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境界,中国文化里的精髓
点击:  作者:上古之弦    来源:北京东博文化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6-03-30 13:53:14

 

             人虽生如蝼蚁,携七情至入土,但你又岂能如蝼蚁般苟活于功利,生而为人生计、尊严、荣耀固然重要,这之外的真相更重要,本篇即真相初级世界。

境界的一重含义,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一个人的经历和悟性决定了其人生境界。《无量寿经》谓:斯义弘深,非我境界。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里谈到: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追求崇高的境界,是人生修养的价值追求,是对自我人格的肯定,也是一个人成才的必修课。

境界决定品位

人有一定的境界,才会有一定的追求,人生才会有一定的价值。境界决定人的品位,品位决定人格,人格决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人生的道理其实很简单,能立定志向,生命就会有所转变;能持之以恒,生命就会脱胎换骨,最后终能赢得美好的结果。许多值得羡慕与崇拜的人,大都在认知上掌握了正确方向,然后持之以恒,生命就赢得了精彩。

人生的高明境界——一个人无论处在何种情境之中,都不会感到卑微或骄傲。

阮籍在《大人先生传》中列举了殷周之际和战国时期的一些不因受辱而丧志,反因忍辱而激发,功成之后又能身退让贤的名人武士,以阐释失不为辱,得不为荣的道理。

战国时兵家孙膑,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后来庞涓为魏惠王的将军,忌其才能,诳他至魏,处以膑刑。但孙膑并未因此而丧志,先后设计打败魏军于桂陵和马陵,并擒拿了庞涓。此即谓之孙刖足以擒涓

战国魏人范雎,曾走遍东方六国,未能找到舒展自己无己无为的自由本性的机会,还被当时的齐国人打断了肋骨和牙齿。他并不因辱而丧气,反而激发了意志,西入秦国,帮助秦昭王讨伐六国,建议实行远交近攻之策,由此建立功业。在成功之后,范雎急流勇退,推让贤者来代替自己。此即谓之雎折肋而乃休

还有一位叫百里奚的人,是春秋时秦国的大夫。他原为虞国大夫,虞亡时曾被晋人俘去,作为陪嫁之臣送入秦国,后出走到楚,为楚人所囚,又被秦穆公用五张牡黑羊皮赎回,用为大夫,所以称为五领大夫。百里奚并不因此而感到羞愧,更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反而增添了信心,与謇叔、由余等共同帮助秦穆公建立霸业。此即谓之百里困而相赢

年老体衰而辅佐周王打败暴虐无道的纣王的姜子牙,此谓牙既老二弼周

以上四例历史人物,用一生的荣辱变迁及其个人态度,诠释了无己无为的人生境界。

境界是一种人格

境界是一种人格。境界的高低不取决于知识、金钱、权力、地位等因素。有的人很博学,但境界很低;有的人境界高,却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为道所得是一种精神境界。

一个有学问的人,他的精神境界可能还像小孩子一样天真烂漫。《老子》虽然也不废为学,但它还是以为道为主。它认为,人生中很重要的事情是提高精神境界,知识的积累与人的精神境界没有直接的必然关系。

《老子》说:绝学无忧。它认为,人生的指导原则应该是顺自然。为学则可能导致走向这个原则的反面。《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所谓的意思是人为,与自然是对立的。为学增加了人的知识,知识的增加可能导致人为的增加,那就可能走到顺自然的反面去了。

浩然之气是一种人生境界。

孟子说,他一生的志愿,是学孔子,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自认为有两个专长,一个是知言,一个是养浩然之气浩然之气不是外在的物质,而是内在的精神境界。

浩然之气的主要内容是不动心,在《孟子》一章的开始,孟子和他的学生公孙丑谈到不动心。孟子说,仅做到不动心并不难。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就是不动心。心所达到的精神境界,使它觉得富贵”“贫贱”“威武没有什么了不起,没有什么稀奇,所以它也就不淫”“不移”“不屈了。这就是真正的不淫”“不移”“不屈

