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4年-12月29日-星期日

|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人生益友 > 事业职场 > 阅读信息
王志刚 : 建议大学生大当兵就业报国祖国(三)
点击:3034  作者:王志刚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16-07-15 09:18:08

 

     【编者按】今年征兵正在进行,发一组王志刚同志关于大学生当兵的文章,意在支持军队深化改革。本系列文章共分四篇连载,此为第三篇。

 

1.webp (14).jpg

  大学生成为士兵的主体是深化军队改革的需要

   ——大学生当兵是报国就业的最佳选择系列谈之三

 

  去年以来,军队改革自上而下展开,四总部改为十五个部门,七大军区改为五大战区,机构调整、指挥关系变更之大都属前所未有,向纵深发展的改革直指战斗力的提高。军队的基础是士兵,战斗力在连队,人与武器的结合出战斗力。尤其是信息化战争,最高统帅能够指挥到一个兵的情况下,士兵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战争的成败。因此,实现士兵以大学生为主体,让人与武器最佳结合,让将帅起于卒伍,把舰(机)连搞坚强,才能打牢军队改革发展的基础。

 

  当年古田会议毛泽东确定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在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又大力开展文化学习,从根本上提高了士兵的素质,建起了炸不垮、打不散的连队,才有了军史上张国焘、林彪带不走一兵一卒和没有一个连以上成建制单位投敌的奇迹。如今,郭徐的头羊效应和上行下效,对基层部队造成了不容忽视的破坏。部队的基础有点动摇。因此在编制体制调整之后,改善兵员结构、提高兵员素质就成为军队改革的重中之重,实现士兵以大学生为主体是解决这个重中之重的最佳途径,也是从古田再出发的题中之义。

 

  大学生士兵有充足的兵源。我国每年有700万左右的大学生毕业,如有10%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入伍,再加上一定数量的在校生和大专毕业生,连续征兵两年后,军队可实现以大学生士兵为主体,即大学生士兵数量在一线连队占60%以上。去年有的市县,如山东省寿光市应征入伍的青年中,大学生已占40%。士兵以大学生为主体势在必行、势在可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实现士兵大学生化,我军也具备了士兵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客观条件。

 

  大学生士兵在部队有良好的表现。目前连队大学(大专)生士兵已占10%以上。各单位普遍反映,大学生士兵文化高、知识面宽、反应快、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能很快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较快地掌握所在部分队的专业军事技能,特别是在一些信息化水平较高的装备和科目组训中明显占有优势,在完成重大演习、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大学生士兵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学生因思想问题,服役不满二年被退兵的数量极少,不到百分之一。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2009年入伍的42名大学生士兵中6人提干、13人留转士官,2010年入伍的15名大学生士兵中3人提干、6人留转士官。2011年入伍的 31名大学生士兵中 4人提干、4人留转士官。2012年入伍的 26名大学生士兵中 3人提干、 10人留转士官。充分说明大学生士兵以良好的表现赢得了部队的信任和重用,以大学生士兵为主体的主观条件已经具备。

 

  大学生士兵管理有成熟的制度和经验。连续七年的大批大学生入伍,为实现士兵以大学生为主体探索了路子、打下了基础。各部队普遍重视做好大学生士兵工作,针对大学生士兵的特点,围绕“怎么看、怎么教、怎么管、怎么训、怎么用”,着眼加速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和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新要求,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较好地促进了大学生士兵的健康成长。前五批中的优秀分子已提拔为干部,第六批中的优秀分子正在军校培训。从各部队反映的情况看,大量吸收大学生当兵的方向是正确的,士兵以大学生为主体是可行的。

 

  尽管我们已具备了士兵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条件,但从七年来兵员征集的情况看,大学生士兵数量一直在10万多人徘徊,离士兵以大学生为主体差距很大。影响大学生入伍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首先,国防意识的淡化,从根本上妨碍着大学生踊跃参军入伍。近年来,各地不断采取经济措施、运用优惠政策吸引调动适龄青年报名参军,但征兵难、征集优秀兵员难、大量征集大学生士兵难比较普遍,当兵冷始终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有的省市甚至难以完成征兵任务。这是因为为曲线就业、为个人眼前利益而当兵,这个动力是有限的。

  其次,地方优抚安置差别大,导致各地大学生参军入伍很不平衡。由于各地出台的优抚安置政策不一,造成同一师团的兵因入伍地不同,优抚金数额差距很大、安置也有较大区别,再加上一些地方的优抚安置落实不到位,客观上打击了大学生当兵的积极性。

