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杨明远:哲学家要研究经济,经济学家要懂哲学
点击:  作者:杨明远    来源:乌有之乡网刊  发布时间:2015-11-20 15:56:34

 

1-140Z1192112545.jpg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活力在于不停留在书本上,而是不断的去研究理论上与社会实践中的新问题。哲学要有活力并且能不断前进,在当前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年代,就必须同经济学结合起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把哲学与经济科学结合起来的典范。

  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的中心任务,也是我国当前的主要实践。所以,研究哲学的人,要研究经济问题。而研究经济的人,也需要懂得哲学。

  下面,笔者以自己浮浅的哲学水平和经济学常识,对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部分问题,作一个简要的分析和讨论。以期抛砖引玉,并欢迎批评指正。

思考问题一:市场经济有姓资姓社之分吗?

  分析与讨论:全球化就是市场化,搞的是市场经济,其结果,是使贫富不均的现象越来越恶化。中国加入全球化的行列以后,开始了社会主义的市场化,至今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结果,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亿万富翁数量也发展到仅次于美国,据说中国的贫富不均也已进入了世界的前列,可见中国贫富两极分化程度已是何等的严重。中国这二十多年来的经济建设实践已经证明,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跟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之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

  大家都很清楚,社会主义跟资本主义是一个对立的概念,社会主义讲的是共同富裕。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市场经济没有姓资、姓社之分,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的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即使在市场经济前面加了“社会主义”这个前置词,其最终结果,仍然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贫富不均严重恶化。

思考问题二:市场经济是否不讲计划?

  分析与讨论:从网上到网下,下面抄录的这段文字,说明电子商务也是一种计划经济。

  【许多商家在双11之前已经备战数月。在这场天猫双11活动中已蝉联三年家具类目第一的林氏木业负责人马灿兴说,今年双11开始之前,他们已经做了“保56”的业绩目标,并按此做了“50%成品、50%半成品”的备货准备,而最终,林氏木业在天猫双11活动中成交了5.11亿元。】

  中国的网上销售,现在已从网上走到了网下。过去在网上买东西看不见商店,直接下单,快递员就给送货来了。现在是网上下单交钱,或者交预付金,然后你到实体店拿货,这就是从网上又走到网下。你要先付款,你不付款你买不来所需的东西。所以从线上到线下的这种消费方式,商家的计划性就更强了,他就能有计划的备货,而不是盲目的备货,就可以避免库存积压和资金被占。电商现在从网上走到网下,从线上走到线下,这样对商家就更加有利。

  电商从网上到网下、从线上到线下的变化,说明了:电商从市场经济起主导作用,又回归到了计划经济。也证明了计划经济并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不会造成产能过剩,库存积压、资金被占,商家才有利于更好的赚钱,也不会造成浪费。

  结论:商家都是讲计划的,没有订单就不会生产和进货,订单少了,就会裁员,市场经济实质是资本家的计划经济。我国的五年计划也是一种计划。因此,贬低和攻击计划经济是违背客观规律的。

思考问题三:创造节日消费是否可以提高全年零售额、真正拉动消费?

  分析与讨论:利用节假日消费或创造节日的消费,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购市场。

  美国也有一个促销日,就是感恩节后的第一个星期五,那天就是传统的商店开门打折日。复活节后的第一个星期一,美国叫网上星期一,是美国的网购日。去年,美国网上的销售只有20亿美元,中国的双11网上销售是90多亿美元。

  尽管我们中国网购超过美国,但是全年我们的零售额还是比美国少,并沒有超过美国。既说明了美国人比中国人理性,同时也证明了创造节日的消费,形成的爆发式的购物需求,仅仅是把节日之前的购物需求延后、或将节日后面的消费提前到双11这一天而已。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阿里巴巴以惊人的速度一年又一年刷新着网购成交额,只是一种虛假的繁荣,对于整个中国提高全年的零售额、拉动消费的实际意义并不是很大,甚至可以认为是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思考问题四:阿里巴巴为什么要人为的创造一个双11网购节?商家宣传的各种各样的节日消费背后的副作用将是什么?

  分析与讨论:今年阿里双11节,创造了912亿元的销售额,阿里巴巴除可以得到来自天猫2%-5%的分成外,阿里最大的收益还在于912亿多现金在阿里的账户上停留7天以上的利息。所以,今年一个双11购物节,阿里巴巴获利就是几十个亿。

  俗话说,商人的本性是无利不起三分早。自中国融入到全球化以后,各式各样的节日消费跟随而来,商家既宣传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更引进了众多的外国节日。商家在中国大张旗鼓宣传各式各样的节日消费,除了赚中国人的钱以外,还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理念,慢慢的、在不知不觉中,中国人就被洗了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勤为本”、“俭养德”,慢慢的就被淡化了,中国人也就慢慢地跟着洋人一起过洋人的节日了,洋人的宗教文化不知不觉中就被中国人接受了、认同了,最终不少中国人就被洋人的意识形态给同化了,中华民族自己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慢慢也就被丟掉了。

  结论:商人利用各种各样的节日或创造一些节日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赚钱后面的副产品是冲击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其具体过程和结果就是,从动摇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开始,逐步撼动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最终搞垮社会主义的中国。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