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高层罕见发声、地方出手 楼市泡沫是怎么来的
点击:  作者:财经综合    来源:北京时间  发布时间:2016-12-23 09:11:29

 

1.jpg  

    【提要】2016年,楼市的“高烧”姿态持续上演,且在一线乃至二线城市中的表现达到了极致。房价高企、全民望房兴叹,这次连中央也看不下去了。

12月22日,武汉、郑州两地再出楼市调控新政,开启新一轮透视调控的序幕。  

武汉市进一步扩大住房限购区域,新增东西湖区、江夏区、黄陂区部分区域,目的在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总体要求。从武汉9月执行限购政策以来,历经三次加码,限购区域楼市的确立竿见影,降温效果明显,但不在限购区域的新城区则量价齐涨。  

12月21日,郑州宣布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调控,根据新政,不仅在郑州购买180平方米以上住房也要限购,而且外地人在郑州购房需提供在郑州连续缴纳2年以上(含2年)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这是时隔两个月后,河南省郑州市限购政策第三次升级,前两次调控时间分别是10月1日和10月3日,分别对购房者资格条件和购房首付比例作了严格规定。  

与地方出台的楼市调控新政紧密联系的,是“抑制资产泡沫”的现实要求。2016年,楼市的“高烧”姿态持续上演,且在一线乃至二线城市中的表现达到了极致。房价高企、全民望房兴叹,这次连中央也看不下去了。 

12月21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抑制房地产泡沫”。不难看出,近期政策重心有向防风险、抑制资产泡沫倾斜的迹象。这也是今年以来,中央第4次提及资产泡沫相关问题。

3次分别是:  

7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抑制资产泡沫”。  

10月28日再次提及“注重抑制资产泡沫”。  

12月14日至16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在再次明确“着力防控资产泡沫”的同时,还提及要加快研究建立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临近年底,为何中央如此强调抑制资产泡沫?  

高层从今年下半年以来,在各种场合、非常罕见地多次直言抑制房地产泡沫,这在中国房地产政策变迁的历史上是比较少见的。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指出,近年来流向房地产和产能过剩的工业企业等非生产性部门的债务规模越来越大,导致资产投资回报率下降。  

汪涛认为,房地产的风险点一方面体现在居民购房的杠杆率在提升;另一方面,一些房地产企业拿地积极,给了房地产市场一个非常强的高价拉升信号。  

“价格攀升给居民购房造成恐慌心理,在此过程中会加剧对杠杆的依赖。除了正规的银行贷款之外,房产中介及其他影子银行信贷也积极为购房者提供信贷。虽然监管层禁止房地产开发商使用银行贷款缴纳土地出让金,但据一些媒体报道,开发商利用影子银行信贷、发债来支付土地出让金的情况可能较为普遍,因此需要适时推出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汪涛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分析指出,当前稳增长的压力稍微缓解,所以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应适度从稳增长向抑制房地产等行业泡沫方向调整。”  

中国楼市泡沫是怎么产生的?不妨先看看美国楼市  

被视为"2014年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的AtifMain和AmirSufi的《房债》探讨了07年美国次贷危机和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特别是美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他们将美国房地产泡沫归因于“信贷的容易获得”,一些本来没有资格的“三无人员”轻易得到了住房贷款,这是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根源。这种解释,和金德尔伯格在其名著《疯狂、惊恐和崩盘——金融危机史》中的解释是一样的。金德尔伯格认为:"资产价格的主要推动因素几乎总是信贷供给的扩张",也就是他确立的"资产价格泡沫取决于信贷增长"的公理。当然,在诺奖得主希勒的眼中,一切非理性繁荣都和凯恩斯所讲的"动物精神"有关。他认为应该从人的心理去研究经济兴衰周期,住房投资变化的原因和动物精神理论的所有要素有关,这些要素包括信心、公平、腐败、货币幻觉以及故事。  

当然,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既和金德尔伯格讲的"信贷扩张"有关,今年货币政策实质上的宽松是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也和希勒所言的"动物精神"有关。但很显然,中国房地产的问题比他们两位探讨的要更为复杂。 

近日的中央会议提出了一个大体的轮廓,那就是围绕住房的居住属性,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分类调控,地方为主,金融、财税、土地、市场监管等多策并举,形成长远的制度安排,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和抑制房地产泡沫,是实现住有所居的重大民生工程。  

这段话其实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将房地产从过去的"经济政策"回归到"社会政策"和"民生政策"的轨道,这是多年来各界一直呼吁的,只是房价的合理区间水平在哪里,房地产市场能否真正回归理性,仍然要打一个问号了。  

本文综合自澎湃新闻、每日经济新闻、光远看经济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