  再次,军队生长干部来源多头并进、标准不一,造成的不平等直接影响着士兵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形成。同样是高中考大学,国防生、军校生,一毕业就是干部,而大学生则是当兵一年半后才有提干资格,这种待遇上的不平等给大学生当兵造成了较大的心理障碍。

 

  要实现士兵以大学生为主体,除了调整优抚安置政策、改变目前生长干部“五马奔腾”(国防生和其他应届优秀毕业生、地方高中军校生、部队士兵军校生、优秀士兵提干、大学生士兵提干)的局面外,最重要的是从支持军队深化改革的角度强化全民的国防意识,确立新形势下的 “大国防观” 。

 

  强国先强军,强军先强心,强心就要强化国防意识。“大国防观”是国防意识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一种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观念,是民族精神和国民素质的集中体现。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利益至上的安全观、爱军精武的从军观、军民融合的协调发展观,其核心是军事安全。强调军事实力是对外交往的坚强后盾,军事斗争是对外斗争的最高形式和最终手段。强调没有军事安全,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信息、文化、环境等安全就无从谈起。“小国防观”则集中表现为:对国家安全盲目乐观,形而上学地看待眼前的和平,忘却了战争与和平的相互转化,认为军事威胁已不再是关系国家安全和民族生存的主要因素;对个人利益片面强调,对从军报国漠不关心,以短视的、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观点指导工作,看不到国防和军队建设对于发展经济的长远效应,使人淡化国防意识,产生松懈麻痹思想。

 

  实现“小国防观”向“大国防观”的转变,从根本上说就是解决当兵目的问题,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由报国服从就业到就业服从报国。

 

  一是加强全社会的“大国防观”教育。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都提出要“抓好全民国防教育”。全社会国防教育的着力点是强调军事安全的重要性、必要性,克服“小国防观”及国防观念泛化所带来的和平麻痹思想,要针对美国重返亚洲,在韩国部署萨德、在东海挑起钓鱼岛之争、在南海支持菲律宾仲裁并出动两个航母群搞战争挑衅的实际,借鉴抗美援朝宣传教育的经验,利用电视、网络、报刊、微信等媒体,让国防教育进入主阵地、形成主旋律,强化全民族的“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经济是中心,国防是后盾”、“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意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大国防观”,牢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敌人亡我之心不死,随时准备打赢反侵略战争”,不断增强关心军事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当兵保国尽义务”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突出对学生的“大国防观”教育。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走开小学启蒙、中学巩固、高中和大学加强的路子,把国防教育内容,包括国防理论、国防精神、国防知识、国防技能、战备形势、敌情社情等进课堂进教材,使学生从幼年到成年接受一个完整系统的国防教育。牢固确立“崇武强体、国家兴旺” ,“沉溺享乐、国家灭亡”的价值观,中学生、大学生军训的方向和目标,是为了培养爱国主义、爱军习武的国防观,而不是为了入校后好管理,把整齐划一练队列等军训内容纳入“大国防观”教育之中,中学每年、高中大学每学期搞一次军训。

 

  三是搞好征兵期间的“大国防观”教育。每年征兵期间,人们更加关注军事安全、周边形势、军队建设,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行“大国防观”教育,容易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每年由国家统一征兵宣传的策略和口径,运用主流媒体等一切宣教手段,大讲、多讲、主讲“忧患意识”,鼓励青年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踊跃参军入伍,辅助搞好政策解读,使征兵宣传教育工作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成为最现实的“大国防观”教育。

 

  四是大张旗鼓地搞好拥军优属活动。“拥军优属”就是拥护爱戴人民的子弟兵,优待军人家属,是以褒扬烈士、慰问军人、优待烈军属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活动,是“大国防观”教育的好载体。通过重大节日(元旦、春节、八一建军节等)期间的集中拥军优属,和开展经常性的拥军优属服务以及智力拥军等形式,提高军队和军人的社会地位,增强军人的荣誉感、自豪感。社会对军队、军人的认可度与“大国防观”教育的效果成正比。

 

  总之,增强全民的大国防观念,把个人就业放在报效祖国的大视野下,“报国就业”才能起到与“保家卫国”同等的功效,广开兵源,吸引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和优秀青年到部队来才能得以实现。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原创】来源:昆仑策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昆仑策网: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