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史料 > 阅读信息
刘林林:为建设四川这座钢城,解放军一个师在大山深处拓荒八年
点击:  作者:刘林林    来源:基建工程兵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2-16 12:04:42

 

基建工程兵第一支队修建四川江油长城钢厂

 

基建工程兵只存在了16年,留下的资料很少,尤其是第一支队的资料。我用照片拍摄,用软件把字体放到电脑上,有很多字上不来,硬是靠对照原书打字补了上来。主要是让大家,尤其是原第一支队的老同志看到这篇文章。我1970年参军就在基建工程兵一支队服役,所以我现在还在怀念我当兵的生涯。——太原刘林林

 

长城钢厂(简称长钢”)20世纪60年代国家进行大规模三线建设期间的重点项目之一,是基建工程兵第1支队组建后承担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工程建设项目。该厂是冶金工业部直属,以生产优质合金钢和高温合金钢为主的特殊钢厂,位于四川省江油县,下属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分厂和机电厂、运输部、修建部及技工学校8个二级单位。第一、第三、第四分厂均为从冶炼到成材,具有配套生产线的生产厂;第二分厂是管、带、丝的成材厂。

 

长城钢厂始建于1965年。由冶金工业部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承建。19668,以第四冶金建设公司为主组建的基建工程第一支队成立后,全支队5个大队和汽车、修理、机械区队,继续承担长城钢的建设任务。

 

第一支队在长城钢厂施工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但第一支队党委努力克服困难,始终坚持施工,较好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建设任务。由于长钢建设全局上受到文化大革命等因素的影响,出现设备、材料供应不足,设计不及时等问题,各分厂建设不同程度地推迟完工。

在长钢施工期间,第一支队不仅承担了国家经济建设者的责任.,还自觉地担负起国家财产保卫者的义务。1967,1968,社会上因造反夺权导致武斗和打、砸、抢盛行,为防止打、砸、抢分子进入停产的厂区破坏生产设施和正在施工的建筑成品,,第一支队主动承担起保护责任,在近两年时间里派出3个连队的兵力,昼夜警卫全面停产的第一、第二外厂。同时,还派出若干小分队,定岗、定人、定责,对长城钢厂4个外厂厂区内外的建筑物、构筑物、各种管网等设施实行重点保护,保证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长城钢厂第一分厂的建设

 

长城钢厂第一分厂是一个从冶炼到轧制成材的特殊钢生产分厂,位于江油县中坝地区。第一分厂主要生产不锈钢、耐热钢、滚珠钢、弹簧钢、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高速工具钢等9大类钢种产品。主要产品有热轧型材、锻材、棒材、冷轧()无缝管等。第一分厂有炼钢、锻钢、轧钢、钢管4个主要生产车间,以及动力、检修、废钢3个辅助生产车间等。其中炼钢车间主要冶炼殊钢,由电弧炉车间、特殊炼钢车间和机修工段三大部分组成间建筑面积2.8万余平方米,有生产设备211台。第一分厂于年初在原江油钢铁厂的旧址上动工建设。当年12月特冶车间建成试产,从此形成边生产边建设边移交的局面。组建基建工程兵后,由队第5大队继续承担第一分厂的土建工程施工,机电安装由第四大队负责。部队除承担了第一分厂厂房建设外,安装的主要设5吨电弧炉、真空感应炉、真空自耗炉、非真空感应炉、106吨及3吨锻锤、500/300轧钢厂、冷轧冷拔厂、氧气站、氢涡气站、电渣炉等。

 

19661018日、1115,炼钢车间4号电弧炉(3)2号电弧炉(5)外别投产,当年产钢3592吨。196715,锻钢车间、轧钢车间分别建成投产,试轧出钢材267吨。1969电弧炉(5)投产,19707月钢管车间正式投产,111日炼钢车间3号电弧炉(3)投产。至1970年底,1支队承建的第一分厂,主车间除了极薄壁钢管车间部分设备未到不能试车外,其余全部交付生产。

