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治理建言 > 阅读信息
顾士刚:扶志+扶智是精准扶贫脱贫第一要务
点击:  作者:顾士刚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17-11-25 11:30:20

 

 1.webp.jpg

 

  眺望“2020年全面小康”,“扶贫”“脱贫”压力重重、任务艰艰。

 

  国家从顶层设计,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是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内容,不忘初心的扶贫思想,精准性的扶贫措施,结合国家大数据战略,打破地区、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真正实现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精准监控、精准评估、精准指挥、精准脱贫。阳光扶贫变“大水漫灌” 为“精准滴灌”,发出向世界最大规模人口的脱贫攻坚战冲锋号角,创造每小时1500人脱贫的人类纪录,书写了人类反贫困斗争史上“最伟大的故事”。

 

  长期以来,政府在扶贫脱贫工作中往往是带有层层叠压有政治压力、任务压力,可忽视了扶贫脱贫对象的主体是谁,把主客面顺序颠倒,政府包办一切,给钱、给物、给人,不夸张地说,差点硬拿着贫困人员的手求着他们干事创业了(这里我不是说国家不得不兜底的贫困户),当然,这在扶贫之初,效果显著。

 

  可扶贫脱贫对象的主体是谁——贫困户,客观因素——政府各项举措、社会力量,贫困的根结在于群众缺乏知识、技能、信心和斗志。给钱送物虽然见效快,但没有贫困主体的积极参与,只会富一时,持续性很短,更别谈长久性了。

 

  所以,应该是贫困户在党的好政策下主动作为、主动发力,激发内生动力,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政府各项举措、社会力量只是外部环境,是外因,是事物顺利突破发展的催化剂,是事物往优秀发展的助手、帮手,贫困地区要“靠自己骨头长肉”,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脱贫之路;贫困户首先要挺起腰杆,才能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输血”不如“造血”,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根据贫困地区的自然环境、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必须根据贫困人口的组成结构、个体素质、思想动态等,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绿色产业,对症下药促使贫困户(人)“长志、长智、长技”,以产带人,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提高其发家致富的本领。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三方面形成合力:党和政府科学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贫困个体奋力争先。而在这三力同向发力中发挥贫困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决定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基本力量。

 

  一、“扶志”是扶贫第一要务

 

  “志气”是一个人的脊梁,是高昂向上,不甘贫困的坚强支柱,是激发内心动力的主动出击,是事业成功的内在因素,有志者事竟成,“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现今脱贫攻坚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各地都在“八仙过海”举措多多,但不可否认也确实存在这样一种让人又恨又头疼的情况:

 

  贫困户让脱贫工作组跑断腿磨破嘴,“等靠要”“争访闹”,给钱高兴,据调查个别贫困户本身条件不好,扶贫工作组上门介绍养鸡、养鸭、养猪……说太累,给钱太少,没技术,政府办学习班,说太笨,没时间,到外面打工说没文化。钱到手,酒、肉、赌……很快光光。这反映出一些贫困户“懒汉”心理、精神“麻醉”,怨天尤人无追求,折射出当地农村民风不优缺正气、个人不思进取缺志气、教育方法不当缺活力、政府主导不适缺压力、社会帮扶不准缺手段。

 

  所以说在脱贫攻坚实践中,运用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哲学观点和系统辨证思维,在“弱鸟如何先飞”中,坚持物质精神两手抓,树志气、扬正气,先内而外,以“志气”借外物,内因外因双驱动,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渴望,从被动式接受“扶贫”,到主动式求富、自强。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社会现实,中国已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全国人民都在奋力拼搏创造美好生活,培育文明乡风、弘扬优秀家风,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激励向上向善,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

 

  部分贫困群众之所以贫困,一个重要原因是精神上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因此要让他们彻底告别贫困,首先得激发他们的志气,做好扶志工作。

 

  (二)营造“崇尚劳动、脱贫光荣”社会氛围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想内涵首先是“劳动致富”,靠自己双手,打造属于自己幸福家园,政府的“输血”是为帮助被帮扶人“造血”,是“授人以渔”,切忌“授人以鱼”。无论何种原因致贫,只要有一线希望,都不能放弃何况还有党在身后,全国人民在托底。

