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网站发布关于加强小麦茎基腐病治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称,近年,小麦茎基腐病扩展蔓延迅速,危害不断加重,对小麦生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为切实做好小麦茎基腐病综合治理工作,有效遏制蔓延态势,确保粮食安全,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
随着种植制度、耕作方式和气候变化,小麦茎基腐病菌在田间大量累积,为病害暴发提供了充足菌源,我省自2015年发现零星发生以来,逐年迅速在全省扩展蔓延危害,危害不断加重。今年,全省发生面积已突破1200万亩,遍布15市123个县(市、区),个别管理粗放重发地块白穗率达30%-50%,已经成为我省小麦重大病害,对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各市务必要提高认识,充分认清小麦茎基腐病治理工作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积极行动,加快治理技术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蔓延势头,降低危害损失,夯实粮食安全基石。
二、强化示范推广
针对小麦茎基腐发生发展动态,省厅已联合相关科研院校和企业开展了治理技术试验研究,制定了《山东省小麦茎基腐病综合治理技术意见》(见附件),各地要认真贯彻实施。特别是重发地区,要建立综合治理示范区,集中展示治理技术和治理效果,不断探索完善技术措施。要做好结合文章,充分利用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轮作休耕、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等项目,把小麦茎基腐病综合治理目标结合进去,达到既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又快速推广病害治理技术的效果。
三、加强宣传培训
小麦茎基腐病是新上升的重大病害,且侵染初期症状不明显,广大农民群众对该病害认知较少,识别不及时,防治技术不掌握。各地要加强技术宣传和培训工作,让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该病危害性,掌握关键治理技术,提高农民群众主动防治积极性。积极应用广播、电视、明白纸、自媒体等信息化手段,大力宣传普及防病治虫技术。关键农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传授防治技术,指导群众开展科学防治,通过现场观摩、田间学校等有效形式大力开展培训活动。
四、狠抓措施落实
小麦茎基腐病是土壤带菌,种子侵染,要从整地播种开始着手治理。秋种期间,各地要成立专门的调研指导组,深入田间地头调研指导,推广落实深耕深翻和对路药剂拌种工作,压低发病基数。早春小麦返青初期,是药剂防治茎基腐病的最佳时期,也是最后一次用药机会。各地要密切监测病情动态,及时发动早春统防统治,同时加强栽培管理,科学供给肥水,有效防范低温冷害,增强小麦植株抗病能力,力保粮食丰产丰收。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8月27日
附件:山东省小麦茎基腐病综合治理技术意见
小麦茎基腐病主要由假禾谷镰孢菌 (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禾谷镰孢菌 (Fusarium graminearum)等病菌综合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该病一旦侵染,小麦分蘖减少,病株矮弱,穗粒数减少,粒重降低,后期易形成枯白穗,减产严重。该病源菌可在土壤中存活,随农事操作及流水传播蔓延。随着种植制度和耕作方式变化,近年来我省小麦、玉米双季秸秆大量粗放还田,对病原菌越冬越夏极为有利,为该病大面积发生积累充足菌源。我省于2015年发现其零星危害,之后逐年呈快速上升加重趋势,目前全省年发生面积已突破1200万亩,成为制约小麦生产的重大病害,对粮食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为科学有效治理病害,最大限度减少危害损失,确保小麦生产平稳安全,在前期试验探索基础上,研究制定本意见。
一、治理目标
有效遏制小麦茎基腐病蔓延上升势头,降低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实现重病区有效种子处理全覆盖,综合防治效果85%以上,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
二、治理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抓住关键时期,协调应用农业、生物、化学等防治技术措施,有效控制小麦茎基腐病发生与危害。采取防、调、治相结合策略,重点做好小麦播前预防、结合物候及环境合理调控、对早期侵染及时防治。
三、关键措施
(一)做好监测调查
针对该病发生特点,开展科学抽样调查,全面准确掌握发生情况,对重发区域综合分析,制定长远策略,开展系统治理。根据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规律和特点,在做好系统调查同时,重点做好三个时期普查,即冬前苗期调查、返青期调查和灌浆后期调查。调查时要科学选择典型地块,采取五点取样法,统计折算病株率、病情指数,准确及时掌握发病情况,为指导防治举措提供依据。
(二)科学栽培管理
一是选用良种。选择抗耐小麦茎基腐病品种,或抗逆性强的品种,产量、品质等特性优良,质量符合相关标准(GB 4404.1)。自留种时,要注意规范去杂、去劣。二是合理轮作。常年发病较重的小麦-玉米连作区,根据当地实际,每隔2-3年,玉米与大豆、棉花、花生、蔬菜等作物进行轮作,切断菌源连续积累的途径,降低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危害。三是适当深翻。小麦-玉米连作秸秆还田地块,玉米收获时,秸秆尽量打碎还田或机械化收集打捆清除田外,播前土壤深翻,深度约30cm左右,将表层秸秆或残留物翻至土层下,压低病原菌基数,降低病害发生危害。每隔3年深翻一次。四是适期晚播。根据各地小麦茎基腐病发生情况、气候条件和耕作实际,适当将小麦播种时间推迟10天左右。最晚播种时间不宜迟于10月20日,即霜降前3-4天。晚播地块宜加大播种量。五是精耕细管。加强田间管理,精耕细作,健身栽培。深翻后,耙细整平,表层土壤尽量平整,小麦播种深度均匀合理,降低病菌侵染机率。合理施肥,忌偏施氮肥,追肥可采用滴灌式,降低肥害机率。干旱、涝洼易发病或加重病情,需及时浇水和排涝。盐碱地区深层地下水加重发病,宜采用地表水灌溉。
(三)种子处理
秋季小麦播种后至越冬前是小麦茎基腐病菌侵染关键时期,保苗是防病关键,主要采取种子包衣或拌种技术。可选用含有咯菌腈、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成份的药剂处理种子。百公斤种子可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300ml、或32%戊唑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00ml、或48%苯甲· 吡虫啉悬浮种衣剂400ml等,包衣或拌种,或27.2%氟环菌·咯菌腈·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等拌种,兼治地下害虫、蚜虫等。或百公斤种子用1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微囊粒剂300-400g,或用1亿孢子/克木霉菌水分散粒剂2.5-5kg,进行拌种。
(四)药剂防治
返青早期施药,或翌年一开春,尽可能在春分前喷药防治。胶东地区可根据当地气候适当延后。可选用含有戊唑醇、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嘧菌酯等成份的药剂喷施小麦茎基部。可亩用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12g,或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65ml,或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30-60ml,或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40-60ml,对水喷雾。施药方式可采用背负式人工喷雾或自走式施药器械喷雾,操作时注意调低喷头高度和方向,适当加大用水量,重点喷小麦茎基部。
来源:观察者网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