这种境界,是养出来的。有了这种境界的人,才能至大至刚、无所畏惧,独立于天地之间。有诗曰: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浩然正气这四个字到现在还是一个常用词语。懂得这个词语,才可以懂得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有一种境界叫坐忘

《庄子·大宗师》篇讲坐忘的方法,是关于颜回的一个故事。颜回先忘了仁义,又忘了礼乐,最后达到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坐忘的方法是靠否定知识中的一切分别,把它们都了,以达到心理上的混沌状态。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神因为没有耳目口鼻等窍,所以名叫混沌。住在南海和北海的两个神,很怜悯他,想给他开窍。凿了七天,七窍凿通了,混沌也就死了。

混沌也算是一种精神境界。对有这种精神境界的人,一些问题就不成问题了,它不能解决问题,但能消弭问题。这种精神境界,用庄子的话说,可以概括为十六个字:游于逍遥,论以齐物。超乎象外,得其环中。

是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的一种境界。

君子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每一文化区有它的中坚思想,每一中坚思想有它最崇高的概念。……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境界似乎是道。所谓行道、修道、得道,都是以道为最终目标。……我底思想也难免以达于这样的道为得。金岳霖先生这段话,表达了一个哲学家对于民族传统的深厚感情。

墨子之道过于刻苦,其生也勤,其死也薄……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能独任,奈天下何!

在先秦诸子中,儒家长于伦理,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基础;道家长于玄想,建立了古代哲学本体论;墨家长于逻辑与自然料学,对于形式逻辑和物理学、几何学作出了贡献。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必须经过殊途而达到同归,经过百虑而达到一致。那样的同归一致才有内容、有意义。如果没有经过殊途百虑,而只谈同归一致,那样的同归一致就没有内容和意义了。

中国人认同字。道是一条路。人生应该跑的那条路,就叫道。那条道不该只求知,更贵在能行。中国人常把知行合起来讲。尚书里说:唯知之难,行之惟难。

《易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照程颐的理解,是一般,是特殊,是可以为人们所感觉的形体。一般,是不能为人们所感觉的,是形而上;特殊,是可以为人们所感觉的,是形而下

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又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是一种安贫乐道的境界。

天地间有至贵、至富、可爱、可求而异乎彼者(世俗的富贵),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素,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处之一则能化而齐(齐贫富贵贱),故颜子亚圣。

司马光的学生刘安世说,他跟司马光5年,得了一个字。司马光又教他,求诚要从不说谎(“不妄语”)入手。

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于是坦然,常有余裕。他又说:司马光对他说,只是一个诚字,更扑不破。诚是天道,思诚是人道。天人无两个道理。《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这是做人的一种境界。

境界有高下

境界有高下。人生为血肉之躯,但人区别于动物的一大特点,就是人有一定的境界,这就叫人生境界。人生境界的升华就是道德境界。人的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天地境界是对人生的超越,是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

柏拉图在《共和国》中有一个比喻:一个生长在洞穴中的人走出来,忽然看见土地的广大,日月的光明,他的胸中也豁然开阔,觉得有无限的幸福。他以此来说明人的认识的提高。一个人的认识从感性飞跃到理性,如果这个飞跃是自觉的,他也应该有这种感觉。

《庄子》所说的井底之蛙,坐井观天,以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从井里跳出来后才发现广袤的天地。如果它有理性认知,应该会有这样的感觉。

如果人能够理解这些道德行为,就有超道德的意义。这些超道德的意义,就会使有这些理解之人的精神境界比道德境界再高一层,成为天地境界。

天地境界有四个层次:知天、事天、乐天、同天。

张载有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程颐说:学者不欲学圣人则已,若欲学之,须(当作非)熟玩圣人之气象不可。气象是人的精神境界的外在表现,是别人能感觉的。

因为一个人的气象,是其精神境界的表现,而精神境界是从哲学思想和修养功夫得来的,所以他的气象能够让别人感受很深。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境界,中国文化里的精髓

    2016-03-30
  •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