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郝贵生:毛主席对列宁哲学思想的学习与应用 ——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和毛主席逝世44周年
点击:  作者:郝贵生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0-09-05 09:17:19

 

1.webp.jpg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五四运动就是受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影响的产物。也正是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系统学习、研究、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他们中的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就是毛泽东同志。他不仅在革命建设实践中系统学习、研究《共产党宣言》等马恩著作,也学习和研究列宁主义。尤其在延安时期,毛主席特别喜欢读列宁著作。有三个原因:一是那时翻译的列宁著作比马恩著作要多;二是列宁著作中有直接论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行民主革命和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理论,对中国革命更具直接的指导性;三是列宁著作比较生动,好读。毛泽东说过:

“列宁说理透彻,把心交给人,讲真话,不吞吞吐吐,即使同敌人斗争也是如此”。


1956年11月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毛主席重要讲话中谈到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他说:

“列宁主义学说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哪些地方发展了呢?一,在世界观,就是唯物论和辩证法方面发展了它;二,在革命的理论、革命的策略方面,特别是在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政党等问题上发展了它。列宁还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学说。从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开始,革命中间就有建设,他已经有了七年的实践,这是马克思所没有的。我们学的就是这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毛主席这样评价列宁主义,实际上也是毛主席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学习、继承、丰富和发展列宁主义的,并把列宁主义思想应用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本文着重谈谈毛主席对列宁哲学思想的学习与应用,以此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和毛主席去世44周年。

列宁一生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研究。他不仅阐发一系列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理论、革命斗争策略理论及实践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理论分析认识具体问题,而且在1908年和1914年分别写出了阐述哲学的理论巨著《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和《哲学笔记》。

毛主席十月革命之后,在注重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著作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列宁哲学的学习与研究。毛主席一开始他的革命和理论生涯,就特别重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表现在在井冈山时期,他写过多篇反对本本主义,强调调查研究的著作。到延安后,他继续学习研究列宁的这些著作,尤其是《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这两本列宁哲学思想的代表作以及苏联学者依据这两本书写成的哲学专著。如1935年在我国出版的西洛可夫、爱森堡著李达等人译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米丁等著沈志远译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书。毛泽东晚年多次提到列宁这两本著作在列宁主义著作中的地位及多次号召全党学习这两本书。文革期间,毛主席圈定的领导干部读马列的六本书,列宁著作中就有两本,其中一本就是《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我们从毛主席民主革命时期写成的他的两篇哲学代表作《实践论》、《矛盾论》的几个具体观点就可以看出毛泽东如何汲取列宁哲学思想阐述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思想的。

1、阐述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和基本的观点。列宁在《唯批》和《哲学笔记》中都特别强调实践高于理论的思想。他在《哲学笔记》中讲;“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毛泽东在《实践论》引用了列宁这句话,论证“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2、阐述唯物主义认识论从感性到理性辩证发展过程及理性认识的本质思想。列宁在《唯批》中揭示了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呢,还是从思想到感觉到物呢?前者是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后者是唯心主义认识路线。毛主席《实践论》中高度肯定列宁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并把列宁的这条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具体化为任何认识都来源于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经历感性认识即感觉、直觉和表象的阶段和理性认识即概念、判断和推理阶段。这个阶段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制作过程。对于由此获得的这种科学的抽象的理性认识,毛泽东《实践论》还引用列宁的话说:“正如列宁所说乃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东西。”

3、阐述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思想。列宁在《唯批》中强调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思想。如他说:“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毛主席受到列宁这一思想的影响,就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绝对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反复多次。因为一个理论或路线在实践中一次失败了,不一定判定理论或路线的错误,因为实践本身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实践本身是有局限性的。正确的理论要经过多次反复的检验。毛主席后来在《人是正确思想是从哪来来的?》一文中讲到:“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这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


4、阐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和认识发展总规律的思想。列宁在批判马赫主义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时,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个重要结论:一是认识客体对认识主体的不依赖性。二是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不存在不可知性,主体既可以反映认识客体的现象,也可以反映本质。三是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过是一个过程,是从不知到知,从不完全不确切知识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识。同时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还讲到,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思想。《实践论》显然受到列宁这些思想的启发,用辩证的观点阐述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思想。“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实践论》把列宁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三个结论高度概括为一个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5、阐述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学说中的理论地位并进一步发挥说明。矛盾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学说中的极其重要内容,列宁高度重视对矛盾学说的研究。他的《哲学笔记》特别是作为精华内容的《辩证法十六要素》和《谈谈辩证法问题》两篇短文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继承,极其简练、深刻阐发了矛盾学说的实质及其在辩证法学说中的地位。他说:“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统一物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矛盾论》在引用了列宁上述有关论述,直接得出结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他遵照列宁的论述,紧紧抓住对立统一这一辩证法的实质、核心,做了进一步的深入的说明和发挥。“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不得不涉及广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许多的哲学问题。如果我们将哲学问题都弄清楚了,我们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辩证法。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列宁思想的启发,就没有毛泽东的《矛盾论》的全部思想。


