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是个好词,也是一个重要战略思维。当年朱元璋之所以能够在农民起义军中脱颖而出并最终开创朱明天下,就是用了朱升提供的韬光养晦之策,叫做: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因此,在特定情况下,韬光养晦是聪明的举动。但是,有人把韬光养晦与和平发展战略挂钩,在其间划个等号,就值得商榷。在他们看来,要和平发展就必须韬光养晦;不韬光养晦,和平发展就是空话。是这样吗?青衫老祖以为,大谬不然。和平发展绝不等于韬光养晦。
和平发展是中国的国策,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这一点,毋庸置疑。同时,韬光养晦也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必经阶段。但是,它也只能是和平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绝不是全部。
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提出韬光养晦的实际并不是邓小平同志,而是毛主席。毛主席曾经借用朱升的话,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这里边就有韬光养晦的战略思维。当然,其中的“不称霸”绝非一个韬光养晦的一时之举,也是和平发展的题中之义。小平同志正式提出韬光养晦,则是在八九春夏之交之后的事。那时候的中国,很难。
但是,为什么说和平发展不等于韬光养晦呢?这是因为,和平发展的国策不变,但和平发展的历史阶段和国际背景则每日每时都在变。韬光养晦作为在特定历史阶段确保中国和平发展的一个韬略,很难支撑和平发展的全部过程。也就是说,韬光养晦必定是和平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策略。
由此想起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论持久战》。他站在国际国内大背景以及中日之间此消彼长的力量对比中,科学地提出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划分,成为指导中国人民抗战抗日战争的重大战略方针。在这里,战略防御阶段就可以成为韬光养晦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则可以成为积极有所作为阶段,战略反攻则是变客为主、全面赢得战争优势、彻底打垮敌人的决战阶段。八年的抗日历程表明,毛主席的判断是如此准确,堪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预言家!
回过头来看和平发展战略,是不是也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历史阶段呢?现在看,答案是肯定的。首先,中国的和平发展不可能失败,但也不可能速胜,而是一场时间跨度达100年的伟大的持久战。第二,中国的和平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它时刻要面对一个强大的敌人,那就是西方敌对势力。作为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顽固派,它们一直在干着一件极端卑鄙的事,就是遏制、分化、弱化社会主义中国,以谋求资本主义在全球的大获全胜、不战而胜。也就是说,中国和平发展的过程,实际也是同西方敌对势力做斗争的过程,不妨就叫做“抗西战争”。第三,中国的和平发展也一定会伴随实力的此消彼长,中国的策略也必须与时俱进。也要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战略防御,也就是韬光养晦阶段。这个阶段已经成为历史,时间跨度是,1949年至2010年。尤为突出的是1990至2010这20年。这个阶段的基本格局是明显的敌强我弱,中国没有任何与敌人正面对抗的条件。韬光养晦,必要时有所作为,是这个阶段的唯一正确的选择。
战略相持,也就是积极有所作为的阶段。这个阶段自2010年始,至2021年,也就是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大体终止。这个阶段的实力对比是,中国的实力相对增强,而西方敌对势力的实力相对有所下降,霸权主义在削弱,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在增长。但是,中国的力量、支持世界和平的力量并没有取得绝对优势,双方呈现拉锯战、犬牙交错。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依然可以说“韬光养晦”,但是,需要更加积极的有所作为,谋篇布局、扬长避短、厚植我方优势、削弱对方优势,在运动战中逐步掌握主动权。
战略反攻,大体自2021年至2049年,也就是新中国诞生100周年的时候,中国最终取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胜利。青衫老祖判断,到2021年的时候,中国就将获得与西方敌对势力一决雌雄的战略优势。不论是政治领域、经济领域还是军事领域、文化领域,中国均将拥有巨大发言权包括在很多领域的话题设置权、规则制定权。当然,所谓“战略反攻”,也不是一定要打仗。打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关键要看敌对势力做出什么选择。如果不是遇到西方敌对势力的战争入侵,中国将不战而胜。如果遇到敌对势力的战争入侵,中国将决战而胜。不论怎样,伟大的中国人民都将成为胜利者。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