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资料库 > 历史资料 > 阅读信息
马平:谁说中国没有“排队枪毙”式的火枪阵?
点击:  作者:马平    来源:观察者网  发布时间:2015-04-03 13:25:20

  

     【知乎社区用户提问“中国为何没大规模出现西方那种‘排队枪毙’式的火枪阵?”,本文为回答之一。日前观察者网曾转载网友汗青的相关分析,认为“东方反曲弓性能优异,使得它的运用一直坚持到使用现代火药及子弹的针刺击发后膛来复枪普及后,才被彻底淘汰。”马平在本文中驳斥了上述观点。】
  
  谁说中国没有?康熙以后的清朝是个完全的火药帝国,用枪炮打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一片可居住地领土,完全消灭了历代未能解决的草原威胁。而在连射枪炮出现之前,火器部队无队列是不可想象的。只是中国没有经历西方15-18世纪那种战乱,也没有足够稳固的阶级区分来组织大规模火药部队(麻木的准贱民才适合早期火器时代),更不像欧洲有那么多深入内陆的海湾、河流提供船运后勤补给。所以火器队列的严酷性不如西欧。但是正规军都是按照火器队列推进—骑兵冲击为辅—精锐散兵突破复杂地形这个思路来组织训练的。我举个例子给你看:
  
  都说八旗腐朽,清末的八旗更腐朽。但这种八旗是怎么训练呢?光复前后福州旗营内情实录这篇文章介绍了清末八旗兵的军备。不说新式步操部分,只说传统的训练:
  
  政协整理的文史资料……该文作于1963年,作者时年70岁……福州旗营系于1738年前后从北京旗营中抽出南迁而来,在清朝统治垮台以前,其营中不论是编制、钱粮还是教育、训练等方面仍循传统的风俗习惯,始终保持其固有的特点……1900年以前,旗营所用的兵器以火绳枪、鸟枪、抬炮(即二人抬的大鸟枪)为主,其次是弓箭、大刀、长矛、藤甲(即盾牌)、腰刀等。
  
  尽管武器粗陋如是,旗兵平时仍要加以练习。先说步甲练习弓箭:练习的场所在各旗的箭道,所谓箭道,就是一个约长三百步、宽一百步的空地,空地的一端建有一个凉亭(俗叫演武厅)。在厅前百步设立标的(满语称“案看”),这标的由七尺高、二尺宽的木框制成,上面糊以白纸,如同单扇门板一般。在标的距地四尺高处贴一张剪成圆月形的红纸(直径约五寸),算是敌人头部;在距地三尺处也贴上一张,算是“敌人”腹部。每日清晨7点以前,大部分人都到箭道来练习。每人每次连发五箭,以五箭全中头部为合格,胸部次之,腹部更次之。各人所用弓箭均自备,记得当年水部门内鳌峰坊的九曲亭口有一家弓箭铺专做旗营弓箭生意,因独此一家,获利颇丰,辛亥革命后才闭歇。
  
  再说骑甲练习“马上三箭”和“马上三枪”:练习的场所在东门城址和汤门城址之间的汤箭道(因场内有温泉井而有此名)。汤箭道西侧,自北至南掘有一条宽五尺、深一尺、长五百步的马道。练习马上三箭的人,左手执弓,右手牵马,在马道北端依次排列,按花名册顺序点名上马,进人马道。练习开始后要驱马快速向前奔跑,人在马上取箭一支扣在左手弓弦上,俟马跑到第一标的前将箭射出,继而向第二标的放箭。当马跑至第三标的前面时,速度已非常快,骑者若准备不及,是很难射中的。况且所射标的与步甲所射的大不相同,它以牛皮制成,为立体物(各面均为边长二尺的等边三角形),名叫“皮蹲”,放在马道左侧五十步,计有三个,两两相距仅百步,其上亦贴有剪成圆月形的红纸(半径五寸)。“马上三箭”要以皆中红心为合格,颇不容易。
  
