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新挑战,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阶段性新特征,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深入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带领广大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2013年12月和2015年1月中央政治局分别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为主题进行了集体学习。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在“7·26”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明确强调,“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增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它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坚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非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经验。
在革命时期,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分析了中国革命运动的性质、对象和任务,正确地把握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充分认识到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高度重视农民、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性。我们党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最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分析中国社会的实际和人民的新期待,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三大改造的伟大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又自觉地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重大问题,并号召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由于没有现存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充满艰辛和曲折,但这些探索也为后来的改革开放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在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冷静分析国际大势和国内实际,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第二次结合,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经过近40年的努力,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摆脱了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了被开除地球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精髓,它不但包含了唯物史观,而且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它不仅为我们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正确把握社会发展大趋势提供了世界观指导和“望远镜”,而且为我们分析处理各种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和“显微镜”。不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揭示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就难以理解。因此,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为指导,必须要把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首位。
深入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马克思曾明确指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列宁也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
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共产党员坚定信仰,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少犯错误的关键,是广大党员干部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的关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新挑战,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阶段性新特征,深入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创新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实践创新到哪里,理论创新就需要发展到哪里。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不断胜利,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和不断发展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足国际国内的新变化新挑战,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国内来说,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仍然没有变,这一实际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另外,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特点。经过近40年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国基本国情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风险、面临的难题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正是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变”与“不变”的辩证把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我们要准确把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国际国内环境变化。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新挑战,必须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但深入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而且把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熟练运用于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问题上,党中央强调了扶贫攻坚的精准性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协调性。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上,党中央明确提出要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问题上,党中央强调法治和政治的辩证联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和带头守法的内在统一性。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问题上,党中央强调党的建设的全面性、系统性,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坚持对腐败的零容忍、防微杜渐,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等等。甚至在全球治理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在深刻把握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态势的高度上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思想。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党中央深厚的辩证思维。
总的来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新挑战,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阶段性新特征,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深入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科学把握国际国内形势,提高坚决执行中央决策部署的自觉性、主动性,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带领广大人民凝聚起磅礴的力量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
② 《习近平: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新华网,2017年7月27日。
③《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作者: 陈志刚,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李勰:“和生活打成一片”——艾思奇是怎样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
2017-07-29汪亭友:厘清"民粹主义"的不同涵义,警惕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新旗号!
2017-03-24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