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的丝绸之路早已经超越中国的理念和经济文化范畴,成为美国的全球化战略一直耿耿于怀的路线图,也是苏联以及俄罗斯打造世界性影响力所关注的地缘政治、军事、经济及其资源配置板块。近代史上,习近平是第一个站在中国政府的立场,第一次系统化提出来中国特色的“一带一路”战略,把中国走向世界的影响力定位在和平崛起的坐标系上。这样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合起来称为“一带一路战略”,在2016年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下,应该说中国经济锻炼内功的紧迫性,要比急于求成的外部扩展更重要。尤其是中国大陆的民营企业家,对“一带一路”战略近期和中长期的风险认识不足,没办法把握的不确定性因素非常多。本文重点结合“一带一路”战略谈一下目前的企业项目可操作性困难和风险。
1、“一带一路”战略的成就还在国家层面而没到民营企业层面
我们首先回顾一下“一带一路”战略的整个过程,现在所有的各个方面成果,都比较突出的在国家外交层面,可操作性的项目都是国有企业当中的中央部委级别那些大型企业在做,通常是世界五百强企业、全中国五百强企业,而不是中小型企业,更不是民营企业。
第一,“一带一路”战略仅限于中央领导人的国家高层互访频繁,取得众多共识。观察过去两年的“一带一路”战略性活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总理李克强先后出访了14个国家和18个国家,这个数字都是公开的。而且在中国外交部主导下,中国同30多个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的表态协议,目前表态支持的有上百个国家。有人在追问“一带一路”到底是多少个国家,64个还是65个,这并不重要,正规的表态是开放的,谁愿意进就进了。
第二,“一带一路”战略是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项目入手,国家投资签约进展顺利,中小企业基本上都是旁观者,没有走向世界参与“一带一路”战略性行动。中国政府原来设定的“一带一路”战略六大走廊,除了孟(孟加拉国)中(中国)缅(缅甸)印(印度)进展慢一些而外,其他五个通道的推进比较乐观。 因为,孟中缅印通道是等着东南亚通道开通了以后,自然就拐过去了。其中,包括中俄2014年油气管道,已经开始启动工作了,中缅的一个油气管道去年也开通了,中俄现在正在洽商西线的一个油气管道,但因为价格问题比较复杂一些,这是中国面对不规范的国际化市场一种长期性挑战。还有国家电网公司,同周边至少签署了10个输电协议,特别是从俄罗斯、蒙古、印尼等地进来的都已经签了,关键是这些国家的契约诚信度有问题。铁路方面比较突出的,大家知道最早的欧亚大陆桥是欧洲一直通到连云港的,现在连云港和哈萨克斯坦重新签署的一个对接的物流中心也已经建成,却是经济效益不太好,民营企业基本上不敢大踏步进入。现在这条线上反而是韩国、日本的有些货物在盈利,要比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中国大陆企业的竞争力强大,值得我们反思自己的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适应性,反思欧亚大陆桥沿线国家对于中国大陆的认同度。想一想,日本、韩国的商品物流也从中国大陆的铁路线发往欧洲,为什么能够超过我们中国人的企业经济效益?他们的企业管理水平高,克服了劳动保障和工资等等成本更高的困难,说明了中国大陆的企业和法治都落后于人,应该下功夫升级换代。更重要的是,全世界不仅仅只有中国大陆的政府在搞丝绸之路经济带,俄罗斯、美国等等都在搞,围绕着欧亚大陆桥的铁路线,中国特色的陇海线、兰新线和北疆铁路这条线的商业化竞争力比较弱,打不过北线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欧亚大陆桥,因为他们那边的价钱比较低,我们中国大陆这方面的费用等问题正在讨论。
还有国内外媒体议论纷纷的中国大陆在非洲投资项目,例如企业家讨论比较多的工程项目,像肯尼亚的蒙巴萨内罗毕铁路,也在洽商。匈塞铁路,雅万铁路,就是雅加达到万隆的铁路现在还有点扯皮,包括越南的高铁,中国进去的这条线也在推动。印尼有一个庞大的海上岛屿连接的高速公路,还有泰国的公路建设项目。这些铁路外界报道的都比较多,轰轰烈烈的中国又签约了或者又建了哪个铁路、高速公路,但实际上很多在接洽、商谈过程中,没有最终签字。比如雅万铁路,说是动工了,但后来又说没有开工证,很麻烦。总体来看,项目推进量还是比较大的,涉及的金额加起来也有几千亿。
