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秦安:“于欢刺杀辱母者案”舆情汹涌,网络力量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点击:  作者:秦安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17-04-14 10:18:25

 

1.jpg

  

古人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很多网民称自己为“草根”,那网络就是现在的一个“草野”。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习近平 

 

这个周末,梁山好汉、打虎武松、铁道游击队的家乡山东,属下聊城法院一审重判刺杀辱母者青年于欢,引起网络舆情汹涌。应该说,历史上没有一个时刻,能像现在这样,把江湖与庙堂连接得如此紧密而一体、把百姓与官家交融得这么便捷而深入。此次网络声讨舆情中,义愤填膺者、专业水准者、体制维护者、借机砸锅者,无论是谁,出于什么目的,都汇聚成为强大的网络力量,拷问中国政府网络时代执政为民的能力,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直接力量。

 

此次网络舆情呈现出几个值得高度肯定的特点:一是大面积删帖情况没有出现。从亲身体验看,除个别帖子被删外,大量关于于欢刺杀辱母者的评论大面积、大范围、大尺度传播,展示出决策层执政为民自信心的极大增强;二是权威媒体和自媒体形成网络同盟军。与之前权威媒体三缄其口不同,人民日报权威及时、积极发声。多家媒体和自媒体几乎同步发声,真实反映社情民意。三是相关部门采用网络方式和积极行动及时回应民众关切。事件网络热炒后,最高法、山东公检法等,及时发声,并派出工作组核查相关事件。还存活的10名讨债者以全部被抓。判决书也得以全文在网上发布。四是网络舆情相对理性讨论。除个别砸锅者,大量谈论聚焦专业层面和人间伦理大义,有利于政府切实提升执政为民的水平,把握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

 

于欢事件需要深入调查有助于提升执政为民能力的几个事实:一是公检法导致舆情汹涌背后的公心和私利。网传于欢父亲的举报信披露:“在公安局、检察院、县医院、镇政府及其他部门都有人在他(放高利贷者)哪里高息存钱,变相收受贿赂,充当保护伞!吴(放高利贷者)的另一个身份就是他们的打手集团兼灭火队”。无论这个举报是否真实,这次调查,这个举报是否属实应该是一个重点。二是当地黑社会性质的高利贷背后的罪恶和无奈。案件始作俑者,具有明显的高利贷和黑社会性质,而山东恰恰是一个为政者因为“金融兴邦”得以升迁的地方。发生这样的金融乱象,难道我们不担心这种乱象随着权利的扩大,会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吗?这既是小实业与高利贷的悲剧,也是我们金融系统放贷与监管的悲剧,更是众多实业家的无可奈何。三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和不足。此次案件的宣判在去年就出来了,可是在媒体报道,舆情汹涌的情况下,才得到高度重视。这里面值得思考的是,政府部门如何从体制监督兼顾网络监督,积极接受网络问政,甚至在宣判前进行网络讨论。这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全心全意执政为民的能力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是国家最高领导人提出的明确要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相关部门的积极介入下,在网络舆论的积极监督下,这个案件会有公正的判决。但在此之余,从此思考网络时代执政为民的根本问题,以下几点需要高度重视。

 

第一,把网络空间作为生产的新空间、精神的新家园、治理新的领域,成为执政为民的基本素养。网络空间前所未有地改变了信息传播流程,成为公开、公平、公正的最佳平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上网、学网、懂网、用网”,既是对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也是对领导素质的明确要求。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一个一心为公的官员,一定可以满怀热情拥抱网络时代。如果内心见不得阳光,自然就会恐惧网络。这既是能力的体现、也是态度的表示、更是内心是否光明磊落的试金石。

 

第二,在网络空间和通过网络空间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执政为民的重中之重。当前,网络空间尤为复杂。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一颗也没有通知、网络空间军事化进程日益加剧、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越演愈烈。看似普通的网络舆情后面,夹杂着处心积虑的阴谋诡计。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现实社会矛盾激发的烽火口。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切实提升网络时代的执政能力,善于应对网络空间的突发事件。这中应对,不仅仅是处理好当前面对的这件事,更重要的是从中把握规律、提高能力、形成常态化机制,切切实实地以现实脱变塑造网络生态,真真正正让人民满意。

 

第三,以网络空间的舆情波涛冲刷现实社会的不良行为和杂质污垢,成为执政为民的国之重器网络注定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小可杀人、大可覆国。如何将网络舆情对现实社会的冲刷作为国之重器,这是考验执政党智慧的大事情。网络空间开放博弈、自由参与的生态环境,为人民大众参政问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平台。我们把这种平台上升到国之重器的层面,这是因为网络的本质和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本质上一致。我们当年支部建在连上,服务深入人民心中,形成了“军民鱼水情”,今天能不能支部建在网上,执政切合民意,形成网络空间的统一战线,塑造党群关系“一网情深”,事关民心背向和执政地位,是以为国之重器。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