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给中医黑和中医粉们转点屠呦呦的八卦,讲一些青蒿素背后的内幕
点击:  作者:皇家小胖雪雪    来源:虎扑论坛  发布时间:2015-10-08 14:11:53

151008csn014.jpg

  【编者按】中医药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从古代到现在,中医药本身就在不断的进行自我革新和自我发展,也并不排斥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入,包括现代药物分析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都极大的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从思维模式上来说,中医讲求辩证思维,强调整体观、治未病,这些都是讲求逻辑、强调微观的现代循证医学(西医”)可以借鉴的地方;同样,中医理论在具体方法上也在不断提升自己,也就是借鉴因果、推理、演绎的理论结构引入中医药体系,增加理论透明性和可重复性,具有几千年临床经验的中医药体系的发展,并不仅仅是中医黑们说的废医验药那么简单。归根结底,医学的发展是人类工业文明发展的产物,很多古老的技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都湮没了,但传统中医药因为其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几千年传承的宝贵临床经验依然能经受住市场的检验。当然,中医药也并不否认自身存在的问题,坦率的说,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中医的发展与西医的发展会逐渐融合,最后殊途同归,这本身就是中医体系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归根结底不还是为了造福人类嘛。

  看来题目得惊悚才成,作为一名中医科学院中药所的现任职工,希望这篇小文里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感兴趣的干货.

  【关于美国】

  170年代的越南战场,美国大兵同样也在遭受疟疾的折磨,全世界科研能力最强大的国家也在政府的推动下开展相关研究(用我们的话说叫集全国之力,不过体制不同用词也就不同吧),筛了60万个化合物和近2万种植物(对比之下,我国是筛了4万种化合物和上千种草药),最后还是通过化学合成搞出来一个甲氟喹。但该药有严重的副作用,其中包括恶梦和偏执。2003年,阿富汗战场上由于拒绝服用这种药物,数十名美国海军士兵得了疟疾。他们之所以拒绝服用该药物,是因为军中一直有传言:有几个特种部队士兵因为服用该药发疯了,他们从阿富汗回国后,杀死了他们的妻子。

  21979年中美蜜月期,在一位美国科学家的牵线下,甲氟喹(商品名叫拉瑞娅姆)和青蒿素(当时还没有向美国人公布全部资料)进行对抗性药物研究,甲氟喹完败

  3、分离出青蒿素的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在美国(波托马克河岸尤其多)和欧洲都有分布。有些事情可能并不仅仅用运气就能解释,要强扯屠的发现跟中医药没有任何关系,恐怕会很牵强

  【关于青蒿素】

  1、疟疾现在是一个穷病,搞这个药并不赚钱(80年代的时候,有瑞典公司搞青蒿素卖给非洲的独裁者军队和游客赚了大钱,资本家没良心啊),因为现在需要吃药的都是掏不起药钱的,主要依靠各种慈善及援助机构的资助(包括政府间资助,某东亚大国大搞外援,用青蒿素换矿产换石油,其行为之无耻令人发指)。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消灭疟疾,我国依靠青蒿素药物的推广在90年代初也完全消灭疟疾,但青蒿素要想在全世界推广必须得到世卫组织的批准(因为援助机构不能购买世卫组织不批准的药)。正是因为世卫组织中某国专家的阻挠(因为之前推广的是某国研发生产的甲氟喹),直到2006年青蒿素才得以在全世界推广(所以阿富汗战争时,苦逼的美国大兵还得吃噩梦相伴的甲氟喹)

  2、最早分离得到青蒿素单体的实际是南斯拉夫人,也是从同植物黄花蒿中分离得到的,大概在1975年左右在印度召开的世界天然产物大会上进行了报道,只不过把结构定错了(在那个年代,核磁技术刚起步,单体化合物定错结构很普遍)。后来80年代南斯拉夫同志来中药所访问时承认,他们当时分离得到的确实是青蒿素,但从未想过这个化合物具有抗疟作用。

  3、青蒿素的结构解析工作是由上海有机所周维善院士帮助完成的,前后做了两年多(要搁现在的技术条件,半小时内解决)。中药所最早找的是国内化合物结构解析的泰斗级人物协和药物所的梁晓天院士,因种种原因对方拒绝了(后来推测是协和药物所当时由于德泉院士领衔在搞抗疟新药鹰爪甲素,梁老为了避嫌没有接下这个任务)。因为“523”计划是保密课题,协和药物所(且就在北京)是该课题的协作单位,进行合作不需要上级批准;而周维善院士所在的上海有机所并不是该课题的协作单位,进行合作需要上级批准,手续复杂。周维善院士后来还完成了青蒿素的全合成工作,贡献很大;在此,向周维善院士及他的老师黄鸣龙委员致以最高的敬意!

