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欧洲国家组团加入亚投行、习主席访英、荷德法首脑接踵访华为标志,中欧双方的关系今年呈现出迅速提升的势头,这看似来得突然,其实是水到渠成。虽然一直以来欧洲国家跟美国走得更近,然而,美国从未将他们平等相待,也没有因为他们同是西方阵营就不给欧洲国家挖坑。当今世界的政经力量可以说是中(俄)、美、欧三足鼎立,那么美国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将欧洲往中国方向在“推”,与此同时,中国在迅速崛起中的几个节点对欧洲资本也有震撼作用,比如08危机后,中国通过G20这个平台第一次走到了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央,欧洲国家成了配角(以前的G7成了可有可无),2010年中国成为GDP世界第二,2014年中国对欧洲的投资首次超越欧洲对华投资,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宏伟构想,这四个节点让欧洲资本经历了:诧异----惊愕----羡慕----垂涎。还有就是气候问题、伊核问题让欧洲人看到没有中国的参与,这些棘手的问题是无法解决的,这一切都形成了一股越来越大的拉力,将欧洲向中国这边牵引。
可以说欧洲的快速转身是美国的“推”和中国的“拉”,再加上欧洲不甘沉沦、希望主宰自己命运的务实,这三个作用力叠加的结果,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欧关系走到今天可以说非常不容易,首先是我们的长足发展来之不易,是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奋斗几十年才有了今天的吸引力。其次是将欧洲人一贯的优越感,转变为愿意平等合作的结果来之不易,是无数的合作中斗争与斗争中合作的结果,没有高超的外交战略规划,一味的“求”或“斗”是绝对不行的。第三是冷战后中俄从改善关系----划定边界----成立金砖和上合----“背靠背”,这一路走来也绝非没有阻力。第四是美国因素在中欧之间或明或暗的影响力,中美关系处理得如何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中欧关系,正是中美且斗且合作的这种关系,才让中欧之间可以有螺旋式上升的发展空间。
所以,在看待中欧关系迅速升温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几点:
1、不能受美国媒体“磕头论”的影响,中欧加强合作是基于各自的需求,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2、中欧关系能长足发展的结果来自不易,应该珍惜。3、我们没有必要去过多地对比欧洲国家哪个跟中国更友好,不同国家有各自的优势,合作不分先后、真诚才可走远行。4、不能因为当前欧洲媒体或领导人说了一些动听的话,就以为中欧关系将会一帆风顺。接下来同样会有磕磕碰碰,这是因为中西方价值观的不同、资本逐利的局限性、深受第三方的影响。5、中欧关系不仅仅是中国与英法德这些西欧国家的关系,我们同样要大力发展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6、我们既要增进中欧人文交流,又要着力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使之成为不可逆转的进程,同时也让中欧这种“合作共赢”的成果,从外部影响促进美国人民和资本,使它们成为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正能量。
中国外交进入“欧洲时间”
近日,中国与欧洲国家互动频繁、关系热络。习近平主席成功访英,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德国总理默克尔接踵访华,法国总统奥朗德将于11月初访华,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也即将在华举行。中国外交进入“欧洲时间”,中欧关系再掀高潮,成为大国关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春秋轮回,时光飞转。中国外交的“欧洲时间”何以到来?细细想来,既非偶然,亦非无因。
中欧走近,是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对接的必然结果。世界正发生飞速变化,不确定性和安全风险明显增加。中欧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有责任携手合作,推动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共建人类美好家园。作为两大市场,中欧之间的紧密程度前所未有,欧盟连续11年稳居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则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2014年中欧贸易总额突破600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欧投资近年来呈井喷式增长,存量已超500亿美元,2014年中国企业对欧投资更是首超欧洲对华投资。中欧对彼此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作为两大文明,中欧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千百年来交流不断、互学互鉴。如今,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欧盟也提出了自己的互联互通计划,古丝绸之路将再次焕发勃勃生机,把欧亚大陆的两端更为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中欧走近,更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世界大势,浩浩荡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几十年的快速、和平发展充分证明了“中国道路”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尽管还会遭遇各式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中国和平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大势不会逆转。正是因为看到这一点,欧洲也从怀疑、担忧到逐步接受中国发展壮大,开始热情拥抱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目前,欧盟正遭遇重重挑战,经济复苏仍然脆弱,欧元结构性矛盾未解,社会不满情绪潜滋暗长,各种极右极左势力抬头,安全困境凸显,乌克兰危机、难民危机正在冲击欧盟传统政治和安全秩序。重压之下,欧盟不进则退,正在经历深刻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外交理念的转型调整,对外合作需求前所未有。中国作为一个欣欣向荣的发展中大国,无论在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都可以成为欧洲关键性的合作伙伴。对中国而言,欧盟是中国最大出口市场、最大技术引进方,未来仍将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合作伙伴。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中欧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显然,中国外交进入“欧洲时间”乃时势使然、水到渠成,是中欧关系日益成熟的表现。高层交往是中欧双方化解分歧、增进相互理解,以及加强各领域合作的重要环节。中欧合作符合双方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这已成为中欧共识。未来,只要双方互信互谅、妥善管控分歧,中欧之间还将迎来更多的“欧洲时间”和“中国时间”。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