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孙熙国:马克思主义究竟能够带给我们什么?
点击:  作者:孙熙国    来源:红旗文稿   发布时间:2016-02-26 12:41:24

 

1.jpg

 

        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种思想理论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具有如此强大的威力。马克思主义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创了崭新的百年中国道路,更以其所指引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而对世界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天,距离马克思主义创建已有160多年。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是否还需要它?为什么中国的发展始终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到底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它在今日的中国和世界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持续影响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笔者试图针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思考和解答。

 

        一、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研究如何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的学问?

 

        恩格斯在1847年10月—11月间完成的《共产主义原理》中,开宗明义地对他和马克思创立的思想作了明确的界定。他说:“第一条:什么是共产主义?”“答: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30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也就是说,共产主义是一门研究如何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问。让无产阶级摆脱奴役和压迫,成为这个世界的主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这一学说的全部使命。正如恩格斯在1880年所说:“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60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这一使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让劳动者、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什么是无产阶级?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第二条接着就回答了这一问题,他说:“无产阶级是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级。······一句话,无产阶级或无产者阶级是19世纪的劳动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30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把无产阶级理解为“劳动阶级”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主张。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无产阶级,实际上是劳动群众的代名词。因此,马克思说,让无产阶级当家做主人,即实现无产阶级的专政,实质就是劳动阶级成为国家的主人,实现劳动阶级的解放,让他们摆脱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想的奴役和压迫,真正过上好日子。

 

        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实际是一回事,也可以说是一个东西。 列宁就曾说过:“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列宁全集》第5卷第309页,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邓小平也说过:“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字叫共产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都是把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事业看作是马克思主义这一学科的主题。立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内容,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关键。由此可以认为,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就是要不要实现劳动者的解放,要不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就是不希望劳动群众过上好日子。中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四万万同胞之所以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跟共产党走,就是因为他们认准了共产党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党,共产党的军队是为老百姓打天下、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军队。今天,我们党提出“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等一系列发展战略和执政理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是对“如何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这一马克思主义根本命题的探索和解答。

 

        二、马克思主义要让我们过什么样的好日子?

 

        马克思主义就是研究如何实现劳动者的自由、发展和解放,如何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的学问。问题是怎样才算好日子?简单说,好日子有三个指标:一是要有足够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解决老百姓的吃穿住行;二是要有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建立起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三是要有精神的愉悦和舒畅,摆脱自己思想的奴役和压迫。恩格斯在1880年1月—3月间完成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对此作了经典的表述,他说,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60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要让无产阶级真正过上好日子,就必须使无产阶级取得“公权力”,摆脱生产资料的资本属性,使生产资料成为公共财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使阶级的继续存在成为时代的错误。只有到这个时候,无产阶级才能真正摆脱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自身的奴役和压迫,成为自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自身的主人。也只有到这个时候,无产阶级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自由、发展和解放。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马克思的全部理论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

 

        首先,人生活在社会中,要受到自然界的束缚和压迫,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实际上就是让我们如何正确看待自然,实现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摆脱自然的奴役和压迫,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获得足够的物质生活资料,即实现经济解放;其次,人生活在社会中还要受到社会的奴役和压迫,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就是让我们如何正确看待社会,通过斗争摆脱社会中阶级的奴役和压迫,使人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只有做到这一点,人才能够有尊严地生活着。做到了这一点,也就实现了政治解放;第三,人生活在社会中还要受到他自己思想的束缚和压迫,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和认识论就是让人正确认识人自身,认识人的精神、本质、价值和作用,认识人的意识产生和发展规律,从而摆脱自己对自己的束缚和压迫,使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人才会快乐生活着,这就是思想解放。一句话,实现人民群众的自由、发展和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以贯之之道,围绕如何实现“三个解放”“做三个主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架构和理论体系。

 

        三、马克思对劳动者解放道路展开了怎样的探索?

