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泽东选集》中他用中国人能懂的语言,讲明这个难懂的大道理,他系统地谈及哲学的多方面问题,至今对我们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用华春莹的话说,他们就是害怕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就这点肚量,就这点能耐,眼看着美国与西方的拙劣表演,除了贻笑大方,他们还能留下来什么东西呢?
据湖南日报的消息,3月23日,在长沙参加2021年度党的对外联络工作座谈会的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湖南省委副书记乌兰等,到韶山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
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正确制定革命理论的前提和基础。毛泽东把哲学问题视为“一个翻天覆地的大问题”。
有一次,毛主席的侄子毛远新动员伯父去看科学成就展览。主席说,现在忙,不能去看,看详细了没有时间,走马观花又没意思。显然,毛主席重视效果,不喜欢走形式。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思想不仅对于自己,而且对于全党、全国人民、特别是对于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知识分子当代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共同富裕,是千百年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在通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古今中外无数仁人志士进行过虽九死而犹未悔的艰辛探索。
毛泽东时代,中国奉行的是反美苏两霸的独立自主政策,从未向美国交投名状,承认美国的所谓霸权地位。美国上层对外穷兵黩武,也遭到美国人民的极大反对。
1973年,基辛格访华,他问道“听说主席在学英语”,毛泽东回答“只会几个单词,如paper tiger”(“纸老虎”)。在场的人大笑。
今天的文章,想和大家聊聊,为什么我们到了中年,才会开始理解毛泽东。对少数人的残酷,有时候也是对大多数人的善良。某种程度上,毛泽东解决了电车难题。
徜徉在这些历史的印记里,他们用可以触摸到的感性认识,更加明白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毛主席就没有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毛主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1953年9月12日,毛泽东在中央政府第24次会议上总结了抗美援朝的胜利和意义。在讲话中,毛泽东说:“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毛泽东同志带领秋收起义部队转兵井冈山,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从此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论持久战》以惊人的精确性科学预见了抗日战争的前途和历史进程,制定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战略,坚定和鼓舞了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指引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要写好这种文体,除了需要懂得韵律、平仄、用典等,还要有中华史学、哲学底蕴,也就是说要有学问根基、有格物致知的悟性才行。
毛泽东重读《诗经·大雅·荡》那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话。他告诫全党,革命者要注意保持自己的晚节。也许在毛的心目中,如林彪、陈伯达一类都是刘牢之这一类型的人物。
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到了北京中南海,他向毛主席说了些中美之间的具体问题,毛主席打断了他,说:“具体问题你找周恩来谈,我和你只谈哲学问题。”
《农村调查》和《调查工作》都是毛泽东在认识过程中出现的一种“飞跃”。这个“飞跃”所形成的理论,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这又反过来指导着他更加自觉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有一次,毛主席休息的时候,他的护士吴旭君悄悄出来告诉警卫员一件事,没想到惊动了整个警卫科,后来还进行了一番改革。
毛泽东指出:“我们中华民族原有伟大的能力!”“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8 月7 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由此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几十年的响亮口号。
人类正处在“千年未有之挑战,百年未有之变局”的大调整、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今后五年左右时间,世界必将进入一个充满更多的激荡、跳跃、灾难、冲突甚至战争的时代!
3月2号是戈尔巴乔夫90大寿的日子,这一天拜登对他赞赏有加,虽然他刚刚和欧洲人一道严厉的制裁了俄罗斯和普京,企图把俄罗斯和普京往死里整。
1913年3月,20岁的毛泽东以当年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14年2月,第四师范合并于第一师范。在一师求学的毛泽东,是老师敬佩、同学羡慕的“学霸”。
1927年10月15日,在酃县(现为湖南省炎陵县)水口街叶家祠的阁楼上,毛泽东举起握着拳头的右手,带领6名新党员进行入党宣誓。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