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时代进入一个动荡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国际政治环境恶化导致了社会不稳定,在这个信息化和全球化愈发紧密的时代,国际形势的变化也悄然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日趋复杂,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大量涌现,给社会工作提出新的课题;互联网和新技术普及应用,社会交往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给社会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增加社会治理风险;社会阶层结构分化,加重社会治理任务;人民群众对社会事务参与愿望更加强烈,加大了凝聚共识难度,对社会工作和城乡基层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复杂的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式环境背景下,在经济整体下行的大环境中,我们看到了社会戾气的悄然滋长。今年6月份以来,国内接连发生了多起极端攻击事件,尤其是近期的极端事件,引发了社会较大关切。当前,新媒体过于发达,会将任何一件突发事件扩大化为一场重大社会危机,影响社会心理,反过来又加剧了危机的传播和感受,并可能导致极端行为的传染和模仿。
社会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时代党的社会工作,对于走好党的群众路线,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领域各类组织健康发展,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汇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社会工作领域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等一系列部署,为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更好地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工作效能,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
面对复杂繁重的社会面困境,迎来党中央适时作出的英明战略决策,充分利用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刚组建的契机,就健全社工工作体制机制,立体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与时俱进,准确把握大社会工作大格局
当前社会工作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它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社会工作领域,而是将社会工作的范畴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领域。社会工作对象从弱势群体向全体人民转变,社会工作领域从社会治理局部向社会治理全局转变,社会工作功能从强调福利服务向福利服务与社会治理的双重角色或复合角色转变,社会工作主体由单一主导向多元协同转变。大社会工作大格局展现出显著的多元性与综合性特点,是专业性与非专业性的有机结合,以服务为导向,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从内涵来看,大社会工作大格局强调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中央社会工作部的组建就是一个重要标志,它负责统筹指导人民信访工作、指导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等多项重要职责。这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社会领域的全面领导,将不同的社会工作力量进行系统整合,以实现整体性治理。一方面,它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加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构建立体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例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最大限度把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另一方面,大社会工作大格局促进民生服务的全面提升。通过整合社会工作资源力量,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社会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更好地调节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民生服务。
二、准确定位,有序建成社会工作体制机制
根据当前大社会工作大格局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统筹抓总职能作用,优化“统得起”的领导体制,完善“落得实”的协调机制,以统筹政策、资源、项目、力量等为重点,健全机制、加强协同,推动构建以省、市、县党委社会工作部为统领、专项协调机制统分配合的工作格局,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专项协同机制具体包括:人民建议征集机制,整合群众来信来访、接诉即办等渠道的意见建议,加强系统性研究和分析,协调推动突出问题的解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聚焦基层减负、社区信息化等重点任务,统筹各部门政策资源和工作力量,汇聚治理合力;党委“两新”工委工作机制,推动网信、交通等重点部门发挥职能作用,把行业管理、业务监管和党建群团等资源力量整合起来,构建全面覆盖、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社会组织发展管理协调机制,以社会组织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管理为牵引,形成社会工作部门统筹,登记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综合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推进的分层分类社会组织服务管理格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协调机制,社会工作部门牵头做好人才培养和政策统筹,相关部门落实好本领域的岗位开发和人才使用;志愿服务统筹协调机制,统筹党委、政府、群团等资源力量,构建社会工作部统筹协调、各有关单位齐抓共管、志愿服务组织具体负责、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志愿服务新局面。
三、凝聚共识,形成基层大社会工作新局面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而凝聚共识则是基层治理的关键所在。在基层治理中,涉及到众多利益主体和复杂的问题,只有通过凝聚共识,才能让各方明确共同的目标和方向,促进各方面工作协同推进。凝聚共识有助于减少矛盾冲突,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当人们在价值观和目标上达成共识时,更容易相互理解、包容和合作,从而减少矛盾和冲突的发生。
1、构建上下贯通的社会工作体系,共同推动基层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上下贯通的社会工作体系,需进一步明确乡镇级社会工作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加强沟通协作。县级社会工作部门应加强对乡镇社会工作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制定统一的工作标准和规范,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乡镇社会工作部门要积极落实上级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务质量。同时,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基层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2、提高基层社会工作部门组织动员大社会大格局资源的能力,提升基层治理工作水平。要继续加强党建统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领导作用,整合各方资源,打造 “一核多元” 的治理主体。注重组织动员共产党员、村支两委、乡贤、社区组织、民间团体等社会资源的广泛参与,明确基层各类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建实建强党在各类非公社会组织中的神经末梢,形成齐抓共管、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例如,在基层治理中,与乡镇公安、司法、“两代表一委员”等部门密切合作,整合资源,发挥网格员、志愿者、党员优势,全面排查村/社区矛盾纠纷和隐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同时,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的关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防止矛盾激化。持续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做好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工作,共同解决信访问题。与民政、社工、村/社区乡贤、志愿者组织等群体密切合作,整合资源,共同解决城乡基层服务和发展问题。
3、提升基层治理工作水平,制定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方案。制定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方案,要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以党建为引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借鉴内蒙古钱家店镇的 “12652” 工作模式,坚持 “为基层减负,为镇村赋能” 一条主线,破解 “小马拉大车” 难题。构建全域化调解优先体系、信访法治化治理体系、精准化法律服务体系,提升自治、德治、法治能力。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基层治理提供人才保障。
4、制定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工作措施,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制定健全新时代县-镇-村/社区志愿服务体系的工作措施,要发挥组织动员优势,拓宽社会动员渠道,充分挖掘广大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应急动员能力。丰富供给内容,推进供需对接,提升服务质效。壮大队伍力量,加强组织建设,提高能力素质。完善站点布局,提升服务功能,推进数字化建设。厚植志愿文化基础,营造志愿文化氛围,增强志愿文化自觉。完善发展政策,注重权益保障,强化激励褒奖,提供法治支撑。
(作者:李良轩 系湖南省安化县政协委员 安化县沂溪商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