 

  (三)树典型,常激励

 

  政府在扶贫帮困中,要针对性选择脱贫愿望强烈,在地方又有很强代表性的人(户),有目标、有政策地推动,树立脱贫典型代表,由政府或社会组织牵头,举办别开生面的脱贫励志报告会,邀请已脱贫的人讲述各身“脱贫史”,创业与汗水相伴,富裕与喜悦相融。用群众身边鲜活脱贫事例比电视、专家宣讲、教科书经典案例更有说服力,对包括“懒汉”在内的群众思想冲击力更大、更猛烈,更容易引起共鸣。还可定期组织群众到已脱贫户家中亲眼目睹生活富裕的美好、生活条件变好的持久,以此来激励贫困户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看一看、学一学,激发想干事、敢干事的激情。

 

  信心、决心有了,志气也就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充分发挥出来,再加上政府科学引导,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下,贫困户脱贫时间会在大大缩短。

 

  (四)重塑新家风,重铸人格魂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营造良好家风,对贫困户凝聚家庭共识——比如自立、拼搏、刻苦,汇聚全家力量——各展所长、各尽其心、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谦虚礼让、设身处地、善解人意、克勤克俭、严格自律、讲原则、重正气,崇尚劳动,脱贫光荣,脱贫会产生更大

 

  当人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挖掘发挥出来,源于内心的内生动力会使人产生向上的渴望,精气神有了,志气来了,信心有了,脱贫攻坚就有了希望。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这时候政府就要发挥“精准”作用,趁热打铁,通过当地资源禀赋,“量身定制”、“一村一案、一户一策”扶智措施,发动帮扶人员和社会力量献智献力,对贫困人口进行技能上指导培训,让贫困户找到脱贫之“术”。

 

  二、扶贫必扶智

 

  在扶贫工作中,“扶智”同样是精准扶贫工作持续散发活力的根本。先‘扶志’,再‘扶智’,贫困户真正的站直了身板,有了生存技能,脱贫自然水到渠成,有了可持续性。

 

  (一)运用大数据,对症施策施教

 

  根据低收入农户数据统计,从低收入农户的区域分布、劳动力状况、年龄结构、主要致贫原因、在校生状况、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通过惠农政策、技术培训、结对帮扶等措施,培养一批乡土人才、培育一批技术明白人、培训一批致富能人。一个个具有本地特色的扶贫产业项目发展起来,一张张坚实的扶贫网编织起来。产业在脱贫攻坚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有了岗位,贫困户才能自力更生,才会有更大的“获得感”。

 

  (二)一技在手,天下我有

 

  让贫困群众学到更多实用技能,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贫困户、政府、社会力量最大同心圆,牵住致贫“牛鼻子”。根据市场需求,可以搞“西瓜种植”、“蚕桑养殖”、养猪、养羊………或是农村电商、电焊………等,只要市场需要,就搞“大水漫灌式”培训。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如年龄大或有残疾或长期生病或………要区别对待,努力将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这一目标,同时利用在外乡友、成功人士等人脉资源,组建商会,形成强大社会力量,实现“1+1”对口帮扶,“点对点”劳务输出。

 

  (三)利用互联网+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在扶贫工作中,充分运用大数据,利用互联网+,让政府重视贫困学生,让社会爱心人士主动伸手,从幼儿园到义务教育,再到高等教育,坚持将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结合、国家帮扶和社会资助相结合,开展了“1+1”爱心助学”、“圆梦大学”、“心语心愿”等一系列助学活动。教育扶贫承载着贫困家庭的脱贫梦,解决了孩子们受教育问题,让他们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重视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有利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贫困家庭彻底摘掉。

 

  扶贫重在扶志,人只有挺起脊梁,拥有了不服务输、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气,风气就变了;扶贫强在扶智,手中有活,脑里想法,就不会再坐等别人送钱送物上门,坐吃山空,而是立志用自己的双手和聪明才智脱贫致富。所以习近平新时代光辉思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会永载中华民族发展史册,光耀万年。永远跟党走,幸福路就在脚下。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委党校;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