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钮文新:中国经济正遭受金融改革的蹂躏
点击:  作者: 钮文新    来源:企业观察网  发布时间:2015-12-07 07:49:37

  

1.jpg 

 

人民币加入SDR说明这些年中国金融改革的成果被国际认同。说得好。但我的问题是,国际认可是不是可以证明,中国金融改革之于中国经济同样是成功的?这可是另外一个问题,而且我给不出太多肯定的答案。相反,在我看来,当中国的金融改革在国际上声名鹊起之时,中国的经济正在遭受着金融改革的蹂躏。

 

真是这样吗?我曾经引用过两组让我看了寒心的数据。第一组数据:中国的债务数据,《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显示,2014年末,中国经济整体(含金融机构)的债务总额为150.03万亿元,从与GDP的比值上看,中国债务率已经从2008年的170%上升至2014年的235.7%,全社会总杠杆率6年间上升65.7个百分点;第二组数据:Wind统计显示,今年615日至今,沪深两市共有1310家上市公司获股东增持,增持次数达7194次,累计增持股份98.52亿股,累计市值达1295.66亿元。

 

为什么看了这两组数据寒心?因为,这两组数据结合一起我们看到:中国股权类资本、长期资本市场“负融资”;而与之相对,中国债务市场过度扩张,增速惊人。这难道不是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败笔?不是巨大的金融风险吗?为什么会这样?这与中国金融改革有没有关系?统计显示,2008年之前,我国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一直稳定在100%以之内;金融危机后,98%提升到2014年的149.1%,猛增51个百分点。当然会有人把这样的责任推卸给“政府救市”。有没有关系,当然有。但这不能变成金融改革败笔的“遮羞布”。

 

我认为,如果仅仅是“4万亿惹的祸”,从2010年开始修正,到现在5年过去了,那个所谓的“前期政策的消化期”早该过去了,为什么还要近两年“更大力度的政府投资”去拉动经济?去托底?这说明,当今中国经济的难度不是、至少不完全是“前期刺激政策”所致,而还有更其他问题。为什么问题?经济增速换挡期?还是结构调整阵痛期?我看都不是。因为,如果是经济增速换挡期,那一定是在可控前提下主动减缓,而不需要“需求或供给”的不断刺激;如果是结构调整的阵痛期,那金融市场是不是应当为结构调整提供“更多的长期资本”,而为什么我们的金融却开始在杠杆上跳舞?这样的金融机构符合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需求吗?

 

我认为,当今中国经济之困,关键是金融方向出了大问题。核心问题是:中国金融管理者长期效仿美国,把资本市场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了债券市场的发育方向;同时,大量金融改革措施和政策措施,已经使中国金融市场更加有利于债务的“机制性扩张”。同时,长期忽视股权市场的发育,忽视股票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的重大作用。不是吗?1617届两次三中全会都提到“大力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的问题,但当时金融主管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就不断地站出来说:发展资本市场应当以发展债券市场为主,他们的依据是:美国债券市场规模远远大过股票市场规模,而当时中国股市规模远大于债市规模的结构是错误的,所以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此后,债券市场管制不断放松,债务市场确实因此蓬勃发展。也正是从那时起,中国经济的杠杆率开始不断上升。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政策基本不关注股票市场,而大量投资均依赖债务膨胀推动。2010年之后的问题就更加严重,一轮大力度紧缩货币之后,股市跌跌不休,大量民间公司被逼上高利贷的绝路,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政府投资项目独享越发稀缺的金融资源,尤其是长期资本。股市与内需、与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之间形成恶性循环。如此经济政策,如此放松债务管制、压抑股权资本的改革必然导致中国金融短期化趋势越发严重;反过来,金融短期化、负债短期化一定推高长期负债和股权资本成本,从而大大推高了中国金融负债率(杠杆率),这难道不是中国经济杠杆越去越高,而经济越来越难的道理所在?

 

我们还是那个重申N次的老问题:为什么中国的股权资本不能远远高于债务?为什么我们非要向美国学习债务扩张?中国的人民币就算进入了SDR,但是否具有美元同等地位和强度能够支持债务的无度扩张?我们承认股市泡沫是可怕的,但严重的债务泡沫难道不是更可怕的事?

 

正因如此,我们一直主张对中国金融业和中国金融改革进行全面检讨。但现在看来问题很严重。最近,中国证券商被大面积调查,这让人感到震惊。我们的券商在干什么?什么原因导致它们毫无道德底线?为什么这么大面积出现败类?这难道不是制度性问题?这样的制度问题是改革过程中不断放松管制所致,还是改革不到位所致?

 

股票市场本来该是我们自己的饭碗,我们不仅没有保护好自己的饭碗,反而被一股毫无责任感的败类摧毁,然后让我们本该为之服务的主人变成保护我们饭碗的主力(上市公司回购股票),我们情何以堪?当我们的实体经济上市公司股东为维护自身价值而努力的时候,我们的券商在干什么?他们在如何表现?19家券商被查,这么多“为了自己的一个鸡蛋而不惜摔碎公众一轮篮子鸡蛋”的人?太无耻了吧?

责任编辑:昆仑侠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