第三,“一带一路”战略是规模化投资的导向,中国大陆企业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力,进行“一带一路”战略的境外产业园区建设,有一些民营企业也已经进入了。但是,前景不容乐观,例如中国的民营企业家首富王健林,以大连万达集团的房地产雄厚实力2014年斥资2.65亿欧元(约22亿元人民币),在西班牙马德里广场收购了“西班牙大厦”项目。当时万达集团承诺重建将重振这个地区,并产生3400个工作岗位,当时西班牙执政的人民党马德里政府为促成项目,故意让地方历史遗产委员将西班牙大厦的历史保护级别从二级,下调至三级。在此后,西班牙经历了政府换届选举,马德里原来的执政党下台,新上任的市长要求对上一任政府批准的建筑项目进行重新监管,当中包括对前任市长给王健林的承诺一概不予承认。就在万达集团准备拆除重建时,一位名叫何塞·比拉罗波思的马德里市民,联合了近7万名马德里当地群众一起向政府联名抵制万达集团对西班牙大厦的拆除重建计划。此后,该项目的工作陷入停滞。
这种情况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中国大陆企业的国际化道路还很漫长。中央政府商务部公布的境外产业园名单里面,涉及到“一带一路”战略的一共77个园区,其中涉及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的35个,涉及到“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的42个。最早有商务部推动的境外加工合作园区,埃及的是很早就起动了,包括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的项目,很多都是很早启动的,中蒙是刚启动的,中巴的是早就启动了。这里面,有一些是企业在行动,例如中巴的经济合作是中国青岛市海尔集团在撑着,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的经济合作主角是湖南省红豆集团在撑着,中国在埃及的经济开发事业是天津一个企业在撑着,包括迪拜在内的阿拉伯国家也是中国大陆企业比较活跃,温州炒房团就是典型。总的来说,“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项目现在进展不是很均匀,有的可能已经出来效益了,有的还在磨合,难度比较大,需要企业审慎把握进入和发展的过程。
第四,“一带一路”战略在表面上是融资平台建设的发展最为迅速,实际上的可操作性层面还是让民营企业家高不可攀。亚投行和丝路基金都已经正式启动,仅仅是首先致力于国有企业,还没有民营企业的对接政策法律。特别是这种国际化的融资平台下一步的发展面临着挑战,或许是亚投行的融资能力、发行信贷能力和债券能力令人担忧,它决定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速度,尽管亚投行的金立群行长公开说亚投行并不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投资银行。如果亚投行没有能力,靠现在丝绸之路基金会400亿资金,就干不了什么改变局面的大事业。中国大陆政治家提出来“一带一路”战略以后的可操作性选择,不宜局限于政府及其国有企业,而是应当立稳了企业家(国有企业管理层并不是中国大陆承认的企业家,这些管理国有企业的人才还没有与资本形成命运共同体)的脚跟以后,通过金融界发行债券和扩大融资规模、国际银团合作来发挥作用。这方面,习近平在国际上提出来中国和其他国家结成“命运共同体”的设想,本身就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共同发展“价值观”,就是中国大陆把“一带一路战略”变成为“中国梦”的具体实现路线图,变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理想和共同利益。
2、“一带一路”战略的举步维艰状态发人深省
好大喜功是中国特色的心理与社会文化,两年多来“一带一路”战略的新闻报道都说的全部是好消息,隐蔽了许许多多的不利因素。因为,这期间是“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一个倡议和刚刚起步的政治、外交策略,谈到风险比较多就有点淡化它了,所以要撑下去。但现在千百万人都觉得整个面子上的工程进展的差不多了,宣传和大家呼应的程度差不多了,项目也在具体化的推进,但现在潜在的风险至少是上升的,而且将来的困难也会不少。因此,这些对于企业家投资来说的风险性,作为旁观者,或者说作为不承担个人赔钱责任的官员来说,看“一带一路”战略的问题不大,关键是身陷其中的很多承担项目的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就必须要审慎把握这些商业化的风险了。
第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带来了新的不利因素,中国大陆政府的国际影响力很难保障企业的境外投资安全性。“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形势越来越波谲云诡,也是现在影响人们预期心理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美国形势变化是一条主线,如果大家要研究世界经济和把握“一带一路”战略的全球风险,还是要重点关注美国。美国经济的变化情况现在指标也不是很稳定,但总体还是向好的,刚报出来的2015年四季度增长速度数据在调整后是1%,三季度是2%,二季度是3。9%,2016年一季度是0.7还是0.6%,合起来大数可以算2%左右。