 

        思想家之所以能够成为思想家,就在于他以理论的形式回答了时代的问题,完成了时代的任务。但并非任何思想家对自己时代的问题的思考和认识都要经历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有的思想家早年和晚年的思想差异很大,甚至是截然相反。有的思想家在其一生的学术历程中只是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向前推进自己的思想,而不会推翻自己先前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属于后者。正如马克思1865年4月在《自白》中回答女儿的问题“你的特点是什么”时所说:“目标始终如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588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那么,马克思的目标是什么?披阅马克思的著作,不难发现马克思一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历程所围绕的核心问题始终都是实现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者的解放。

 

        有人说,马克思晚年的理论研究和中年时代相比,发生了某种变化,因而就出现了两个马克思,即早年的马克思和晚年的马克思。是不是这样呢?笔者的看法是,任何真正的思想和理论都是对时代问题的认识和解答。马克思的理论也不例外。他一生的理论研究都是随着他那个时代的实践和问题的转换而转换,但不管如何转换,马克思所要解决的时代最大的问题就是实现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者的自由、发展和解放。这是马克思“始终如一”的大目标。从青年到中年再到晚年,马克思研究的这一目标从未改变,也未出现根本性的“中断”“改道”和“转移”,因而也就谈不上向早年的“回归”。那种力图通过寻找马克思早年和晚年之间的差异,以此宣扬和制造“两个马克思”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从马克思一生理论研究的目标——劳动者的自由、发展和解放出发,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晚年对人类学笔记的研究不是出于“考古”的兴趣,不是为了创立一门不同于前人的人类学,也不仅仅是为了探索俄国道路这一具体的历史事件,甚至不是单纯从理论层面完善和发展唯物史观,而是为了通过对古代社会和人类早期生活与实践状况的考察和研究,来完善、发展和深化他对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时代问题与历史任务的认识,是为了寻找解决这一时代问题、完成这一时代任务的基本方法和现实路径。

 

        就经济解放来说,晚年马克思考察古代社会的生活和实践,目的是通过对财富尤其是集体财富的历史形态与历史意义的研究,说明集体财富的创造与公有制的实行,既是适合人类本性的原初方式,也是未来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崇高目标。

 

        就政治解放来说,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出现不是无本无根、毫无缘由的,而是从古代社会中个人与共同体相统一的原始状态中发展而来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既然私有制导致了个人与社会的分离,导致了民主原则的破坏,因此,要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统一,要确立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原则,就必须消灭私有制。这是马克思研究古代社会得出的基本结论。

 

        就精神解放来说,马克思在他的晚年笔记中通过考察原始道德和宗教等精神现象的产生及其内容,追溯产生这些精神现象的物质和世俗的基础,探讨人类如何改变物质和世俗世界的不合理状况,克服人的思想精神异化,寻找实现劳动阶级精神解放的现实道路。

 

        可见,马克思所讲的劳动阶级的解放是经济解放、政治解放和精神解放三位一体的解放。马克思晚年所做的工作,和他早年所做的工作一样,都是围绕如何实现“三个解放”、做“三个主人”这一主题展开的。对马克思晚年笔记的研究不能在概念称谓上兜圈子,而应看到马克思这些笔记的理论主题和实践指归——对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理论的进一步思考,对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道路的进一步探索。

 

        四、马克思主义在今天为什么会呈现出鲜活生命力和持久影响力?

 

        看一种理论有没有生命力,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和发展的实践土壤,要看实践对它有没有客观的需求。简单说,就是要看它对实践有没有用、管不管用。循此思路,我们来看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具有鲜活生命力和持续影响力这一问题,答案就很容易找到了。因为马克思主义就是让劳动阶级获得自身的自由、发展和解放,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的理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也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奋斗目标。只要追求和目标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就不会过时。不管世界如何风云变幻,人类历史的大势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人类社会最终要朝着马克思指引的方向前行。这就是世界各国人民呼唤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英国学者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说:“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一天,马克思主义就不会消灭。只有在资本主义结束之后,马克思主义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

 

        不仅是在中国,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也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持续的影响力。这种生命力和影响力同样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对当今世界时代问题的正确回答,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分析,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关切和维护。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无论受到怎么样的打压和钳制,它仍然在西方民间和学术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的奥秘所在。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生命力就在于它找到了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一强大的“物质武器”,就在于它是一门研究如何为无产阶级、为劳动阶级、为最广大的人民谋利益的学问。因此,今天做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最核心和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真正做到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以人民为中心”,把老百姓真正放到心上,切实维护好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一点,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就一定会在中国焕发出无限蓬勃的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一定能够兴旺发达。

 

        (作者: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昆仑侠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