能印刷传单,过去许多国家会搞打字机、印刷机登记制。很容易能反过来查到谁用这个东西制造了违法资料。现在呢不一样了,互联网时代普及了,技术的传播不再是从少数科研机构向大众单向传播,而是在许多普通的技术人员之间网状传播,你根本没法事先预测哪些潜在的危险人物会拿到杀伤性技术。不管哪个专业,技术人员都会在网上形成自己的社区,外行只要有心,都能到这些社区学到非常深入的技术细节。

甚至制造能力也在向普通人普及。过去某些特殊形状的零件必须用特殊的机床制造,普通人想造枪炮,根本就接触不到特定的机床,造不出有足够杀伤力的武器。现在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私人定制,通过数控机床和3D打印,造个爆炸物,造个枪很容易。不用翻墙,你直接百度“3D打印”“枪”这两个关键词,有大把的新闻和相关资料。这些私人制造的武器在耐久性和精确性上还没法和传统制造的军用武器相比,但用来制造恐怖事件绝对已经足够了,在生产成本上,3D打印也比机床加工贵一些,但恐怖分子不会在乎这点成本。2个月前,日本警方抓了一个大学老师,以私自制造枪械的罪名判了他两年。他就是用3D打印机自己造了一把手枪。我相信,在座各位也有这个能力,而且很快会有上千万的中国人具备这个能力,到时候想通过简单的枪支控制办法来解除普通人的破坏力根本就不可能了。

……恐怖分子可能的具体操作方案就谈到这里,再分析下去,警察可能就会上门找我了。前面讲那么多,总结下来就一句话——现代化社会浑身是漏洞,到处是弱点,与潜在的恐怖主义威胁相比,现有的反恐管制措施,最多只能算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礼节性预防。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