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新闻热点 > 阅读信息
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郭松民为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点击:  作者: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6-02-28 10:26:00

 

 

       自201511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供给侧改革成为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一时间,人人争谈供给侧

2016223日,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邀请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郭松民以及中国农业大学思想政治学院书记李桦参加了该院第五期专家讲坛,郭松民作为主讲嘉宾做了精彩而深刻的《供给侧改革研究》专题讲座。

现将此次专家讲坛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一、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1.习大大的说法: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2.学界定义:


即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3.核心要点:


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政策手段上,包括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

 

 

二、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1.功能错配:

经济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投资出口占比太大,消费占比太小的时代正在远去,而供给跟不上需求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

 

2.产能过剩:

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产能过剩企业占据大量资源,使得人力、资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

 

3.需求刺激效果甚微:

2015 年以来央行5次降息降准、发改委新批基建项目规模超过2万亿,但投资依然萎靡。而在消费领域中,则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供需错配:国内消费增速拾级而下,但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国内航空客运增速缓慢下行,但跨境出游却持续高增长。这意味着,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并不在短期需求,而是在中长期供给。简言之,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在供给方面做文章:

 

 


如果说需求侧包括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的话,那么供给侧也有三驾马车,那就是劳动、资本和技术。以供给侧改革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这是宏观政策思路的实质性转变。以前提到经济增长,条件反射就是要扩大需求、刺激消费现在要换一种新思路新方法,那就是供给侧改革

 

 

三、供给侧改革一览

 

 

四、供给侧改革的国际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被封锁,美国扶持日本发展,因朝鲜战争加大对中国封锁,日本及四小龙建立出口导向型经济,尼克松访华后封锁逐步解除,改革开放后加入WTO

 

1.中国制造和出口能力令西方吃惊:


有关中国制造和出口的霸权,好莱坞电影《2012》中有一个桥段可以说明:拯救人类的方舟在中国制造,并且强调,只有中国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造出方舟。

2014WTO各国贸易中国居首,中国:4.303万亿美元,美国:4.032万亿美元,德国:2.728万亿美元,日本:1.506万亿美元----美欧玩不起了

 

 

2.美国的反击:

 

第一招,TPP: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也被称作经济北约

TPP内部成员在进行贸易往来时享受极低关税甚至零关税;TPP绕开WTO另起炉灶,以政治体制必须尊重自由、民主、法制、人权、普世价值观等要价将中国挡在门外;

第二招,TTIP:即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参与国主要是美国、欧盟、日本;和TPP一样,这也是一个排除中国的组织。

 

 

3.全球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再制造业化战略。这使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关系呈现更加复杂的局面。跨国公司盈利明显:

      美国:2008年至2013年,美国跨国公司海外利润增长93%,达到2.3万亿美元。

      日本: 2008年至2013年,日本上市企业在亚洲的营业利润年均增长20%左右。

全球价值链分工更有利于处在价值链两端的发达国家,在分工重塑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4.各国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制造业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世界主要国家工业战略:

    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

    英国: 《工业2050战略》

    德国:《工业4.0战略》

    中国:《中国制造2025

    印度:《印度制造振兴计划》

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球,应加紧战略部署,固本培元,抢占新一轮制造制高点

 

 

5.低碳经济成为发展重点:


培育发展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向低碳经济转型,加快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大趋势、大潮流。

世界各国绿色产业战略:

    英美:风能、光伏等新能源

    德国: 生态工业

    法国: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韩国:绿色技术

    巴西:生物燃料技术

    中国:能源互联网战略

石油美元有可能被碳美元所取代。

 

 

6.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中国已经是所有发展中国家中创新水平最高、也是全世界创新能力增长最快的国家,但仍然不够,因为中国的对手是美国。

美国:标准、研发。控制产业网。

中国:加工制造、工艺创新。亟待产业升级,争夺标准的制订、掌控权。

21世纪,一个国家真正的财富将在于其国民的创造性意志和创造能力。

 

