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没有产业化的年代里,大学里没有如今这样富二代、官二代、贫二代、农二代的明显分化,村里的学校也不像现在这样是老师和学生都要逃离的地方。作者在文中回忆家乡田园中读书、成长的经历,也留给读者思考——教育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红星小学始建于何年,我不得而知。想来可能也是在1971年之后国家号召农村建小学的浪潮中出现的,殁于哪一年,我是知道的。那年我初二,正是世纪之交的千禧年,2000年。当全世界都在欢腾着21世纪的到来,因为撤点并校,红星小学默默地完成它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被改造成一个缝纫工厂,同学们分流到了附近较大的乡村小学。在近30年的时间里,母校——我的启蒙学校——让这个叫做红星的村庄没有了文盲,仅我所在的1999届,约有30名小学毕业生,后来的高考中有四个同学分别考取了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本科上线率约30%。
数字没有什么可炫耀,因为70%的孩子辍学去打工了。但我想至少说明,1990年代只要发愤图强,农村孩子还是有机会的,社会流动的通道并不像后来那样狭窄直至关闭。我经常梦到我的小学,在这个奢侈的梦中,我有一个大同的愿望,如果每一个农村的孩子都在自己的村庄读书,和父母一起,和大自然一起,按照自己的天性发展,并且未必就真的考不上好大学……可是在教育资源日益倾斜、农村社会矛盾深化的今天,这个梦有多远?
1992年,我6岁,我清楚地记得,自己还在稻草堆里打滚,幼儿园的王老师来了,叫我去上学。我说上学了就有人管了,不自由。王老师说,你都这么大了,羞不羞。迫于那么一点儿幼小的羞耻感,我来到了红星幼儿园。红星幼儿园与红星小学是连在一起的,地地道道的农村学校。
有意思的是,这个学校四面环水,只有一条路——南方将这种路称为码头——通向学校的大门,红星小学四个字已经残锈不堪,我说它是一个建在岛上的小学。
小学是快乐的。
最难忘的是捉虾。因为学校在湖中间,所谓靠水吃水,小伙伴们会在周五、周六(那时候还不是双休日)去捡柴火、挖蚯蚓、挖坑,藏到一个草堆里,迎接周日的到来。周日是最开心的,我们一大早到学校聚集,来得比上学还早,钓龙虾,至今依然记得,一阵风过,那扑面而来的水腥味,仿佛就是小学的味道。每次都能有大半桶,然后洗洗刷刷,在易拉罐做的锅里,点火煮着吃,味道极美。这些年在北京餐馆里吃小龙虾,带着手套、穿着塑料纸的褂子,有时甚至还有木槌、砧板,我总是觉得很好笑,好像真有那么回事儿似的。这时候,我就会无比思念我的小学,思念那几条河流。自从2000年,红星小学关闭之后,河被污染了,虾自然也就没了。
一个时代结束了。
想起在红星小学学习的情景,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一片广阔无边的水稻田,一阵风过,稻浪滚滚,我就坐在窗边,透过两排水杉树,望着田野,写出心中的文字。我无比留恋这样的感觉,我想我生命当中的诗性和理想主义的情愫,是在这个时候就悄悄地升起了。
还记得河边上有一排桃花树,每到春天,粉红的花瓣飘飘而下,落在河里,鱼儿跃出水面,亲吻着落花,圆圆的嘴巴,煞是可爱。春天里,我常常爬上一棵桃树,枝杈歪斜的那种,捧着张爱玲在上面读,“人生是一袭华丽的旗袍,爬满了虱子”,我怎么读都读不懂。看着水面,我总是在琢磨,哪个地方可以下竿,小龙虾必定很多,为什么会有虱子呢?但是看到她说白玉兰最傻最笨,像是“脏了的白手帕”,正合我意,因为我也很难过,为什么这些花会飘落呢?落到地上好脏,太笨了。
后来,初中时读到《红楼梦》简直心惊肉跳,如同鬼魂附身,因为我发现我和林妹妹想到一块儿去了。
小学的老师,在我记忆中,就是自家的邻居,没有丝毫的距离感。
有一个难忘的画面,一次夜里李老师给我们补奥数,准备比赛。夜里八点多,突然下起了大雨,只有一件雨衣,李老师说她去附近的村民家里借雨具,我们都不同意,结果一个大人四个孩子躲在一件雨衣里面,笑着闹着挤着跑去借伞。这种从身体到心灵的温暖感,大概是别人很难体会的。时过境迁,20年后的今天,我愿意这样评价,那时的奥数培训,是将学习和孩子的天性、以及农村的田园之乐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有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在桑葚熟了的时候,跑到胡桑田里去偷吃。一不小心,就碰到了老师。老师在前面采桑叶,我们弓着背,有时候简直就是在地上爬,深怕被老师发现。爬的时候,仍不忘伸出手去,采几颗果子放在嘴里,十分刺激。现在想来,老师一定是知道我们在“作祟”,只是不愿意戳穿我们罢了。
我喜欢在大雨天读武侠,或许这个爱好也是在小学时养成的。大概五年级时,数学老师有次被我们激怒了,说她好累好累。我就问她,老师累的时候喜欢做什么?老师说,她喜欢靠在软软的被子上,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要是外面下点雨就更好了。
妈妈是个缝纫工,老师们常常到我家来做衣服。刚好一个月之后,幼儿园的王老师过来做裙子,外面下大雨。我就躲在被子里,举着手电筒读《射雕英雄传》,简直太美好了。黄蓉说,太湖上有一个个的墨点点,郭靖说,他只能看到船,没有看到墨水。我忍不住笑出声来,好傻的靖哥哥,太没有文化了。可惜那时候看到他们掉到海里时,书就没了,多年之后,才能接着读下去。直到今天,网络如此发达,我都更愿意在雨天捧一本小说读着,很少对着屏幕看视频。
“人生到处之何似,应似飞虹踏雪泥”,2000年出生的孩子,或许不会知道曾经我们的村庄还有过这样一所学校,时过境迁,归于沉寂。我想,在农村读小学的好处是,对身边的一草一木、对脚下的土地、对春花秋月,有一种懵懂的感知,即便当时意识不到,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如同陈年老酒,越来越香。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