 

长城钢厂第二分厂的建设

 

第二分厂为钢材加工生产分厂,位于江油县厚坝镇。第二分厂主要生产高频焊管、镀锌管、冷轧钢带、钢丝,共计4大类40余个钢种1200多种规格产品。19651月动工建设,同年12月建成第一个车间--热带车间。同月,焊管车间建成投产。19662,冷带车间建成投产。成立基建工程兵后,以第一支队第一大队为主继续承担第二分厂的土建工程任务,设备安装由第4大队负责。

 

19664,开坯车间开始筹建。车间建筑面积6327平方米,,主要生产设备有:400毫米三架横列式轧机1,300毫米三架横列式轧机1,30吨推钢机2,摩擦式顶钢机1,80吨热剪机1,2.5x3平方米连续式加热炉一座,8x12平万米、6x12平方米冷床各1座等。196710月设备安装完成,开空载试车。1968年又将主体厂房整体升高1米后正式投产。之后以第1大队为主,还承担了第二分厂新增项目--管接头车间,1968年基本建成。1969年又扩建了机械化造型生产流水线。

 

长城钢厂第三分厂的建设

 

长城钢厂第三分厂是位于江油县山区含增乡境内,以生产高温合金为重点,兼生产特殊钢和优质碳素钢;研究试制现代科学技术所需的新合金材料。产品主要有薄板、型材、饼材和环代科,国新合金材料的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该分厂四周群山环抱,;厂房就建设在山脚下。部队施工条件十分艰苦,居住需要自己搭帐篷,,或者上山砍竹子盖简易席棚房子,洗、饮用要到山涧井坑中用盆端。196610,第三分厂开始建设,由基建支队第三大队承担土建施工任务,机电安装由第4大队施工。

 

第三分厂有从多个国家引进的先进设备,在国内同行业中属于一流水平。有冶金部重点控制的生产设备和冶金部一般控制生产备数十台()。基建工程兵承担建设安装的主要设备有: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进口的200千瓦电子轰击炉和1200千瓦电子轰击炉各一座,日本进口的带工业电视的2吨真空自耗炉一座,英国进口的3000磅连续式真空炉一座,日本进口的非真空感应炉两座、电渣炉一座,以及200吨快锻机、500/300轧钢机、1200M/M冷热轧钢属于煤气发生站等等

 

196610月炼钢车间开工建设,19696,3吨电弧炉建成,19708月投产。19709,3000磅真空感应炉及空感应炉,2.5吨电渣炉建成。至19729,3-5吨非真空感应炉、1.36吨半连续式真空感应炉、7吨真空自耗炉相继投入生产轧钢车间于19671月开工建设。19709,基建工程兵完该车间建设交付生产。热轧薄板车间是19674月开工建设,197011月建成,交付生产。锻钢车间于19681月开工。1970年年10,3吨汽锤安装完成,,并交付使用至197220009月吨快锻主机已安装完成。正在安装高压泵润滑油管路及高压泵和电气控制设备安装清洗调试期间,,1支队接受新的任务,奉命撤离长城钢厂,,2000吨快锻的机电安装收尾工程交付第五公司继续施工。

 

在第三分厂的建设中,第四大队克服兵员新、技术力量不足等困难,努力完成各项任务。第三分厂1200千瓦电子轰击炉,是中国引进该型设备中的第一台。1970年第四大队13中队担负了安装轰击炉的任务,,连队85%以上是人伍不到一年的新战士,安装如此高精尖的设备,难度较大。广大指战员在技术人员带领下认真研究、最终攻克了这个庞然大物。1972年第一季度,1200千瓦电子轰击:炉进行了无负荷试车和技术竣工。在设备安装中,4大队处理设备上存在的问题,千方百计完成安装任务。500千瓦真空感应炉,原系太原冶炼厂使用过的搬迁设备,变形较为严重。19729月部队基本安装完成后,又对其进行清洗和设备变料真空大阀门变形处理,上料真空大阀门变形一个毫米之多,炉子真空室大盖子误差10毫米经过指战员反复调试,1972年底基本处理完毕,具备了抽真空的条件。