五、供给侧改革的国内背景

1.投资拉动遭遇瓶颈:

1992年,小平南巡点燃第一波投资潮;确实拉动了经济增长;也造成通胀、坏账、并开始出现房地产泡沫;

1998年,为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开始第二波投资潮;资金主要流向了钢铁、煤炭、房价被再次炒高,经济过热再次出现;这一轮投资潮从2004年开始收缩。

2008年,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投资4万亿,开启第三轮投资潮;在成功拉动经济的同时,产能严重过剩;

2012年,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

 

2.四万亿救市出了很多问题:

2008年,启动4万亿救市,加上各种配套资金共30万亿。企业债务急剧增加,房地产业火爆,低端制造业继续扩张导致产能过剩;

1992年以来投资潮基本是投资-过热-降温-危机这样循环的。从而导致产能过剩、高房价、资源浪费货币超发等投资潮副作用明显。这样,消费侧三驾马车都出了问题。

 

3.中国的环境条件要求供给侧改革:

第一,发展对资源环境的新压力与人民群众对改善生存环境的新要求之间矛盾空前。2015年中国GDP达到近69万亿元。经济的增长对资源环境构成的压力远非昔日可比 。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回应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第二,老龄化社会过快来临2014年,中国老龄人口已达总人口的15%,达到2.1亿人口,大大超过传统老龄社会10%的标准;同期,日本老龄人口比重25%;德国21%。印度:8%。劳动年龄人口绝对减少,依靠社会赡养人口绝对增多。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提高劳动生产率迫在眉睫。

第三,产业转移浪潮的倒逼效果:第一次产业转移发生在20 世纪50 年代,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联邦德国等地区转移;第二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发生在20 世纪60-70 年代,日、德向亚洲四小龙转移轻工、纺织和机电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发生在20 世纪80 年代以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继续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般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一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中国向越南、缅甸、印度劳动力和资源等更低廉的新兴发展中国家转移,二由中国沿海地区向中国中西部地区转移,三是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引导下回流。

 

4.五中全会指出了供给侧改革的方向: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建议》通篇体现了更加注重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的思想,而经济结构性改革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在工作方针上要坚持持久战,在战术上要打好歼灭战,而且必须马上行动起来。

 

六、供给侧改革是否有先例?

1.凯恩斯主义和里根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建立在凯恩斯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凯恩斯主义是需求侧,从产品角度看问题。

里根经济学,里根总统执政期间实行的经济政策,削减政府预算以减少社会福利开支,控制货币供给量以降低通货膨胀,减少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以刺激投资,放宽企业管理规章条例以减少生产成本。里根经济学是供给侧从要素角度看问题。

 

2.为什么任志强说要炸楼?

任志强:以全国房地产一年近13亿平方米的销售面积来看,接近7亿平方米的库存并不算多。但问题在于,这其中有大量库存属于很难消化的部分。换句话说,只能炸掉,不会因为任何政策而消化掉。”“供给学派市场出清是指:在市场调节供给和需求的过程中,市场机制能够自动地消除超额供给(供给大于需求)或超额需求(供给小于需求),市场在短期内自发地趋于供给等于需求的均衡状态。让市场出清不是对危机的否定,而是对危机的顺从和认可。

 

3.全面理解习近平的讲话:

习近平: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扩大有效需求仍然被置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中;

不能把投资简单地等同于过剩产能;

供给侧改革要谨防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七、供给侧改革如何落实?

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中明确指出,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功能健全的股票市场。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称之为推动经济结构改革的四个歼灭战

如何打赢这四个歼灭战?供给侧改革必须在劳动力、资本、创新、政府四条战线上推进。

 

1.供给侧改革如何优化劳动力配置?

放开生育政策,补充人口红利,截至2014 年底,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12 亿,占总人口的15.5%

户籍制度改革,化解地产库存,城镇现在约有7.5亿常住人口,其中2.5 亿左右的人没能在城镇落户,2.7 亿农民工,买房比例仅1%

服务业大发展,缓解就业压力,第三产业每增长1 个百分点能创造约100 万个就业岗位,比工业多50 万左右。

促扶贫重教育,提升人力资本,2014 年现价脱贫标准为2800 元,全国还有7017 万农村贫困人口。《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2.供给侧改革如何优化土地和资本配置?