6、阐述绝对相对共性个性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思想。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特别阐发了绝对与相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原理。他说:“主观主义(怀疑论和诡辩论等等)和辩证法的区别在于:在(客观)辩证法中,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对于客观辩证法说来,相对中有绝对。对于主观主义和诡辩论说来,相对只是相对,因而排斥绝对。”列宁还特别指出,人的认识都是从从最简单、最普通、最常见的等等东西开始,如树叶是绿的,伊万是人等等。“在这里(正如黑格尔天才地指出过的)就已经有辩证法:个别就是一般。这就是说,对立面(个别跟一般相对立)是同一的: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如此等等。任何个别经过千万次的过渡而与另一类的个别(事物、现象、过程)相联系,如此等等。这里已经有自然界的必然性、客观联系等概念的因素、胚芽了。”毛主席依据列宁的这些思想,在《矛盾论》中加以说明和发挥。其一,阐发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自始至终的发展过程中。其二,阐述了矛盾的特别性的含义及矛盾着的事物及更侧面具有特殊性,并从五个方面展开如何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其三,阐述一般个别相互关系及其在矛盾辩证法学说中的地位。他说:“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其四,阐述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区别与内在联系。真理的绝对性一是指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二是每一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时间空间的物质世界的接近。真理的相对性一是从广度讲,任何真理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部分、方面的认识。二是从深度讲,任何真理都是对世界的某一方面的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的反映。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不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真理,而是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属性,二者密不可分。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了绝对真理。

7、阐述矛盾的斗争性、同一性相互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思想。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揭示了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它“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列宁还揭示了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与同一性、统一性的相对性。他说;“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的一样”。《矛盾论》中在列宁这一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阐发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含义、相互关系及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所谓矛盾同一性,一是指矛盾两个方面一定条件下,相互依赖,互为存在的条件。二是指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所谓矛盾的斗争性就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趋势和性质。它和有条件的相对同一性相比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斗争贯穿于过程的始终,并使一过程向着它的过程转化。矛盾的斗争无所不在,所以说矛盾的斗争性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毛主席特别强调二者的相互结合在事物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矛盾论》中还阐发了不同的斗争形式特别是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毛主席的《实践论》及《矛盾论》的几乎所有的重要思想或多或少都受到列宁主义思想的影响。而且这两部哲学著作的关系也与列宁思想有直接的关系。《辩证法十六要素》第一条指出:“考察的客观性(不是实例,不是枝节之论,而是自在之物本身)。”实际就是指出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唯物主义认识论要求人们客观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正确地改造世界。但如何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呢,面对着客观世界无限多样、千奇百怪的事物、现象,大多数人把客观事物的外在现象甚至假象、枝节、外在的零碎的事实简单照搬到头脑中来,就误以为这就是客观事物、自在之物本身。当年的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就是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外在原因、现象当做战争的本质,做出了维护本国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错误的结论和策略。列宁坚决反对这种错误认识,认为这只是“实例、枝节之论。而不是自在之物本身。”这也是他为什么要学习黑格尔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法思想的根本原因。毛泽东显然受到列宁这一思想方法的极大影响。毛泽东也要了解和研究中国的真实国情,但如何研究?也遇到列宁类似的问题。所有他要研究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毛泽东也正是深入研究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所以毛泽东一生无论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都特别重视调查研究,就如何调查研究他也有大量文章和讲话。在调查研究中就存在一个如何认识感性材料、现象、实例等,就存在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过程。没有科学的思维方法特别是对立统一规律是根本做不到的,并由此形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正确的路线和政策。新中国成立前夕,如何认识共产党人夺取政权之后的新的形势和任务?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不拿枪的敌人依然存在”、“万里长征第一步”、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两个务必”等思想都是毛主席依据科学的思想即唯物辩证法尤其是对立统一规律科学分析和预测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也存在如何实事求是认识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社会问题,毛主席也仍然一而再再二三地强调调查研究,强调科学分析。大家所熟悉的1963年5月写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把1938年所写的《实践论》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明确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具体化为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及其它有关思想。

认识当时的社会主义中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国社会还是否存在阶级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是否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回答这一问题既需要大量社会现实问题的客观资料,又需要科学理论指导特别是哲学思维的指导。如毛主席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在“九评”第九评中谈到十五条,第一条就明确指出:“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对立统一的规律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1967年人民日报发表的纪念十月革命50周年社论中把十五条压缩为六条。第一条仍然是强调对立统一规律。“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对立统一的规律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社会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这两类社会矛盾性质完全不同,处理方法也应当不同。正确处理这两类社会矛盾,将使无产阶级专政日益巩固,将使社会主义社会日益巩固和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毛主席是如何在学习研究列宁哲学思想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对立统一思想在他晚年理论与实践中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对立统一规律的深入阐发,就没有系统深入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任何理论来于实践,同时必须指导实践。毛主席的继续革命理论就是指导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个实践就是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项伟大的革命运动,毛主席高度评价这三项伟大的革命运动对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极其重要作用。1963年5月他在一个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材料批语中明确指出:“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三项伟大革命运动,是使共产党人免除官僚主义、避免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确实保证,是使无产阶级能够和广大劳动群众联合起来,实行民主专政的可靠保证。不然的话,让地、富、反、坏、牛鬼蛇神一齐跑了出来,而我们的干部则不闻不问,有许多人甚至敌我不分,互相勾结,被敌人腐蚀侵袭,分化瓦解,拉出去,打进来,许多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也被敌人软硬兼施,照此办理,那就不要很多时间,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全国性的反革命复辟,马列主义的党就一定会变成修正主义的党,变成法西斯党,整个中国就要改变颜色了。”

2013年党中央召开的纪念毛主席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讲话中曾经指出毛主席的“高瞻远瞩”的显著特点。毛主席为什么能够高瞻远瞩?世界上具有高瞻远瞩特征的只有三个人: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其共同特点就是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方法论。王震同志晚年指出,毛主席比我们早看50年。其根本原因正是毛主席能够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认识国内外形势与特点的结果。毛主席比我们任何人看社会生活和历史都看得深、看得透、看得远。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毛主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思想的学习、丰富、发展和应用,就没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实践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毛泽东思想无愧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