 

长城钢厂第四分厂的建设

 

长城钢厂第四分厂是从冶炼到轧制成材,具有配套生产线的特钢生产分厂,位于江油县武都地区。第四分厂共有6个主体车间,22个辅助设施以及矿山工程,工业建筑面积19.6万多平方米,施工总面积19.2万多平方米,设备安装量2.6万吨196610,由第一支队第一、第四大队动工兴建。由于"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干扰,建设施工进度迟缓,1970,长城钢厂第一、第二、第三分厂的生产性建设基本结束,第一支队将主要施工力量集中会战第四分厂。至19727,完成了总施工面积的99%,安装设备93.7%,形成从炼钢到轧钢生产能力,并向国家交付产品。

 

825轧机车间。1969年动工建设。土建施工中,最艰苦、最难啃的硬骨头是该车间的初轧工程。仅3150吨挤压机设备基础就深40米。当土方开挖到海拔零下15米以下时,由于大量的地下的流沙不断涌入坑内,一使坑内形成了大面积泥浆、加之流沙产生侧压力,,经常出现塌方危及安全的现象。机械根本无法进行施工,即使采用机械开挖,也将大大扩大土方开挖工作面,增加大量的土方挖填工程量。为此,1支队党委决定集中优势兵力,采取肩挑人抬的方式打一场攻坚战。战士们在坡陡路滑苦、泥浆缠腿的艰苦环境中,昼夜不停地来回穿梭在40多米深的大坑中天苦战,提前完成了两万多立方米的土方挖掘任务。1970年底,土建工程基本完成。随后粗轧、槽轧、均热炉等机电工程装,并进行了局部试车。197110,正式建成投产并交付使用。

 

复合中小型轧钢车间。1969年动工兴建,1971,完成土建工程及引进的机电设备和国内配套设备以及一部分冷拔材设备安装,并于11月份投产。至1972年上半年,21架轧机先后投产,其中精轧机8架完成了无负荷联动试车。

 

炼钢车间。始建于1969,1970年底土建工程基本完工。120吨电弧炉于19725月投入生产;320吨电弧炉于197210月安装调试完毕。

 

700M/M热轧带钢车间。196610月动工建设,1970年底,土建工程基本完工,立辊、四辊轧机等机电工程安装完毕。整个车间按原设计于19725月安装完毕并完成联动试车,但由于部分单机润滑点设计上有缺陷,推迟至10月完成修改。

 

3150/1600挤压车间。1970年动工建设,19729,土建工程基本完成。3150部分的高压水泵房、穿孔机、挤压机、定径飞锯和矫直、试压等辅助机电设备以及国内配套设备均已安装完成。1600部分由于设备不全及设备缺陷较多,1支队撤离长城钢厂时还没有完成安装。

 

600M/M冷轧带钢车间。196610月动工兴建,1972,土建工程基本完成。第1支队撤离时,基本完成了主电机组的安装调试和两台轧机的调试。

 

22个辅助设施,至第1支队撤出时间,电修车间,检验室,汽车修理车间,仓库,锅炉房,石灰石、白云石焙烧车间,焦油镁砂砖车间,保温帽车间,煤气站,1号、2号总降变电所,12号空压站,电讯、仪表修理间,一净化站等。

 

开展技术革新,突破施工困难

 

第一支队在长钢施工中广泛通过技术革新,积极创造条件,突破施工难关。部队经常遇到的难题是缺乏吊装设备和运输工具,长期处于靠肩挑人扛解决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的落后状况。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劳动效率,指战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群策群力,攻克了一道道施工难关。如在安装四0一工程长24米、单重12吨的钢筋混凝土屋架时,在没有相匹配吊车的情况下,部队因地制宜,在利用仅有的一台电吊的基础上,通过充分论证,自制成40米长的加长吊杆,不仅解决了安装技术困难,而且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安装任务。

