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是否定各学科的特色、发展规律,不是对各学科作统一规定、整齐划一。而是要求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解决好真懂真信、为什么人、怎么用的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为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研究各学科面临的突出问题,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显然这与坚持学科特色、学科发展规律并行不悖,甚至是相得益彰的。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体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方法上,在研究和教学过程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在各学科各领域把学不学、懂不懂、用不用马克思主义作为重要的度量衡。然而,当前关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还存在着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误区,概括起来是“五论”。对此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辨析引导。
一是指导地位“规定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行政规定的。显然这是不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由其自身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决定的,也是由近代以来我国的发展历程所赋予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吸收人类全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并且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的,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思想体系。”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而且始终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是认识世界、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规律结合的强大思想武器。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才走出了近代以来的迷茫和苦难,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也正是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自身也迎来了深刻变革,实现了大发展大繁荣。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二是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认为,诞生于100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完全不能指导当前的实践。对此,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阐明。首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虽然在当时的基础上又发展了100多年,但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主义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正因为此,即使经过巨大的时代变迁,在当今的西方社会,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具有重要影响力。其实这也并不难理解,有些思想和观点已有上千年历史了,今天我们依然遵循,相比之下100多年并不算什么。其次,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只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就能够永葆生机活力,能够永远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
三是哲学社会科学“中立论”。认为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中立”,宣扬“让学术的归学术,政治的归政治”。这种主张,看似是在强调哲学社会科学自身的学术价值,实则是否定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属性。很明显,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不同,自然科学主要探求自然界的真理,其原则、定理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是统一的;而哲学社会科学主要研究人类社会,“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关于这一问题的立场不同,采用的概念、话语、方法、研究路径就不同,得出的结论也自然会截然不同。因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然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当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采取什么样的世界观,什么样的方法论,这些都是要有鲜明立场的。如果无视这些,强调什么绝对“中立”,无异于掩耳盗铃。因此,只有为党和人民立说才是正确的道路。
四是“学科特色论”。认为,每个学科都有独特的思想渊源、历史脉络,都有各自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因此指导思想也应该是独立的。需要指出的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是否定各个学科的特色、发展规律,不是对各学科作统一规定、整齐划一。而是要求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解决好真懂真信、为什么人、怎么用的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为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研究各学科面临的突出问题,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显然这与坚持学科特色、学科发展规律并行不悖,甚至是相得益彰的。
五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指挥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排第一,指挥其他学科,就是只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这种观点将“指导”和“指挥”、“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混为一谈。当前,我们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齐头并进,努力做到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从社科理论工作部门和单位来讲,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是结合各个方面、各个学科的工作实际,制定出台可操作、可落实的考评措施、考评标准,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各领域,贯穿学科建设、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学术交流、成果评价等各个环节。
(作者单位:北京市委宣传部)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李勰:“和生活打成一片”——艾思奇是怎样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
2017-07-29汪亭友:厘清"民粹主义"的不同涵义,警惕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新旗号!
2017-03-24•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