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11月7日在新加坡会面,踏出了自1949年以来两岸高层政治互动往来的历史性一步。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表示,两岸关系发展离不开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两岸领导人在会面中重申并强化“九二共识”,并进一步达成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一共识,为“会面常态化”奠定了基础,也设定了“门槛”。 ■香港文汇报特派记者 林舒婕 新加坡报道
“两岸的问题我说了很多,不过这个话题,依然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星期天的上午,郑永年如约在国立大学Tower Block六楼的办公室里等待与记者的访谈。“这几天真的很忙,刚去了一趟中国。”他一边收拾桌上的材料一边说道。不过7日这天,他还是静下心来,看完了“习马会”的相关资料。
“九二共识”为会面常态化前提
在郑永年看来,习近平过去两年多来对台湾问题、两岸关系的公开讲话,就已经表明,作为领导人,他希望在两岸关系问题上有所作为,找到突破点。不过这需要两岸双方具有共识基础。“如果台湾方面,马英九是陈水扁式的领导人,那么就不会有这个会面。”郑永年谈到,“习马会”开创了一种带条件的可能性,会面平台已经搭建起来。但是能不能用,也就是“是否能够常态化”则是有条件的。“以后的台湾领导人,无论是国民党的也好,民进党的也好,‘九二共识’都是一个基础,没有这个共识基础,会面就不存在。”
他进一步谈到,两岸关系从江泽民时代,开启了以“汪辜会谈”为代表的民间交流;到了胡锦涛时代,开启了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民党的党际交流,现在两岸又开启了领导人层面的交流,是飞越式的发展,会对未来的两岸产生很大的影响。
“台湾意识”之上须有中华意识
在迄今为止的两岸进程中,民进党始终是“局外人”。“尽管目前很明显的情况是,民进党可能会再次‘执政’,但是大陆不会与一个‘台独’政党探讨两岸问题。”郑永年认为,这些年来,台湾岛内的“台湾意识”一直在强化。“和而不同是可以的,但是‘台湾意识’并不简单等于‘台湾独立’。”他举例说,如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陈水扁企图通过政治方式塑造出一个新的“民族”,混淆认同问题,实际上是非常愚蠢(stupid)的。台湾有些政治人物,不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没有看清楚,台湾意识是可以存在的,但是在此之上不能没有“中华”或者是“中国”的意识。这也对两岸和两岸领导人提出挑战。认同感是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无法强加于任何人,只能来自于“软”的方法。“台湾岛内对于‘九二共识’的认同,正是大陆多年来采取‘软方法’的结果。”郑永年指出,从长远来看,“中华认同”或者“中国认同”,也都会来自大陆对台的“软”政策。
在领导人的层面,郑永年较为担忧台湾岛内的走向。他认为,执政者不能要求一般民众对所有问题都有所了解,在台湾,同样无法要求每一个台湾人对大陆都有了解。执政者、精英们应当有意识地引导民意,而不是被选票化的民意“绑架”。“民意千千万,其中真正有价值(value)、可以作为参考的有多少?作为执政者打算跟着哪一个民意走?执政者需要做的是作出决定并引导,而不是被民意幻化的选票牵着走。”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