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千禧之年,也是华语乐坛的大爆发之年。
那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后来的歌坛一哥一姐,从那一年开始崭露头角。
后来支配一个时代的音乐人物,也从那一年开始破土。
2010年,为了表彰,更为了纪念华语乐坛的黄金十年,
《音乐风云榜》举办十年最具影响力音乐人物评选。
评选分港台与内地组,港台方面的最终人选涵盖王菲、周杰伦、陈奕迅等知名歌手;
内地方面也毫不逊色,孙楠、那英、汪峰、许巍等都榜上有名。
但值得注意的是,内地榜单上只有九人,并特意注明空缺一人。
事实上,当年的空缺一人并不是无人可上。
刀郎作为那个时代内地最火的歌手之一,歌曲传唱度极高,销量让其他歌手望尘莫及。
有了以上资质,刀郎自然是十大歌手的大热人选。
就算真的当选,也算实至名归,不会令歌迷质疑。
但刀郎不仅没上榜,甚至还引来内地歌坛的“一片炮轰”。
一直低调行事的刀郎,为何会面对“天怒人怨”的局面?
又为何会令多位“大腕”集体围攻?
内地乐坛“众矢之的”
当年,《音乐风云榜》“十年最具影响力音乐人物”评选的评委会主席是那英。
以那英的眼光来审视,刀郎压根不具备参评“十年影响力歌手”的资格。
同为内地音乐领域的知名人物,刀郎与那英未合作过,没有过交集,更谈不上有过节。
但作为前辈的那英却站出来公然批评后辈。
她说刀郎的作品没有审美性,虽然销量高,但评价作品不能只看销量。
甚至言辞激烈、连珠炮似的炮轰:“听刀郎的都是什么人?”
“除了唱片销量外,他没有一点可以拿出来放在这个十年影响力歌手里的资格。”
“我作为主席,我坚决反对刀郎作为讨论对象。”
上述评价用词不算十分尖刻,但情绪却颇为激烈。
从受众、审美,甚至从音乐性本身否定了刀郎的音乐成就。
并且还顺带质疑了刀郎受众的品味。
歌坛“大姐大”带头,自然呼应者众。
在她之后,不少当时歌坛上响当当的人物纷纷站了出来。
先是杨坤,他直言:“其实刀郎的音乐很一般。”
“而且我觉得他酒吧气息过重,很多地方唱得过于矫情。”
就连刀郎最受赞赏的朴实都被杨坤否定。
他说:“刀郎听似朴实的歌声中也有很多修饰的成分。”
而内地歌坛摇滚歌手的代表汪峰也对刀郎极为抵触。
他认为从构成歌曲的两个主干——音乐、歌词来分析,刀郎非常一般。
分析刀郎大火的原因,他认为是大家听了太多过于精致的歌,
一听比较粗犷的就会觉得新鲜。
同时,他还特意强调,这不是批评,是事实。
凭着一首《星光灿烂》,在上世纪90年代火遍半片天的罗中旭也对刀郎“不感冒”。
他说刀郎的嗓音条件好,选曲讨巧,恰好符合一部分人的审美,所以被捧红了。
而对于这种“捧红”,他认为是以讹传讹,而且有运气的成分。
表面上,各位歌手批评刀郎都有各自的理由,似乎也都有着一定的道理。
但就是这位让他们“看不惯”的草根歌手,其销量却远远将他们甩在身后。
这或许才是他们的痛点。
就像那英所说,提到销量,他们“只能闭嘴”。
1998年,那英最为有名的专辑《征服》发行,在内地创下了60万张的销量。
这张专辑也成为当年国语专辑的“销量王”,把当时诸多“天王天后”甩在身后。
但这样耀眼的成绩,在刀郎面前却显得微不足道。
2004年,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横空出世,一时间火遍中国的大街小巷。
这张没有经过任何宣传推广的专辑,仅正版销量便达到260余万张。
而盗版销量则更为惊人,突破千万张。
这一销量,令其他内地歌手望尘莫及。
所以,以那英为代表的一众歌手,一边痛斥,一边又在销量面前低头。
而这也让人不禁好奇刀郎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为何能凭借一己之力扰动许多人的神经。
而如今,他又在哪里?
