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这个老农妇是地街坊 一边干活一边说闲话,扯到国家大事,她深有感触地说:"好筢子不如好匣子。”我真服了,一个大字不识二合半的老农妇,还能“深有感触”——像有文化的人那样动了情,还能说出这样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的话!要说这句话顶两个师的力量是假的,要说顶一篇夸夸其谈、高谈阔论的文章却是真的。
她的话什么意思呢?还得给知识精英们解释解释,他们从幼儿园走向政府办公室就没有见过“筢子”、不知道“筢子”是吃的还是用的。筢子,是农民搂烂柴禾和树叶的工具,一排竹子齿儿的,叫竹筢,铁齿儿的,叫铁耙,是平地用的,老妇人说的“筢子” ,是竹筢,搂树叶、烂柴禾的。形象、生动地说,就是农民离乡背井到全国各地拼命地去“搂”钱的。
我看了一篇文章——《共同富裕——现在怎么没人说这个了,真奇怪!》。文章说:“经济增长乏力,唯一的原因就是资本积累率下降了,为什么资本积累率下降了呢?主要的第一位的因素是走资,这个钱非常庞大,不低于3万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21万亿,相当于我国一年的财政收入…….”文章中所说的“走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中国人民撸袖子、撅着屁股挣的钱跑的外国资本家手里去了。另一篇文章——《财政金融问题需要反思,如何积累国家财富并转化为国民福利》说:“土地、自然资源、国有资产的市场化,并没有能有效地国家积累,资产流向少数人,造成贫富分化;资产流向国外,形成外国财富”。我通俗地给老农妇说:改革开放,中国人民搞经济,挣的钱不少,可是到头来地方和中央都欠了一屁股债,并没有雄厚的积累。钱跑到少数人手里去了,跑到外国人手里去了。她听了有气地说:“好筢子,不如好匣子。”意思是说:就一家说,哪管你男的在外不要命地挣钱,家里没有一好女人当家、理财,你也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一个国家呢,还不是如此吗?好形象的比喻!好深刻尖锐!好语气逼人!不由得使我想起来,在毛泽东时代,“一穷二白”家底,那么困难,我们的国家竟然一无内债,二无外债,老百姓虽然不富裕,但是,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安居乐业,在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中安然坦然地跟着毛主席、共产党建设自己的国家。
一下子,我又想起一名打烧饼的老农妇的话:“人们怀念毛主席,毛主席当家公平。‘’“公平”,在治理国家中居于何等重要的地位,一个老农妇未必知道,但她从她的卖烧饼的过程中却深刻地认识到:公平才是至高无上的。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所追求的一个目标和核心价值,它包括:生存公平,发展公平和财产公平。
这是社会主义社会人权的根本要求,不幸全被贫富两极分化给打得七零八落了。
当我校对完这篇稿子的时候,又看见红歌会网一篇文章——《一位卖菜老农没有熬过这个冬天》,就是凌晨在三轮车上生火中煤气而亡的那位老农,他走了,留下他的赖以生存的菜,留下靠他而生存的一家大小,静静地走了。我见过三个打工的农民生火一氧化碳中毒死在租的房子里的报道,我想起我村的冬天一大早夫妻俩卖菜赶望都集媳妇被撞死在路上的事,我看见外地的农民工大冬天住在荒无人烟的野地里的破旧房子里,心里总是不踏实,不由得想喊:“乡亲们,冻死不要生火呀,你们的全家老少还指望着你们活着哩啊!”
2024年12月14日
(作者:吴尚达;来源:昆仑策【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