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张书铭:一个在基层工作的吉林大学毕业生,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点击:  作者:张书铭    来源:南湖艄公  发布时间:2017-12-16 10:53:06

 

 根植沃土人民至上,最是磨难砥砺初心

   ●张书铭

七年知青岁月,一生黄土之情。《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以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生动再现了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七年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七年里,他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和老乡情同一家,甘苦与共,用青春丈量黄土高原的宽广与厚度,也为广大青年树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样。在梁家河的土地上,总书记经历过磨难,也得到了锻炼;备尝了艰辛,也赢得了真诚,他把他的汗水和理想献给了那块土地,他把自己看作了黄土地的一部分。

1972年时的习近平

(一)历磨难:看似寻常却艰辛,不忘初心敢担当

基层历来是锻造人、成就人的沃土,如何下基层,下什么样的基层、下基层怎么做,不仅是一种价值选择,更是一种政治责任。如果说作为黑帮子弟的习近平到梁家河插队是出于历史原因,但七年知青的生活却是他对基层饱含深情、对人民充满真情的历史起点。

文安驿公社赴县第四次团代会全体代表留念,后排左四为习近平

1982年初,习近平决定再下基层、回农村去工作。时为国防部长的耿飚挽留他说,下基层锻炼是好事,也可以到野战军去嘛。当时回到北京的习近平完全可以过舒适的工作和生活,但他有着更大更高的抱负:一是国家已经步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在地方会比在军队里接触的事物更全面,更接近民生民情。二是在陕北农村有七年的基层工作经验积累,而且农村处在改革的前沿,更能发挥自身优势。

习近平和雷平生(左一)陶海粟(右二)雷榕生(右一)在延川

青春要在实干土壤上奋力扎根。习近平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自述陕北高原是我的根,这里培养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青春要在挫折困境中奋力前行。谁的青春不曾迷茫?习主席15岁来到黄土地时,也迷惘、也彷徨;但22岁离开黄土地时,却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他插队落户当了整整七年农民,在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的挑战面前也曾迷茫,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能否熬得住,这样的日子何处是尽头。但他凭着坚定的信念、达观的心态,克服了一重重苦难,战胜了一次次挫折,终究走了出来。

习近平及雷平生、王燕生、戴明等6位知青在梁家河住过的窑洞

习近平从学生成长为国家主席,从普通军官到军委主席,从村支书成长为党的总书记,从知青成长为党中央的核心,正是得益于他在基层艰苦生活中开阔读懂人生、读懂人民、读懂中国的视野,得益于他在基层艰苦历练中收获筑梦中国、追梦中国、圆梦中国的构想;得益于他在基层艰苦创业中打下爱国为民、治国理政、强国兴军的根基。

赵家河村民武刚文家,习近平在赵家河搞社教时住在这里

(二)接地气: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

曾到正定搞过调研的吕日周,对习近平的几句话印象颇为深刻: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习近平离开高层机关去基层末端、舍基层部队去地方县区的想法和做法很值得我们思考,时代发展的境况决定他选择更大的作为空间——接地气干大事;注重基层的理念折射他秉持鲜明的群众立场——心中唯民不唯己;价值实现的选择彰显他实事求是的工作导向——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他曾经把郑板桥的一首诗改动过几个字,表示他对上山下乡的体会,诗中说: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基层沃土是青年习近平练就过硬本领、淬炼坚强党性的大熔炉

北京知青带到延川的《东方红》等歌曲书籍

1973年他对朋友雷平生说:1974年不上大学了我到梁家河毕竟好几年了,老乡对我不错,我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说这话的时候习近平同志在赵家河参加整队工作,积累了不少农村工作经验,他的考虑是回梁家河后为村里做些实事,带领老百姓把粮食产量搞上去,为这片土地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下乡一两年之内,一起来插队的知青陆续都走了,习近平同志精神上所受到的痛苦和压抑,甚于体力上和生活上的苦,但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没有消沉,我认为这既得益于他对自己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也得益于陕北人民对他的深切关怀和支持。

1975108日梁家河村民欢送习近平入学留念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能局限于调查研究、蹲点住村、更不能搞一阵子、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而是需要与群众身与心的紧密结合,患与难的生死与共,血与水的真情交融。实践证明,和群众结合越紧密,实践才能走向真知,民心才能向党。感悟领袖的青春足迹,我们更应笃定实干的信念,将青春扎进当前的学习训练一线,扎进基层作战部队一线,怀愚公之志,尽担当之责,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始终保持蓬勃朝气和昂扬斗志,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做国防建设的明白人与实干家,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添砖加瓦。

习近平带领村民建设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

(三)心系民: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七年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习近平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下决心扎根农村,一心为民办实事,收获了获益终生的东西,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密切联系群众。习近平1974年放弃了招考工农兵学员的机会,在梁家河的七年,靠自己的苦干、实干作出了一番成绩。刚到梁家河没几天就去吊唁一位老党员过世的母亲;对智力有点缺陷的灵娃的包容、关心;把娘的心针线包送给村民张卫庞;帮助果农提高苹果产量和质量;把好点的粮食分给老乡吃;倾其所有把一切有用的东西都给了讨饭的老汉;对贫下中农、老人、儿童、残疾孩子的真诚相待;群众需要什么就努力干成什么,群众做饭缺柴烧照明缺油电,习近平就到四川绵阳去考察学习,把沼气池带进了梁家河;发现村里农具有需求,就发挥铁匠作用办了一个铁业社;社员买生活必需品不方便,就在村里办了一个代销点;社员干活衣服裤子磨损快,就组织村里妇女办了缝纫社……这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他在知青时代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在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下,一切以粮食为纲,他搞这些副业,担着很大的风险,很容易被扣上资本主义的尾巴这顶帽子,而且当时体制死板,办事也非常不容易,一般的村干部都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不过问也不搞这些事。但是,习近平同志不怕困难,敢于担当,他就是凭着一股要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劲头,动员群众,敢想敢干能干,充分体现了一位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硬是克服困难办成了。心系老百姓,这是总书记的担当。

习近平把母亲齐心做的针线包送给张卫庞。张卫庞保存了38年后捐献给国家

总书记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觉得在我一生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有两种人,一种是革命老前辈,一种就是我那陕北老乡。在他七年的知青岁月里,虽然年青,但是单纯;虽然粗犷,但是真诚;虽然平常,但是踏实;虽然艰苦,但是忠贞;虽然田荒,但是心齐;虽然地僻,但是人亲;虽然枯燥,但是欢乐!他面对荒山和黄土,没有被艰难困苦所压倒,他经常说自己是老陕,他把自己完全融入了农民之中,定准人生的基调,为山沟里农民的幸福生活而全力拼搏。他把汗水洒在这块热土上,把理想交给了他的知青时代,这是他人生的起点,在这里他系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

2015213日,习近平回梁家河看望乡亲们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把民生作为最大主题,把群众作为最亲主人,才能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时期,群众需要小康生活,就要扶贫更精准,服务更末端,保障更配套;群众需要绿水青山,就要厉行环保风暴,大抓污染防治,建设美丽乡村;群众需要清风正气,就要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正风肃纪,整治小贪微腐。切实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真抓实干,让群众有饱满存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习主席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告诉我们:理想信念是青春远航的动力源,艰难困苦是砥砺青春的磨刀石,勤学实干是青春飞扬的通行证。只有走出迷茫、刻苦求知、奋力实干,才不会辜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时代,才能用青春书写出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