第一,土地制度改革,加速确权流转;

第二、降低资源、税负、人力、利息等四大成本,改善资本回报;

第三、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资本效率。

 

3.供给侧改革如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指扣除各类要素(如资本、劳动等)投入的贡献后,所不能解释的产出,而正是这不能解释的全要素生产率才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源泉有两个,一是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二是技术的进步。融资体制改革,提升创新意愿。

国务院:一是推进产学研结合,从而提高创新成果工业转化率。二是为创业企业提供更为便利的资金支持,譬如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三是实施针对创新型企业的税收优惠和费用减免,譬如研发费用抵税等。鼓励两众两创,提升创新转化。

 

4.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推动科技创新:在智能制造、数字机器人、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物联网、新材料等领域领域取得突破;

生产组织方式创新:满足消费市场的需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小型化、个性化生产;

商业模式创新:依托互联网技术,推进互联网+的应用,打造新的商业竞争模式,如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旅游等;

统筹国内国外创新资源:融入产业转移的大浪潮,不能闭门造车,关起门来搞创新,以更为开阔的胸怀,虚心学习创新经验。

 

5.创新推进制造业强国战略;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

创新推进制造业强国战略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

发达国家服务业达到70%,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近6成。从吸纳就业、刺激消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角度,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

 

6.政府自身如何落实供给侧改革?

改革行政体制,降低制度成本;推进国企改革,实现强强联合。

 

八、结论

一、从供给端来说,就是针对企业自身的改革。这一方面主要就是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的预期和信心。具体的改革举措有化解产能过剩、减轻企业税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简放政权助力创业创新等。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政策手段帮助企业应对目前的局面。

二、淘汰僵化竞争力不强的,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业和新产品,优化产业结构,使供给端变得更有活力具有多样性。

三、供给侧改革为主,“三驾马车”为辅,从源头上缓解目前的局面,继续推动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

 

 

1.供给侧改革如何影响经济结构?

2.里根经济学的成功与中国改革开放:

中国改革开放助推了里根经济学的成功

1979年中美贸易总额为24.51亿美元,其中对美出口5.95亿美元,自美进口1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近1.5倍。1991年,中美贸易总额扩大到142.02亿美元,其中对美出口61.94亿美元,自美进口80.08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5.8%。对深陷“滞涨”困境的美国经济而言,中国的改革开放具有纾难解困的作用:

1)中国的改革开放为美国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使得美国的过剩资本、过剩产能以及过剩技术有了新出路,而无需通过市场出清来强制“炸掉”。

2)与此同时,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为美国生产出了更为经济适用的生活消费品,有效地释放了通胀的压力。

 

3.一带一路:作为需求端托住中国经济:

一带一路的主要投资方向,“一带一路”区域沿线高度重合的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建筑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复合增速有望达7.7%,未来成长空间巨大。初步统计“一带一路”将涉及64个国家约900个项目、投资金额逾8000亿美元。

投资的同时也拉动了出口:投资在中亚和东南亚,避免了国内投资的各种副作用,投资的同时也促进了出口;

一带一路完美地解决了中国经济的两大过剩:投资过剩和出口过剩,至少使中国经济持续繁荣10~20年。美国的TPPTTIP都将被化解于无形,甚至被完全搞残。

 

4.供给侧改革能给你带来哪些红包:

 

 

供给侧改革通过消化过剩产能、减税、简政放权三个着力点,优化发展环境释放红利。

最后的讨论互动环节郭松民老师和李桦老师就员工们提到的去产能、市场经济风险、农村问题、环境保护等问题一一做了详细的解答,进一步加强了员工对国家宏观政策、发展及现存问题的把握和理解。此次专家讲坛得到了全体员工的一致好评。


责任编辑:高天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