  但“马上三枪”比之难度更大,练习时用的枪是火绳枪和鸟枪,火绳枪一遇雨天就不适用,所以当时用鸟枪的居多。练习者背枪上马进入马道后,就要迅速地从腰间取出装有三钱火药的竹管,将火药灌入枪膛内;旋即从枪上取下通条塞入枪膛把火药捣实,再将通条复位;继之扳开机柄,把引火帽戴在引火嘴上,毕后迅即举枪向左侧第一靶瞄准,俟马跑到靶子前即勾动扳机。若火药燃烧爆炸形成的冲击力能使悬挂于靶子上的小红皮球摆动起来,就算命中了。所用的靶子是这样制置的:取一根三尺长的铁条,先将其一端插入土中,再在另一端装上直径为一尺的铁圈,最后把一红色皮制小球悬挂在铁圈的中心。放第二、三枪,如放第一枪一般,练习者要反应灵敏,技术娴熟,而且动作迅捷,稍有迟缓,马即跑过靶子而不及放枪了。实际上,这种严格的训练方法,并不适合作战的需要,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
  
  除上述,须提及的还有前锋营的训练,其训练场所在汤门街中间路东(科举废后,前锋营训练停止,该场所改为八旗桑蚕局。该局每年产丝不少,对旗民生活不无少补,辛亥后瓦解),从每旗抽选十人,共计八十人入营练习武艺,培养其冲锋陷阵的本领,以备战时充先锋队之用。参加训练的人要有较深厚的武术功底,训练项目为爬城、跳高、跳宽、举石锁(百斤以上)、骑术等等,俨如马戏团的武功夫,实际上也不适用。训练停止后,这批人被编为八旗消防队(当时名叫“八旗火援”),队所在得贵巷中间路北(即原镶红旗的箭道)。
  
  此外,还有由福州将军直接主持下的三大军事训练,即秋操、演炮和马政。
  
  秋操,即每年秋季将八旗全体官兵集会在东门外校场演习半天。虽然只有半天,而事先预行演习就需半个月……
  
  ……行列出东门后向东校场进发,至演武厅前将军下轿,所有官员向前参见.俟至黎明,即由中军下令开始演习。令毕,云梯城(系演武厅左前方的一座城墙,也叫指挥台)上便放起第一声号炮,城上一名旗手手执一面长九尺、宽六尺的三角大旗(旗的周边缀着蜈蚣齿,旗中心有一用大绒剪成的“令”字),一闻炮响,就将令旗左右摇动一次,第二声、第三声炮响亦如是;俟校场南端响起战鼓后,乃将令旗悬在旗杆上。这时校场战鼓齐鸣,号角亦呜呜不止,预伏在山脚下的官兵(在距演武厅约六千尺处)面北正对演武厅,摆开一字长蛇阵。官兵排列整齐后,鼓号暂歇。顷,鼓号又起,各兵闻声即把鸟枪移至胸前,取出预先盛好火药的竹管,将火药灌入枪腔内。俟第二通鼓号一响,即从枪上取下通条插入枪膛把火药筑实,旋将通条放回原处,恢复右手执枪姿势。一闻第三通鼓号,同时举枪成预备放姿势,并装上引火帽。继之号角又鸣,即端枪向前瞄准。此时击鼓连声,继而暂寂,旋“咚、咚、咚”再起三声,第三声即是射放信号,于是各枪齐放。将军在演武厅上每见对面山脚下亮起一道长蛇似的火龙,紧接着响这一阵整齐的排枪声,便会对左右官员说:“很好!很好!”至此,演习的第一个项目进行完毕。此时天已大明,第二项演习开始:前锋营的官兵各牵骏马,在距演武厅前约百步整齐排列,向将军行礼后即上马表演各种不同骑姿。然后拥至云梯城边,奔马搭人梯爬上城墙,旋即放下软梯。俟官兵全部上了城墙,此项演习即告结束。第三项亦即最后一项是水师旗营(驻长乐县洋屿)藤甲兵演习,以长矛与盾、短刀与长刀相比试,较为精采。演毕,一年一度的秋操至此告终,将军回衙,官兵卷旗息鼓各回驻地。我因当年在秋燥中曾充中军护卫弓箭手,故对个中情形多有所知。
  
  演炮,于每年初冬举行。届时各旗官兵齐到东门外溪口星星庙附近的山谷中作实弹射击,将军亦到场检阅。演习场亦有一所演武厅,厅前三百步设一靶子。靶子以铁条制成长方形架子,两脚埋入土中,架上横悬一块长四尺、宽二尺、厚一寸的铁板,铁板四周漆上黑边,中画一个径约五寸的红圈。枪兵向将军行礼后即转身面向靶子,举枪瞄准后连放三枪。若铅丸命中铁板,即会“当”地一响,监靶兵(伏在靶子左右的安全处)就敲起锣来;若未命中,则将手中小旗左右摇动。若三枪全中,由将军发给奖赏或记名补缺.接着演习二人抬炮及红衣大炮(只放空炮,不用实弹),此亦每年例行的一件大事。
  