经济方面,有些微妙的指标由于石油价格跌破30美元以后,美国一些页岩油的生产面临一些问题。而且,企业债也很严重,美国去杠杆的过程走得比较顺。这方面的技术性难度,在于美联储在驾驭汇率和引导金融市场上,最典型的要让大家观察美元指数。美元指数上到100的时候,当然这次也突破100了,过了100.03,但很快要回调到94、93,上次石油跌到25的时候,它那个就下来了。年初经济学家对它的看法就有不确定,下到94点多,现在又回到98点多,这是它的一个循环周期,而且这个周期恐怕在未来一年内至少还要走一轮。对此,经济学家提倡人们回头看的时候关注历史性信息记录,应该记得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当时经济学家就分析美元操纵肯定是最娴熟、玩得最到位的“强势政府”,它当时是从84、85回落到72、73,它在10个指标点位间来回波动,在驾驭这个过程中摆脱了很多问题,包括去杠杆、减少债务、通过资产市场运作缓解了它很大的压力。问题是美国重新回归制造业大国、强国地位,让现在的美联储压力也很大,包括美国国债资产的很多压力集中在它那儿,包括企业债风险压力也很大。所以,经济学家一致认为美国经济、美联储政策变化和美元的变化应该是企业家、投资人的第一关注重点,对于经济人把握全球经济风险至关重要。对于中国大陆的企业家缺乏经济学知识的情况,即便是企业家有时候看不懂石油和黄金,但看准了美国,那些也会有一个更加确定的判断。
第二,“一带一路”战略的项目选择和施工安排,在境外存在着多重困难。中国企业走出去进展很顺利,去年1200亿投资,增长14%点多,还是很高的。放眼世界,去年全球FDI流量也比较大,接近增长30%多,这个量也不小。并且,全球整个兼并收购增长达到30%多,大幅度上升,中国在这里面也是一个积极的扮演者,通过美欧的兼并收购做的动作也是比较大的。例如,中国的大连万达集团十亿元以上投资额项目就有七八个,由此可见投资数量还是走得比较快,后遗症是质量低(经济效益不尽人意)。在这里,现在的国际资本市场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过去国际融资贷款成本比较低,如今虽然没有发生成本大幅度上升的情况,可是也开始往上浮了。如果美元加息,它自然就会上去,升上去以后,企业债的偿还压力就不可避免的比较大了。去年资本外流有一块是企业提前还款的一些支出,这也是正常的,它能把握机会提前还款是好事,所以这是一个风险。
从中国大陆的“一带一路”重大项目看,表面上项目排得不少,客观上许许多多项目都是轻飘飘的没有落地,现在要特别慎重。“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化还有一个问题,包括日本,整个基础设施建设,如果在中亚地区推进的话,难度很大。大家知道当地的地形、地貌不利于高铁和公路,比较困难,成本比较高。中亚地区国民经济相对比较困难,传统上隶属于苏联经济体系,今天一样的依赖于俄罗斯的经济文化和军事、外交之类机制,它的配合程度和配套能力比较弱,经济学家估计中国大陆政府和企业进入中亚地区国家的市场难度比较大。再加上,中亚地区的国家距离市场经济格局还有一段路要走,对于中国大陆的政府经济主导型模式,更多的是看“中国与俄罗斯、美国等等的多国角力演义”状态,势利的选择性产生了太多太多的变数。相对来说,中国大陆的“一带一路战略”比较容易开拓市场的地域,应该是东南亚地区那些国家,决定了中国大陆的西部大开发事业发展现实,明显的不如西南开发的经济发展效果好。中国大陆的“一带一路战略”在“东盟国家贸易区”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大发展。因为中国大陆西南地区对接东南亚国家的时候,相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比较好,所以相对而言中越、中老、泰国、雅万铁路进展比较顺利。但现在碰到了一个搅局者--日本,日本派了一千亿美元作为海外援助贷款,其实也是支持企业参与竞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这对我们的干扰比较大,而且有点不惜血本的感觉。所以在几个项目上,目前中国大陆投资者虽然都是胜出,但是估计成本肯定是要上升的。由于不降低价格就拿不下来,属于恶性竞争力或者说恶性循环。而且,现在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有些合作方在泰国建,泰国趁机敲你,你还得降,要不然没法签。中国特色的“一带一路”战略就是委曲求全,吃力不讨好,为了抢项目有可能会付出的代价更多。境外工程更低的报价,对企业来说就是更高的成本。因此,“一带一路”战略的可操作性项目难度在上升。当然,这个困难在政治家努力下还好克服,但企业要特别注意一下前期竞争的铺垫,如果(境外的当地政府)确实要干,中国的企业家就上。如果境外的当地政府都心怀不稳定,就像墨西哥的项目,他们政治家你争我夺的搞竞选矛盾斗争,对于中国企业家的投资项目都可干可不干了,新政府上来要推进的时候也是飘忽不定,到执政党在此以后一看自己搞了两年都没有定下来,第三年再搞上去也要换届。所以,境外的当地政府就没有兴趣了,这些风险也是中国大陆的企业家投资“一带一路战略性项目”必须要把握的风险。