刀郎其人
一直唱着西域情歌的刀郎其实是地道的四川人。
而且他本名也不是刀郎,他的父亲姓罗,母亲姓林,于是他便有了罗林的本名。
刀郎父母都在文工团工作,母亲是舞蹈演员,父亲是舞美灯光师。
天生喜欢音乐,加上家庭环境的熏陶,刀郎自小就对音乐很感兴趣。
但父母认为他的性格不适合从事文艺工作,因此,并不是十分支持他。
不过刀郎的一位表哥懂音乐、会作曲,在相处中,看出了刀郎的音乐天赋。
在他的极力说服下,刀郎父母花300元给他买了一架电子琴。
这把琴像一把钥匙,彻底打开了他的音乐世界。
如果人生就此平顺,那也许世上再无刀郎。
但命运就是喜欢作弄人,一场意外改变了他整个家庭的生活。
刀郎家中两子,他上面还有一个年长5岁的哥哥。
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哥哥有时便承担起照顾他的任务。
年龄相差不太多,又都是青春期,相处起来难免“火星撞地球”。
在与哥哥的打闹争吵中,刀郎长到了15岁。
这一年,哥哥恋爱了,而刀郎则从其他朋友那里听来了哥哥女朋友之前的情史。
叛逆期的刀郎,跑到哥哥面前喊起了“绿帽子”。
他还不知这三个字的分量,但已成年的哥哥却受不了这样的侮辱。
盛怒之下,哥哥与家里大吵一架,然后愤然离家出走。
而他们相互之间并不知道,这一走竟是永别。
再有音讯,便是哥哥遭遇车祸已经去世。
一瞬间天人永隔,父母受不了这样的打击。
母亲总是念叨,你哥哥走时没带钥匙,你可千万别关门。
而刀郎也被自责与悔恨深深地折磨,他越来越想逃离这个充满不堪回忆的地方。
19岁时,他离开了家乡,先后辗转重庆、西藏、西安、海南,
以键盘手的身份组建过两支乐队。
虽然酒吧驻唱的收入比较可观,但这个时候的刀郎活得有点儿拧巴。
他总觉得自己热爱音乐,那就不应该把音乐作为讨生活的工具。
他想打工,然后用打工的钱来养活音乐。
面试时,老板问他现在月收入多少,他说一两万。
对方诧异,那你放着这么高的收入不要,为什么来找这种月薪一千多的工作。
当他抛出自己要打工支撑理想时,对方一副看傻子的表情。
在这种拧巴的状态中,他遇到了后来的妻子,她是一位新疆姑娘,名叫小朱。
1995年,刀郎随小朱来到新疆。
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而且有着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
刀郎如饥似渴地吸收、学习,音乐创作开始转向另一个方向。
他四处采风,南疆北疆到处跑,每到一处都会仔细地记录。
但这样游走了一段时间,他突然发现自己不过是在重复前人的工作,
他所做的别人早已做过,此时,他结识了木卡姆研究所的所长周吉。
在他的指点下,刀郎不再四处奔波,而是停留与深入。
他彻底地融入当地牧民的生活,随他们转场、看他们放牧、听他们唱歌。
有了足够的积累与沉淀,刀郎创作了许多带有新疆民族特色的歌曲。
2001年,他以刀郎的“艺名”发行了第一张个人专辑。
尽管信心满满,但销量惨淡,发行2000张,但连一半都没卖出去。
此时的刀郎,仍然怀着曲高和寡的音乐梦,他执拗地坚持要做“中国的鲍勃迪伦”。
在后来的采访中,他直言那个时候的自己一直处在“半推半就”的状态中。
又想商业化,但又扔不掉自已的“文艺范儿”。
这种拉扯带来的是生活上的窘迫,年过三十,两个女儿,仍然租房住在“贫民区”里。
2003年春节,父母从四川来到新疆,与刀郎一家四口同住在10平米的出租房内。
深夜,他结束了酒吧的兼职,走在回家的路上,在清冽的月光下,刀郎似乎瞬间顿悟。
他流下两行清泪,决定不能只自私地追求理想,他要让父母妻儿过上更快乐的生活。
他放下了部分执拗,与自己和解,与市场和解。
3个月后,他发行了专辑《西域情歌》。
这张专辑大获成功,总发行量超过11万张。
《西域情歌》问世后,刀郎携专辑内其他歌手,两个月内在新疆连开6场大型演唱会。
这一切都是新疆本土音乐制作从未有过的先例。