  马政,就是检查马匹,并考察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各带兵官的武技,于每年春季举行,地点在汤箭道。届时旗营各官兵将自己所养的马牵来检验,以肥壮、清洁、调教得好为合格。评比时分甲乙丙丁四等,甲等有奖,丁等则罚。当日,各带兵官要演练“马上三箭”和“马上三枪”,优者记名候补(如遇佐领出缺,防御之优者即可补上)。以马政事关前途,各官无不奋力争取。
  
  这里要补充说明两件事。一是旗营官员不一定限制在本旗当官,也可在其他旗内当官,例如原来是正黄旗人,又是正黄旗的前锋,在升官时就不限于只任本旗的骁骑校,若镶蓝旗骁骑校出缺,亦可升补,其他官员亦均如此。二是旗营马匹从何而来的问题.福州旗营中原有官马近两千匹(自马甲以上每人一匹,官员两匹),其后因马匹衰老退役或死亡又不得及时补充,数量逐年减少。原规定每十年可补充五百匹,后减至三百匹,光绪末叶再减至一百匹,这样,每二十名马甲就只有一匹马了……

 


  (1690年乌兰布通战役古画。自此中原王朝解除北方游牧民边患。直到晚清,清军一个营长就可让草原上的王公磕头作揖。) 
  

       还有:清史稿_志一百十四
  
  康熙十九年,定每年演放红衣大砲之期。二十八年,定演砲之制。每年九月朔,八旗各运大砲十位至卢沟桥西,设枪营、砲营各一,都统率参领、佐领、散秩官、骁骑砲手咸往。工部修砲车,治火药。日演百出,及进步连环枪砲。越十日开操。太常寺奏简都统承祭,兵部奏简兵部大臣验操。各旗演砲十出,记中的之数。即于砲场合队操演,严鼓而进,鸣金而止,枪砲均演九进十连环,鸣螺收阵还营。
  
  三十年,定春操之制。每旗出砲十位,火器营兵千五百名。汉军每旗出砲十位,鸟枪兵千五百名。每佐领下之护军鸟枪兵、护军骁骑,每参领下之散秩官、骁骑校,及前锋参领、护军参领、侍卫等,更番以从。既成列,演放鸟枪,鸣螺进兵,至所指处,分兵殿后而归。五十年,定火器营合操阵式。八旗砲兵、鸟枪兵,护军骁骑,分立十六营。中列镶黄、正黄二旗,次六旗,按左右翼列队,将台在中,两翼各建令纛为表。每旗鸟枪护军在前,次砲兵,次鸟枪兵,次骁骑。台下鸣海螺者三,以次整械结队出营。施号枪三,台下及阵内海螺递鸣,乃开阵演枪砲九次至十次,砲与鸟枪连环无间。”实战中“每旗鸟枪护军在前,次砲兵,次鸟枪兵,次骁骑。”枪炮相互配合保持火力持续不断。
  
  这些记录说明什么?说明八旗固然衰朽,但战术训练绝不是某些人想象的弓箭长矛,偶尔乱放枪炮,而是标准的火器时代战术。那些残留的弓箭训练恰恰说明了作为主要训练内容的枪炮战术也是本土技术。主力用枪炮步步推进,骑兵一部分冷兵器冲击一部分用马枪做回转射击,控制战场外围,最后用精锐的散兵突破复杂地形,让主力上前决胜。这个战术到了19世纪的确落后,的确停留在欧洲200年前的水平,但你说中国没有排队枪毙战术?那上文章提到的那些记录是什么?
  
  至于19世纪在西方影响下的技术进步,和本文无关就不提了。但李秀成等人几年内就能打造优秀的西洋步操精兵。这固然首先归功于西方军事技术的传入,但也说明中国不是非洲美洲那种蛮子,不是只会冷兵器冲锋,见到枪炮就闻风丧胆的原始军队。中国固然没有祖鲁人冷兵器人海全歼英国后膛枪团的战绩,但好歹也有大沽口炮战、中法战争这种胜仗。而这些战争都是用火器打出来的。至于什么弓弩先进导致中国不用枪炮的胡说,那纯粹是和相声《看匾》一样的臆测,对着自己预设的结论去编造一个有论据有逻辑的推理。可是人家的匾还没挂出来,你的视力再好有啥用呢?
  
  

责任编辑:中国梦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