第三,“一带一路”战略的资金缺口仍然比较大,需要 “一带一路”战略沿线的有关国家共同投入,不能是中国大陆政府和企业大包大揽。中国大陆的政府与企业之间并没有很好的信息共享通道,尤其是民营企业不掌握具体的资金缺口。目前,仅仅是从亚投行和丝路基金这些钱来看,肯定无法覆盖现在说到的这么多项目。将来需要两个突破,一是项目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要有配套,配套资金、配套政策、提供拆迁、土地的这些。这就是国际化的认同,是中国大陆政府和企业的弱项。所以,势单力薄的中国大陆民营企业一定要取得境外政府、企业家的配合。另外,中国大陆的企业将来要擅长于在国际金融市场中融资,形成自己的资金链。
第四,“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困难,亚投行的合伙出资国家避险情绪上升,中国大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不可能获得支持的优先权。本来,中国大陆的企业就融资难度上升,资本波动太快,资本市场的流动和波动、操纵、高频、高额这些东西瞬间变化就很快。因此,企业如果没有一点金融风险驾驭能力,没有一点操作国际化金融市场的能力,在“一带一路”战略面前很容易被别的国家玩掉,至少是亏损的。所以,这方面对中国大陆的企业来说,不碰是不行的,躲不开。但是要碰,至少要了解很多技术性的变化和波动,这也是风险比较大的。现在的避险情绪比较重,大家都摸不清楚,石油又回到35了,会不会跌回30呢?谁也说不准。黄金又突破1230,是向上还是向下,不确定性太重。不确定的情况下,在信息、各种小道消息的传播下很容易就追过去了。就像我们开车,大家都不知道前面的路在何方,他说可能在右边,你就往右边走了,结果是不一定正确。这种不确定的情况,有的时候很明显。那么,怎样提高我们的驾驭能力呢?需要中国大陆的政府和企业把自己国际化的竞争力升级换代,这是很关键的必要条件。
第五,中国特色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地缘政治矛盾日趋复杂,大国竞争激烈,小国家投机取巧,给中国大陆一个又一个险境和陷阱。地缘政治现在确实各地都不太安宁,美国版本的丝绸之路战略有一群仆从国家,日本、韩国、越南以及美国的TPP贸易机制,加剧了大国竞争,恶化了中国大陆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平衡所需要周边环境,地缘冲突在不断的上升。这是在实实在在的破坏中国大陆“一带一路”战略的可行性,是致命性的阻挠中国大陆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3、中国大陆的“一带一路”战略劈波斩浪对策
中国大陆开发“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在经过两年多的酝酿后,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展示大国气象的“新名片”。习近平主席曾说,“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自从“一带一路”构想提出来以后,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主动表达共建“一带一路”的诚意。目前,已经有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的倡议,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建设虽然可以说是政治外交硕果累累,仍然是经济上赚钱的效益太少太少了。
第一,中国特色的“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国际化的思想文化认同,作为开路先锋,而不是“拜金主义”的钱为军、金作马,以土豪劣绅的姿态,去砸钱。中国大陆的企业要往前走,而且要铺垫好,关键是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的“人心齐泰山移”,达成共识。否则,就是肉包子打狗有来无回,就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特色的“一带一路”战略在可操作性层面,最大的软肋。
第二,“一带一路”战略的金融机构作用力被言过其实,仍然需要加快普及人民币在沿线国家的使用。现在30多个国家签署了互换人民币的协定,但沿线国家没有全覆盖,可以加大一些力度。眼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继续扩大对“一带一路”金融方面的支持,同时下定决心依法治理金融投资。这方面,取决于整个国内经济发展实力,取决于中国大陆的金融体制改革开放成就。