仅仅三个多月后,刀郎本人操刀制作的新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上市。
同名主打歌迅速火遍中国,刀郎的歌声由新疆出发,传至中国的大街小巷。
东边不亮西边亮
爆火之后,刀郎的专辑供不应求,一下子卖出上百万张。
发行公司连夜压制唱片,都赶不上市场的需求。
但刀郎依然保持着神秘,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一副神龙不见首尾的架势。
一时间,流言四起,有人说刀郎的声音是电脑合成,有人说他奇丑无比。
这似乎也预示了刀郎一路走来的争议,在刀郎还没完成走到公众面前时,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小峰便写了多篇报道刀郎的文章,
他也是全国性媒体报道刀郎的第一人。
2004年,他在刀郎红了之后写过一篇题为《刀郎现象批判:一种虚构的现实》的文章。
文中预测了“刀郎热”后各行各业的不屑反应。
包括唱片公司老板、制作人、歌手、词作者、经纪人、电台DJ和娱记等人。
他调侃,会有乐手说:我听了唱片后感觉他的吉他弹得太一般,就像地铁里卖唱人一样。
而实力歌手则说:刀郎的嗓子其实很一般,他只不过很讨巧地翻唱了一些新疆民歌。
而后来事态的发展,以及那英、汪峰等人的评价似乎都印证了当初这些调侃之词。
虽然饱受争议,但刀郎还是在走到台前时迅速被观众接受。
而且,与内地音乐圈的排斥相比,港台的许多音乐人却对刀郎不吝溢美之词。
刀郎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喜欢罗大佑和李宗盛。
而被他视为偶像的二人在听过他的作品后,也都表示了相当的认可。
在一次采访中,罗大佑听到主持人问他有没有听过刀郎时立刻来了兴趣。
他说刀郎“生来就是唱歌的嗓子,声线太好了。”
“可以把唱歌呢,唱得象讲话一样,但是旋律还在那边。”
而李宗盛则是通过内地音乐人宋柯的介绍认识了刀郎。
李宗盛听了,很有耳目一新之感,他说“这歌手很有意思,给他做专辑有挑战”。
于是,他便成为了刀郎第二张专辑《喀什噶尔胡杨》的制作人。
与这两位港台音乐界的“大佬”相比,谭咏麟对刀郎的欣赏则更为直接。
他先是将《2002年的第一场雪》翻唱成了粤语版,歌名叫《讲不出的告别》。
然后又直接“杀”到新疆,力邀刀郎为自已写歌。
为了感谢这位义气的大哥,刀郎将《披着羊皮的狼》送给他唱。
而对方则一直记挂着这位“小弟”,自己的演唱会也会邀请刀郎当嘉宾。
与内地音乐圈不同,香港娱乐圈给了这位内地歌手足够的尊重。
当刀郎与成龙大哥出现在同一宴会上时,成龙弯着腰与他碰杯,满是谦虚。
甚至,就连内地歌手极少有机会登台的红磡体育馆也向他敞开大门。
2012年3月14日的红磡体育馆内,10400个固定座位座无虚席,
2000个活动座位也挤满了人,刀郎在这里受到了巨星般的待遇。
在香港歌迷的呐喊声中,他唱了《情人》、《2002年的第一场雪》,
唱了Beyond的《灰色轨迹》,然后,谭咏麟登台,
似一个老朋友久别重逢般地紧紧挽住刀郎的手,他们手挽手合唱了《披着羊皮的狼》。
最后,刀郎唱了《谢谢你》,接着,他的女儿登台,演奏了小提琴曲《圆满》。
这似乎像一个预告,这是令刀郎感到圆满的场合,也是最为圆满的淡出方式。
喧嚣过后是平静
香港演唱会后,刀郎没有借势捞金,而是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
刀郎的消失是真正意义上的消失,他的百度百科中,
2013年至2020年的活动经历是一片空白。
刀郎选择淡出,距离内地音乐圈对他的集体“围剿”相距不久。
于是,许多人猜测,刀郎被“封杀”了。
又或者,他是被排挤到心灰意冷,所以才选择退出。
事实上,刀郎一直笑对内地音乐圈的非议,有时还带着一点纯真的“傻气”。
一次,有位记者问刀郎,那英说“刀郎的歌都是给农民听的”,对此你怎么看?