  4、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研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如同大家熟知的有50多家单位参与“523”任务的协作。而且后来发现青蒿素在人体内代谢速度过快,很容易让错过的寄生虫卷土重来,因此把它和一些药性慢但更持久的药物(如本芴醇等)混合,又进行了大量的药物及剂型改良工作,这些都不是由屠呦呦来完成的。坦率的说,就整个青蒿素发现过程(不包括药物开发的后续工作),屠的工作可能连其中的5%都不到,但其突破的是其中最关键的一步,且这一步来自于我国古老中医药传承的灵感(前面美国黄花蒿和南斯拉夫人的工作都已说明这个问题,屠本人也说这是中医药的馈赠”),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尽管严格说来,青蒿素的发现应该算个集体奖,包括国内对于这个荣誉的归属从80年代到现在一直都有争议,但在1978年,屠被挑选出来,接受了政府颁给“523项目的集体奖,这个问题本身已经盖棺定论。

  【青蒿素到底算不算中药】

  青蒿素85年拿到的是中药一类新药证书。根据我国的药品管理机制,中药新药(除去剂型改进)主要分6个大类别,中药1类新药就是单体化合物,我们通常印象里的中药也就是复方中成药属于中药6类,只是其中的一个类别。同样的,化学药1类新药也是单体化合物,和中药1类新药规则是通行的。一定要说二者的区别,中药1类的单体化合物来源于植物分离,而化学药1类的单体则来源于化学合成。

  【关于屠呦呦】

  1、屠不仅三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屠连博导都不是,一辈子没有带过博士,指导过的硕士只有2人。

  2、除了青蒿素的发现,屠再无其他任何学术成就,只有1篇论文(还是以青蒿素协作组的名义发表的)1本著作,这些在所有诺贝尔自然学者中恐怕都是唯一一个。

  3、从我入所起,在中药所3楼会议室屠的画像就跟中药所先驱(3)挂在一起,这是所里的最高荣誉。澎湃新闻造谣说屠跟单位关系不好,在中医科学院内部受排挤等等,这些都是无耻谰言。

  4、屠本人性格确实有点。。这个不细说

  【关于青蒿和黄花蒿的区别】

  古代交通不便,很多人终其一生去过的地方也极其有限(徐霞客不是每朝都有),见识有限,因此对事物的认识很多都来自于典籍和道听途说;古代也没有植物分类学,不会具体到某一种具体的植物,古人可能把自己见过的青色的蒿都叫做青蒿,葛洪可能也只见过一种青蒿(或者不认为有其他类型的青蒿”),这些也是中医药典籍记载有时粗糙的地方。所以现在专门有一个学科叫本草考证,就是研究古代典籍中记载的草药到底对应的是现代哪一种植物。顺便提一句,中药的多来源现象现在也很普遍。

  【关于中医】

  1、青蒿素的发现确实有来自于古老中医典籍的灵感,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否则美国、欧洲都有黄花蒿,怎么没有发现?南斯拉夫人都得到这个化合物了,但从未想过这个化合物有抗疟作用,这又如何解释?我国以相对美帝小得多的工作量的投入就得到了青蒿素(4万种化合物和上千种草药对60万个化合物和近2万种植物),恐怕不仅仅是运气吧

  2、中医药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从古代到现在,中医药本身就在不断的进行自我革新和自我发展,也并不排斥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入,包括现代药物分析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都极大的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从思维模式上来说,中医讲求辩证思维,强调整体观、治未病,这些都是讲求逻辑、强调微观的现代循证医学(西医”)可以借鉴的地方;同样,中医理论在具体方法上也在不断提升自己,也就是借鉴因果、推理、演绎的理论结构引入中医药体系,增加理论透明性和可重复性,具有几千年临床经验的中医药体系的发展,并不仅仅是中医黑们说的废医验药那么简单。归根结底,医学的发展是人类工业文明发展的产物,很多古老的技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都湮没了,但传统中医药因为其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几千年传承的宝贵临床经验依然能经受住市场的检验(西方的传统医学所占市场份额应经很小了。有些人非要说这是因为西方人思想开化、科技意识高,中国人迷信,这也让人无话可说)。当然,中医药也并不否认自身存在的问题,坦率的说,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中医的发展与西医(应该叫现代医学,古代西医我们也能找出成千上万条槽点”)的发展会逐渐融合,最后殊途同归,这本身就是中医体系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与中华文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是一脉相承的),归根结底不还是为了造福人类嘛。

  3、总有人喜欢把中医和现代医学(就是西医”)完全对立起来,搞非此即彼那一套,说难听点,这不还是典型的文革思维嘛。一个事物的存在必有其价值,体系的开放和包容性才是它发展的动力,否则只能送5个字--“*河蟹*”(此处应为yuan jiao zhi zhu yi)

  4、从小学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中国人还没有得过诺贝尔奖,要努力要奋斗。几十年过去了,中国人第一次得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焦点却集中在中医粉和中医黑上,这让人哭笑不得

  再上一个炸药奖委员会主席Juleen教授的采访视频,回应著名科普作家方X子。

  http://bbs.hupu.com/14316971.html

  最后,本人不擅长吵架,不参与关于中医的争论,只是提供一些我所了解的关于青蒿素的故事供大家参考。

 

责任编辑:高天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