第三,“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固本,首先做好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以健康的经济体去国际上依靠优势的竞争力取胜。例如,亚投行的体制创新是否拥有改革开放中国大陆金融体制的作用力?乃是充分发挥好亚投行及丝路基金作用的前提条件,需要全方位的优化中国大陆的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联性。还有,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如何顺利起步?做两个成功的示范项目增强大家的信任,进一步扩大融资,学会和国际大财团和机构的合作。因为国际新的融资太普遍,一个订单、一个大工程肯定是几家合伙做的,分担风险,保险公司融资也是一种最普遍的做法。
第四,“一带一路”战略的第一要务是高科技、高附加值、低成本、风险性管控与风险投资相结合的,没有片面的继续探讨国际多渠道融资的可能性。探讨多渠道融资,和国际大金融机构合作,必须拥有制定游戏规则的参与权。在风险高发期,合作的难度其实是上升的。
第五,“一带一路”战略需要调动发挥保险公司参与的积极作用,提升中国大陆保险公司的国际化竞争力与国内外诚信建设。国内也在探讨保险公司怎样介入“一带一路”项目的方式方法?不要做常规的保险,要发现一些新的险种。保险业怎样为实体经济创新企业保驾护航?你去投入和签约,最后项目几年完成,中间遇到什么风险,能不能做一些单项担保?等等,收一些保费,保险公司也合适,企业也合适,这还是有必要推一下的,现在正在推进这些事,关键是中国特色的商业化诚信制度与法律保障跟不上,司法机关的执法水平太低,公平正义仰赖于官本位,商业纠纷民事诉讼当中的假冒伪劣证据满天飞。
第六,“一带一路”战略偏重于稳健地推动重大项目,加大产业园区的投入力度。这是一种“官本位”的政绩工程思维定式,祸患无穷。本来,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该是贸易投资在先,中间遇到什么问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缺路修路、缺电厂配套电厂,这样就比较顺。现在中国特色的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在先,变成投入在先,这样的难度在全球经济稳定发展快速增长的时候比较顺,现在的压力显然比较大。当然,并不是说应该放弃投资大项目,而是要把控风险,尤其是把控重大项目的风险,适当加大投入产业合作力度,缓解目前的压力。要不然的话,推进过程中万一有几个大项目受阻遇到困难,将会造成很大的压力,不利于推进。
第七,“一带一路”战略应该充分认识到文化产业的先行官积极作用,看清楚精神文化传播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人民的大融合,才能够建立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长期友好关系,形成中国大陆企业国际化的良性循环。现在,教育、文化、体育、艺术以及宗教信仰、饮食民俗、影视网络等等生活化、民间化的“一带一路”战略还没有形成小气候,让国家级的“一带一路”战略变成了“官本位”的独角戏,显得捉襟见肘,很不协调。只有全民动员,人民群众能够自由自在的独立自主参与“一带一路”战略,才能够让“一带一路”战略拥有源源不断的强大生命力,才会有势不可挡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形成“一带一路”战略的穿透力。这方面,公私合营、官民携手的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国际投资洽谈会及其丝绸之路高峰论坛,就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创新,值得我们积极参与,高度重视。
第八,中国大陆的旅游业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把国外、境外的游客拉到中国大陆的消费市场,应该是最好的赚钱方式。关键是严刑峻法解决好商家欺负游客的行为,这是中国大陆的服务质量比较差问题,普遍性和严重性一直是政府的官商勾结造成了后遗症。对此,痛下决心处理工商局官员串通商家坑害消费者的事件,非常重要。这方面,通过文化产业提升旅游景区的竞争力,实现旅游景区的升级换代。因为,每一个旅游景区都是至少有一个故事才能够脱颖而出的,决定了文化乃是旅游景区的灵魂。如何表达文化、传播文化,让文化与旅游景区水乳交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产业课题。相应的旅游景区文化产业利益分配,也要把国家旅游局长李金早所说的“景区公司与周围老百姓接待服务配套提高”工作做好,叫做“全域旅游”,让公司加农户(农家乐)以及居民接待室的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作者是中国光彩集团副总裁、教授;此为原创,转载请注明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昆仑策网: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