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本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段时间里,出现了忽视马克思主义的现象。
在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的鞭策和鼓励下,中国作为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镇,应该取得比西方学者更高水平的成就,这是我们必须拥有的文化自信。
忽视马克思主义就是忘本!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正在迎来最好的历史时机,我们必须把握时机。
中国是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本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段时间里,出现了忽视马克思主义的现象。这就是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讲话中所说:“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中国现在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有的说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忽视马克思主义,甚至诋毁、攻击马克思主义的现象之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说,应该说是“治党不严”——“忘本忘祖、忘记初心”的一种表现。1989年初夏,邓小平同志在一次重要讲话中尖锐指出,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四项基本原则“本身没有错,如果说有错误的话,就是坚持得还不够一贯。我们不是没有讲,而是缺乏一贯性,没有行动,甚至讲得都很少”。这就是从党的领导责任角度来分析忽视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
应该说,邓小平以来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苏联东欧剧变为参照,认识到忽视马克思主义便是抛弃马克思主义的开始,而抛弃马克思主义便会解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从而把社会主义彻底从中国现实中剥离出去。颠覆性错误绝不可犯。
党内和社会上存在忽视马克思主义的现象,这带有政治性质,与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误区并不是一回事,但是,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两者显然有着“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因此,在全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学习的大背景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应该奋发有为。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亦有不足
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来支撑。
关于当下国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中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论述:
“我看过一些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书,其结论未必正确,但在研究和考据马克思主义文本上,功课做得还是可以的。相比之下,我们一些研究在这方面的努力就远远不够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不能采取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态度。有的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没读几本,一知半解就哇啦哇啦发表意见,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有悖于科学精神。”后果便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
由此,习近平同志希望马克思主义学界能够以负责任的态度和科学精神来从事这一工作。
可见,在当下中国,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被忽视,甚至遭到诋毁攻击,但另一方面却存在马克思主义研究自身不足的现象。
前一方面需要在政治上加以解决,现在事实上已经获得大幅度的解决,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空前巩固;而后一个方面,需要引起学界的警醒和反思,否则或者错失机遇,或者反过来妨碍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从其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到后来各个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所发展、延伸的思想,其体系无比庞大,卷帙浩瀚,涉及几乎所有人文学科,形象地说是一座巍巍高峰。如果人们只是个别地到达某些地点,“不识庐山真面目”,便以个别当整体、以一概全地把它当作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来加以阐说,把马克思的个别词句当作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体系,这就破坏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科学性,歪曲马克思主义,人家当然会说这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这就妨碍了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
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有这样一件事:1890年6月,恩格斯就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青年派”代表人物保尔·恩斯特的来信而回了一封信给他。当时,恩斯特在与奥地利作家巴尔进行论战,巴尔不客气地将恩斯特说成是“马克思主义的模仿者”,恩斯特向恩格斯求救。恩格斯批评了恩斯特,说他不是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实际上,这就是马克思的书没读几本便“一知半解就哇啦哇啦发表意见”,这样的研究怎么能够让人相信马克思主义、巩固马克思主义的地位呢?
怎样才是以科学精神研究
怎样才算是以科学精神研究马克思主义呢?我们必须注意并重视习近平同志讲话中所提及的参照,即“一些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书,其结论未必正确,但在研究和考据马克思主义文本上,功课做得还是可以的”。而我们的差距就发生在“相比之下”。
习近平同志这段论述有这样几个要素:第一,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成果,其结论未必正确;第二,这些成果“在研究和考据马克思主义文本上,功课做得还是可以的”;第三,在“相比之下”才会发现“我们一些研究在这方面的努力远远不够”。
对这几大要素,可以做出如此理解: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成果,其观点有对有错,有的能够接受,有的不能接受。
这一判断是非常准确的,没有任何偏颇之处;我们并不简单地根据观点的对错来判断这些研究成果的价值,对那些“功课做得还是可以的”的成果,我们还是可以借鉴与学习的;对于相比之下的差距,我们必须承认,不要用种种借口去排斥别人的长处,掩盖自己的不足。可以说,习近平同志的论断本身就充满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科学精神,值得所有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学者去学习领会。
以科学精神去研究马克思主义,首先就要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深入研究。因此,习近平同志就是从研究和考据马克思主义文本的角度,去肯定西方一些学者“功课做得还是可以的”,这里的中心词是“马克思主义文本”,即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
这意味着,研究马克思主义必须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这个环节,否则就会“忘本忘祖、忘记初心”。而在我们当下的一些研究中,存在着满足于已经概括出来的若干结论,轻视马克思主义文本的丰富性,老是担心对马克思主义全部文本的深入研究会产生什么负面的影响,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没有自信心的表现,必须克服。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诞生160多年以来,经历了世界史的重大考验,既有过轰轰烈烈的鼎盛时期,也有过遭受挫折的低落时期,无论如何,马克思主义依然屹立于世界,存活于多少人的心中,而其首要的存在形态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
据美国《科学美国人》月刊网站2013年11月报道,研究人员选择了近3.5万名学者进行了临时排名。然后,研究人员依据谷歌公司的“学术搜索”的查询情况,制定了被称为h指数的标准化评判标准。排名结果显示,截至当年11月5日,最有影响力的学者就是马克思。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不朽首先在于经典著作的不朽。
在中共的历史上,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引领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如《共产党宣言》,毛泽东就说,“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次。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于应用,要应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读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还可以从中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在各种理论观点的争论和批判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认识。”
应该说,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有些时候,由于某些不良气候的影响,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学习与研究的确是有所忽视的。由于短视地怀疑马克思主义全部经典文本的意义和价值,自然不会深入学习,等到需要讲马克思主义了,就只能蜻蜓点水式地去找些用了多次的词儿应付。没有了学术积累,功课只能做得较差了。
以科学精神去研究马克思主义,其次是要理论联系实际,把活生生的现实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文本灵活地联系起来,挖掘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当代价值。
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话:“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
恩格斯晚年还提出,“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必须详细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存在的条件,然后设法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政治、私法、美学、哲学、宗教等等的观点。”
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经典文本的所有方面,按照实际生活进行思考,从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这方面,一些西方学者不搞先入为主,对马克思恩格斯某些重要文本不断深入挖掘,再联系晚期资本主义的实际,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领域,如对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研究,的确值得借鉴。
在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的鞭策和鼓励下,中国作为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镇,应该取得比西方学者更高水平的成就,这是我们必须拥有的文化自信。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鹿野:马克思主义是如何被一些人“玩坏”的?——对一位“中学历史教育老工作者”的回应(二)
2017-09-29如何看待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号召学生捐款修建马克思雕像一事?
2017-05-18•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