 

在施工中,部队大力开展自制、改造、修复小型施工机具活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第2大队接受了一次性加工60多吨屋面瓦楞铁皮的任务,要求3个月时间完成。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承担这项任务的分队成立一个技术小组,试制成功1台压制瓦楞铁皮的机具,提高工效20多倍,最后只用6天时间就完成了加工任务。

 

爆扩短桩基础的施工中,在回填土中成孔是一个技术难题。由于参加这项革新的人员与工人战士们一起劳动,发动大家出主意想办法,最后研制出一种头小肚子大的新钻头,5分钟就能成孔一个,为以后推广采用爆扩短桩基础闯出了新途径。

 

为了改变大面积使用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多为肥柱、胖梁、深基、重盖的落后状况,1支队组织技术部门牵头,加强对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和实验,取得了明显效果。尤其是通过吸收、消化、再创新,在长钢开始采用钢筋后张拉、锚具制作和钢筋三冷一焊新技术、新工艺以后,钢材综合节约率达到20%左右。1970,长钢各车间土建施工进入高峰急需一大批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了解决木材使用量大且集中的突出矛盾,在借鉴、推广类似铸造翻砂式的土模代替木模先进经验。在借鉴、推广类似铸造翻砂式的土模代替木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大胆反复试验,总结出切实可行的地坑式、培土式、重叠式,同时包括各种现浇混凝土地坑和设备基础在内的各种类型的土模施工方法。仅半年时间,就推广了用于预制构件的土模达4.2万平方米。为国家节约了2700多立方米的木材资源,而且因为现场制作,还解决了预制构件超长、超宽、超重的运输快了施工进度,又节省了大量的远距离运输费用。

 

施工中,第一支队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并修改了大量的设位、设计滞后、设计漏项等问题。仅第四分厂施工中就修改51.,在不影响产品数量、品种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合并生艺,减掉建筑面积为1万平方米的挤压车间,减少设备1200吨占农田55,节约投资1200万元,,加快了长城钢厂的建设速度。

 

602车间设备基础修改,开工时间与设计修改交图时间发生矛盾。为了解决问题,部队吸收一些工人战士参加设计修改工作,进行了图纸简化,使原来需要20张图纸才能解决的问题,仅用6张图纸就满足了施工急需。

 

第一支队在江油期间,,还为长城钢厂建有住宅8.78万余平方米,其他生活设施1.74万平方米。

 

1972年底,基建工程兵第一支队接受新的施工任务后,撤出长城钢厂。从1965年第四冶金建设公司开始承建长城钢厂至第一支队撤离长钢的8,是长钢的基本建设时期,基本建成了第一、第二第三分厂,第四分厂基建项目基本完成。共完成建筑面积51.3万余平方米,建筑安装工作量1.57亿元,土石方工程384.6万立方米、机电设备安装3万吨、混凝土工程23.79万立方米、砌筑エ程22.68万立方米,厂区铁路专用线43.5公里、金属结构安装1.19万吨、各种工业管道铺设125公里。全部工程建成后能够实现年22万吨合金钢的生产能力,为发展国家特种钢材,加强国防建议有重要意义

 

第一支队承建长城钢厂的同时,抽调第2大队承担了位于四川峨嵋的冶金工业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第一研究所(代号七三九厂)建设。这是我国第一个厂、所结合,集半导体材料的研究、试制和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单位,也是有色工业重点骨干企业。该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从1964年开始,1966年部分工程竣工。期工程从1966年开始建设。第2大队承担了该工程一期工程的02030609车间,04氢气站,供排水系统,厂区公路等完善配套工程,二期工程的0405070817车间,多晶硅车间,厂区公路,职工宿舍等工程。共完成建筑安装工作量907万余元,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于1970年全部建成投产。

 

作者:刘林林 ;来源:基建工程兵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