刀郎面带微笑、不急不躁地反问记者:“你亲耳听到她说了吗?没听到就别乱说!”
这样的刀郎自不会因几句非议便崩溃到退圈。
更何况他也拥有众多忠实歌迷和支持他的圈内大佬。
对于出身平凡、经历丰富、生性低调的草根歌手刀郎来说,能让他“归隐”的只有音乐。
接受采访时,刀郎总是不经意间透露出他对成为一个名人的抵触。
他说自己不是天生的都市人,做不了过度职业化的活儿。
他说自己是一个没有娱乐精神的人,也不太喜欢娱乐别人。
他还说,爆红让他不知所措,这个“圈子”与他的想象相去甚远。
为了生活、为了赚钱,在商业市场的裹挟下,他努力融入到这种生活中。
但这终究违背他热爱音乐的本心,他的拧巴劲儿又回来了。
当他不仅要唱歌,还要参加各类商业活动的应酬时,
他开始觉得自己这个歌手不那么纯粹了。
他逐渐无法接受这样的生活,心态难以转变。
他开始听从内心的声音,顺从自己的性格,并将自己从商业体制下的艺人身份中剥离出来。
于是,他又回到了新疆,梦开始的地方。
住在一个名叫昌吉的小城里,写歌、喝酒。
终于,他回归安静、自由没有压力的环境,过上了真正让自己舒服的生活。
历经多年,他是众人所知的刀郎,更是坚守本心的罗林。
2020年,时隔多年后,刀郎以本名罗林发行了专辑《如是我闻》。
他将《金刚经》经文,一字不差地谱入11首曲目中,完全没有了刀郎的影子。
同年,他还发行了新专辑《弹词话本》,专辑中10首歌曲均由他本人作词作曲。
这张专辑一改刀郎粗犷的曲风,而是充满了江南风情。
刀郎自述:这张专辑就像话本小说一样,这里是一个小书场,我是‘说话人’。
希望听众能从中找到我们于时间于空间存在过的痕迹。
话说得极文艺,与他想要当一个“行吟诗人”的目标很契合。
两张专辑风格迥异,相同的却是销量不佳。
但对视音乐为信仰的刀郎来说,销量应该并不是他衡量音乐价值的唯一准绳。
也许早在圈内人万分介意他的销量前,他就已经放下对销量的执念。
他执着的,从来都只是音乐。
幸好,星光不负赶路人,音乐终究回馈了他。
他终于找到理想与现实的平衡,实现了那个靠自己养活音乐的梦想。
当音乐不再只是谋生的工具时,他是住在小城里的罗林,热爱音乐、惬意生活。
而那个戴着鸭舌帽,唱着西域情歌的刀郎,终将成为中国音乐史上不可磨灭的标记。
作者:枕庭说爱情;来源:搜狐网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